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可視黃志敏:數據可視化領域能否誕生「獨角獸」?

數可視黃志敏:數據可視化領域能否誕生「獨角獸」?

數可視黃志敏:數據可視化領域能否誕生「獨角獸」?

騰訊科技 做了 7 年新聞工作的黃志敏,看著新聞行業從生產環節到消費環節所發生的改變:

生產端:新聞生產門檻降低,新媒體時代內容供給量大幅提升,但嚴肅高品質內容偏少。

渠道:新聞發布渠道多元化,從傳統的紙媒,到 PC 時代的門戶網站,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微博等。

消費端:面臨信息冗餘,信息篩選成本提高,閱讀時間碎片化,單篇稿件平均閱讀時間減少。

在這個過程中,新聞生產者也面臨新的難題:

如何在提高新聞生產效率的同時,幫助用戶節約時間、降低閱讀門檻?

帶著這個問題,專註於生產高品質數據新聞的「數可視」引起我們的關注。數可視成立於 2016 年,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數據挖掘、分析及可視和化服務。數可視目前已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海量大數據傳媒夢工場天使輪投資。

作為數可視的創始人,黃志敏在 2011 年至 2016 年擔任財新傳媒 CTO ,在任職的 5 年期間,黃志敏將財新傳媒「所有的系統都重新開發一遍」。

2013 年,數據新聞已經成為媒體技術前沿炙手可熱的話題,《紐約時報》的數字報