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機僅需15min!純小白也能學會的裝機掃盲貼來了!

裝機僅需15min!純小白也能學會的裝機掃盲貼來了!

先絮絮叨一下

618的年中促銷一直是DIY裝機的絕佳時間點,蹲點了兩年的我,終於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台式機的裝機體驗。由於之前只捯飭過筆記本內存、硬碟的改裝,以及舊台式機的暴力拆卸回收,這次也算給自己交份作業。

A 準備階段

為什麼我們選擇DIY裝機?按需選購,自由度高,買的放心。所以作為小白,這裡只推薦在京東自營、各品牌天貓官店、輔以口碑較好的天貓電腦店或是京東第三方購買。在正式開工之前需要準備什麼呢

第一確定需求

打遊戲還是辦公,什麼類型的遊戲;需不需要畫圖設計;還是帶父母用的電腦更新換代......需求決定裝機的側重點(在B2部分會具體講)

第二確定預算

很多人的預算是個彈性空間,即"看情況","不太離譜就行",但是相信我,還是需要一個預算空間,比如5000-6500這樣的大跨度都OK,這樣才不至於在眼花繚亂的選購中糾結躊躇

就我個人而言,我在工作上需要承擔一些不複雜的畫圖繪圖任務。平時會和小夥伴玩玩「吃雞」,偶爾也追一些單機遊戲(2K、實況、古墓麗影等);同時台式機要滿足父母在家日常看電影追劇、炒股票等需求,也需要作為數據備份,家庭照片的倉庫。而我的預算是5000-6000,能分期就選擇分期。因此,在多元化的需求和「中規中矩」的預算下,更需要我去精打細算。

B 採購階段

引用我某損友在妹子面前顯擺說的某句話:「(裝機)複雜什麼呀!就是把一堆東西插上去,再通個電就行了」

話糙理不糙,所謂DIY裝機,簡單講就是把機箱、主板、CPU、顯卡、內存、硬碟、電源、散熱器、風扇、顯示器全部拼起來,配上鍵鼠音響,通電能點亮就大功告成了。

1-從何入手(機箱、主板篇)

主板好比是整個機器的骨架,而機箱則是機器的皮囊。新手裝機必須要知道的是,主板有「大板」(ATX),迷你板(I-ATX)、小板(M-ATX)、超大板(E-ATX)等行業標準,從其發展歷史來看,ATX最為主流,M-ATX也已很常見,E-ATX和I-ATX往往適用一些特殊偏好的玩家。

主板-機箱-認知簡單的對應關係如下:

主板類型-機箱-認知對應關係

舉個例子,你女盆友看中了一款小巧可愛的機箱,讓你幫她選購其他配件

喬思伯(JONSBO)C2 銀色 MINI機箱(支持24.5*21.5CM尺寸內主板/全鋁機箱/ATX電源/80MM高內散熱器)139元

(以喬思伯C2為例)

這意味這什麼呢?

裝上主板之後的樣子

首先該商品明確寫了只支持M-ATX(左)與I-ATX(右)主板,即當你的主板更大,機箱就無法容納了。其次,越小的主板,其拓展性越差,比如內存條的預留插口少,硬碟的預留介面少,usb預留少,較長規格的顯卡放不下,電源也不能太大,水冷?(中高端散熱)不存在的......那你問我買小的幹嘛,便宜嗎?對主板來說如此,但是機箱未必。

這裡其實是三種不同的審美態度,一是機箱反正要藏起來的,穩定性、便宜最重要;二是大機箱可容納東西多方便打造高性能,還可以」側透「製造光效等等;三是一定要小巧,俗稱」小鋼炮「,顏值高,體量小,兼顧性能。

這裡僅推薦幾款我中意的機箱(圖省事不建議新手第一次裝用IATX和EATX):

MATX:

喬思伯(JONSBO)C3-PLUS銀色 M-ATX機箱 (支持M-ATX主板/全鋁外殼/ATX電源/5.0厚度鋼化玻璃側板/長顯卡)259元

【喬思伯C3-PLUS;性價比高,風道、組裝相對合理】

普力魔(PRIMO)魔方P37E 流光銀 全鋁外殼雙側鋼化玻璃Matx機箱(RGB燈控/配2把風扇/理線倉/支持240水冷)599元

【普力魔P37E;自用款,雙側透,自帶理線倉,安裝配件方便】

喬思伯(JONSBO)RM3 RGB光效版 銀色 M-ATX機箱 (支持主板同步光效/全鋁外殼/雙面5.0厚度鋼化玻璃側板)549元

【喬思伯RM3 光效版;標配光效風扇,側透玻璃厚,有上風口】

ATX:

先馬(SAMA)黑洞 黑色 中塔式機箱(支持ATX主板/配3把靜音風扇/寬體遊戲電腦機箱/支持長顯卡/黑化背線)249元

【先馬黑洞/黑洞3;成熟結構機箱,靜音設計,風道合理】

先馬(SAMA)坦克 黑色 中塔式電腦機箱(支持ATX主板/長顯卡/背線/水冷/台式遊戲機箱/電源下置/寬體側透)179元

【先馬坦克;性價比很高,易於組裝,風道合理】

恩傑 NZXT S340 Elite 啞白 中塔機箱(鋼化玻璃側透/PUCK耳機掛/HDMI VR介面/背部理線/支持280水冷)599元

【恩傑S340 Elite;潮人設計,帶PUCK耳機掛,做工口碑不錯,加水冷會很炫酷】

最後提醒一點,如果機箱是用來藏的,不是用來欣賞的。千萬不要預留太多成本在機箱上,更不要買特別便宜的測透,玻璃薄散熱也差。

只需買便宜的、易裝的(比如支持背線、硬碟位清晰、下置電源)、風道合理的

作為小白,主板上選購適合自己的檔次+買新不買舊就行了。現主流的主板主要有以下幾種:

AMD B350、AMD X370、AMD X470、Intel B250、Intel B360、Intel Z370......

這裡要注意看下是MATX的還是ATX的,通常大板更貴些;因為CPU主要是Intel和AMD兩大陣營的,所以主板天然的也就分為了兩部分,總體來說主板的挑選不用太過糾結。俗話說」好板配好U「。網上多搜羅下別人的搭配(更有效的是去看那些DIY主機或者品牌主機的主板即可)。

還有點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提供的是主板的型號,同樣型號的主板會有不同廠商售賣,如華碩、微星、技嘉、華擎等等......其區別在於用料、供電、介面數目、主板對於內存等的兼容性、保修政策、當然還有顏值或者支不支持RGB等等。非要我推薦的話,我會推薦微星的產品,主要是價格不算高,配置中規中矩,牌子也值得信賴,當然通常只要型號選定,主板牌子間的價格差異並不會特別大。

比如小板B350+1600X/2600X的板U組合就比較搭配,用1700X就顯得主板較差。不多贅述,CPU的問題緊接著會談到。

2-性能與成本的平衡(CPU、顯卡、內存、硬碟篇)

要說裝機預算的大頭,便是這四大金剛了。稍微對配件有點關注的同學一定能感受到17年內存、顯卡飛速漲價的滿滿惡意。臨進今年618,可以說內存價格仍然偏高但不似那麼瘋狂,顯卡價格趨於合理,固態硬碟價格一路俯衝。

先給大家推薦最為易懂的硬碟。硬碟即存儲空間(我外婆都懂的概念=。=),分機械硬碟(HDD)和固態硬碟(SSD)兩種,在5-7年前以至更久的時候,SSD基本屬於奢侈品,相比於機械硬碟,其讀寫速度佔盡優勢,抗振動性-安全性也更好,只是價格十分昂貴。時至今日,SSD的價格已相對比較親民,使用大容量純固態的人也十分普遍。對於小白來說。使用固態硬碟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開機速度的提升,其次是硬碟數據對拷變快。

對於新裝機的人而言,比較合理的硬碟配置模式是舊電腦的機械硬碟取下來+新買一塊SSD,系統和遊戲裝在SSD里,照片數據什麼的裝在機械里作為倉儲。

同樣,SSD也有許多廠商在做,一般而言,越是大廠質量就越有保證,售後也更好。簡單來看,根據需求按容量買就行了,無疑是容量越大價格越高。

但我個人強烈不推薦買小廠的固態,除非你真的只用來裝遊戲,且需要密切關注質保政策,因為通常硬碟方面的「翻車」都與此相關,數據丟失不說,有的還過保不能換不能修。雖然現在小廠的固態居然已經接近1元1g了。

所以,英特爾,東芝,三星,鎂光(英睿達)、閃迪,浦科特,都是相對比較靠譜的廠商。容量方面聯繫240/256g這樣買,120g檔的不一定夠用,買兩個倒不如直接買個大的。往上的話480g檔看預算,1t檔天價基本不需要考慮。至於什麼MLC、TLC、3D、主控什麼的,小白完全不需要了解,價格速度實在就OK。

固態類型的話現在按速度性能分有,走M.2 支持NVMe的>>走M.2的 >=走SATA的,由於現在SSD普遍跳水價,建議直接買M.2 支持NVMe的(外觀有點像內存條),只M.2不支持的NVMe的反而不支持,因為佔用一個m.2,而走SATA的SSD和機械硬碟是公用介面的,可以直接疊加。故錢多上M.2 NVMe,錢少上SATA。

下面同樣推薦幾款實在的好固態硬碟,好價就入

三星(SAMSUNG) 960 EVO 250G M.2 NVMe 固態硬碟569元

【三星(SAMSUNG) 960 EVO 250G】

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 M.2 NVMe固態硬碟(帶散熱片)539元

【 浦科特(PLEXTOR) M9PeG 256G】

建興(LITEON) 睿速系列 T10 240G M.2 NVMe固態硬碟 紅色版(帶散熱片)769元

【 建興(LITEON) 睿速 T10 240G】

英睿達(Crucial)MX300系列 275G SATA3固態硬碟449元

【英睿達(Crucial) MX300/BX300 240G/275G】

英特爾(Intel)545S系列 256G SATA 固態硬碟499元

【英特爾(Intel) 545S 256G】

東芝(TOSHIBA) TR200系列 240GB SATA3 固態硬碟349元

【東芝(TOSHIBA) TR200 240GB】

東芝(TOSHIBA) Q200系列 240GB SATA3 固態硬碟449元

【東芝(TOSHIBA) Q200 240GB】

閃迪(SanDisk) 至尊高速系列-3D版 250G 固態硬碟399元

【閃迪(SanDisk) 至尊高速-3D版 250G】

上節提到,機箱照顧主板,主板搭配CPU。那麼CPU,顯卡和怎麼權衡呢。簡單來說,CPU還過關的情況的情況下,顯卡直接決定了你遊戲的性能的上限,容量大、頻率高內存起正輔助作用,反之拖後腿。辦公方面,比如使用PS的流暢程度其實顯、U兩者都影響,而日常辦公、做ppt,或者開淘寶網店什麼的,對顯卡基本是沒有任何要求的(帶集成顯卡或入門級顯卡就OK)。特別說下遊戲玩家在顯卡方面的選購:

顯卡-近似對應的遊戲

因為預算問題,我自己用的是比較便宜的Intel 1050Ti 4G,廠商牌子對顯卡的影響基本不大。買顯卡定下型號後,稍微注意下產品線,一般同一個顯卡各家都有低中高三檔,命名方式也不盡相同,無腦的話直接買中間檔,挑一個性價比高的或是外觀好看就行,因為基本也是同檔位顯卡在一起PK,低配往往閹割,高配往往只是強在用料(比如散熱),第一次裝不需要弄那麼清。

例如:

索泰(ZOTAC)GeForce GTX1050Ti-4GD5 X-GAMING OC 1354-1468MHz/7008MHz 4G/128bit GDDR5 PCI-E顯卡1299元

索泰(ZOTAC)GeForce GTX1050Ti-4GD5

索泰(ZOTAC)GeForce GTX1060至尊Plus OC吃雞顯卡/遊戲電競台式機獨立顯卡 6GD5/1607-1835/8108MHz2199元

索泰(ZOTAC)GeForce GTX1060至尊Plus 6GD5

最後,內存現在的價格仍然讓人傷心,

內存的容量是首要考慮的,現今都是8g起步,不論是輕辦公還是遊戲檔。喜好安裝360等「知心」軟體的小夥伴們更是要上大內存。內存對應你的手機上的概念就是RAM。大內存配合CPU的優秀多線程處理能力可以在同時運轉多個不同類型的軟體時帶來更好的體驗。反之的極限,就是"死機"。

買DDR4而不是DDR3的(這是out不out的問題),而頻率根據主板和CPU檔次來,主流有2133/2400/3000/3200+ 四檔,頻率越高自然是越高,但是其他配件達不到,就會降頻工作

其次是強烈關注主板和內存的兼容性

這單與牌子就有很大的關係,一句話,買主流的銷量高的......

3-為你的PC保駕護航(電源、散熱器、風扇篇)

如果是CPU是機器的大腦的話,那麼電源就可以看作心臟了,通常而言,正規渠道買的電源翻車的概率很低,即使電源功率虛標也無所謂,550W當450W用,650W當550W用就是了,但是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也是影響其他的配件的大問題,尤其是主板。

電源有"里"和"表"的問題,什麼意思呢?電源的作用是供電,首先我們要去估計需要買多大功率的電源,也就是所有電源都會標出的「500W」等的字樣,功率小了無法正常運轉,g。其次,考慮電源的效能和品質,有的電源會打出金牌或者銅牌等買點,這就是關於電源效能的認證。總的來說,只談"里",一定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表"的問題我是其實想說全模組和定製線,動手能力差或者強迫症患者請一定買全模組或半模組的電源,會給你組裝省去很大的麻煩。而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朋友我一定是不推薦用全模組的,因為增加的這部分成本不會對電源本身性能有任何影響。至於定製線,在全模組的基礎上,另外購買接電的線材,想搞機箱側透且不差錢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里」就是是日系電容/台系電容/不明、有沒有金牌/銅牌/白牌認證、牌子的口碑怎麼樣、是否虛標功率、自帶風扇的散熱、噪音

散熱器如果隨盒裝CPU送其實都可以湊合著用

性價比推薦就是:九州風神玄冰400(低端)大霜塔(中端)、酷冷T400i

九州風神( DEEPCOOL) 玄冰400幻彩版CPU風冷散熱器(多平台/支持AM4/4熱管/智能溫控/12CM風扇/附帶硅脂)99元

九州風神 DEEPCOOL 大霜塔RGB風冷CPU散熱器(多平台/支持2066/AM4平台/6熱管/智能溫控/雙RGB風扇/附帶硅脂)239元

酷冷至尊(Cooler Master) T400i CPU 散熱器(支持I9 2066平台/4熱管/ PWM溫控/LED風扇/背鎖扣具/直觸熱管)99.9元

小風扇最好和機箱搭配、反正相對便宜。我是自己沒有單獨買。看圖的話,喬思伯日食樣子不錯

喬思伯(JONSBO)Eclipse日食PLUS-炫光白 12CM機箱風扇(LED發光風扇/主板3PIN介面+電源D型口介面)28.9元

非常適合白光控

4-畫龍鬚點睛,錦上又添花(顯示器、外設篇)

和上面說的散熱器一樣,顯示器的選購也可能單獨作為一個學問。這裡我只拋磚引玉,主要是為了提醒大家改注意哪些:

首先是面板,IPS屏,VA屏,TN屏

其次是屏幕大小;解析度,1080p還是2K還是4K,特別指出帶魚屏(適合特殊需求,但屏幕大小最好大)

色彩指標 sRGB等,簡單說色彩準確度等

然後是刷新率,60Hz正常,144Hz適合電競

附加功能,旋轉升降,支持壁掛......

外設的話,音響千元以下聽個響...吃雞必須用耳機不然等於瞎子

鍵鼠要麼就買大牌子的套裝,要麼就上cherry機械鍵盤

xbox one 手柄是體育類、RPG遊戲的一大利器

C 實裝階段

需求導向型裝機。先附上我本次的裝機清單

配置清單

再放一張配件全家福

機箱全家福

實裝機器必然有其順序,並不是一腔熱血就OK的,個人推薦的順序如下:

1機箱可分離部分拆除(面板、玻璃等)-- 2 CPU固定至主板-- 3 散熱器固定至主板CPU位置-- 4 最小裝機單元通電測試(此步可省略)-- 5 主板固定至機箱-- 6 卧倒機箱,裝M.2 硬碟 --7 插內存、插顯卡-- 8 裝SATA位SSD或HDD --9 安裝電源-- 10 仔細處理跳線(主板、CPU、顯卡、風扇、USB、開機重啟鍵、LED)-- 11 啟動電亮,安裝系統-- 12 外設插入完畢(鍵鼠、音響、手柄),大功告成!

1- 機箱

出廠模樣

小部件袋

機箱正反面

5mm 玻璃面板

2- 主板

外包裝

迫擊炮 廬山真面目

3- CPU

坑爹啊!

這才是包裝

1600X,買早了,推薦2600X

玄冰400 RBG散熱器

4- 內存

幻光雞 =。=

5- 顯卡

還是挺好看的

6- 電源

非模組、但台電紅盾信得過!

7- XBOX 手柄

真的喜歡

所有組裝完畢後,就是這個樣子

神奇的理線倉,再靈魂也不怕

正面看是這樣子,只差最後一步

組裝完的正面

點亮成功!

女朋友送的小可愛有了新家

可以愉快的看神夏了!

攢機,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每一塊拼圖,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分擔你的工作,學習,娛樂。陪伴你人生的下一個十年......祝大家618都有成功的裝機體驗!!!(終於匆忙趕完了,有問題和指正歡迎私聊交流)

我的部分裝機配件鏈接 (上文未提的)

微星(MSI)B350M MORTAR迫擊炮 主板(AMD B350/Socket AM4)459元

芝奇(G.SKILL)幻光戟系列 DDR4 3000頻率 8G 台式機內存 RGB燈條(C16)649元

創維(Skyworth)FQ32A 31.5英寸2K高清IPS-ADS超薄廣視角不閃屏顯示器999元

台達(Delta)額定450W 紅盾系列RS450 電源(80PLUS銅牌/全電壓/支持背線/主動式PFC/三年質保)319元

漫步者(EDIFIER)R19U 木質純音2.0迷你桌面音響 電腦音箱 黑色119元

碩美科(SOMIC)G941 白色 絕地求生耳機 電競遊戲吃雞耳機 電腦頭戴式 降噪震動 USB7.1聲效帶麥199元

微軟(Microsoft) Xbox One手柄 ones 藍牙無線遊戲手柄接收器 Xbox One S藍牙黑色+2代接收器350元

彩蛋是附上給老爸單位配的3000元整機裝機配置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六核小鋼炮:HP 惠普 暗影精靈4 筆記本 上手
想說愛你不容易—黑莓 Key2 手機 首發開箱&評測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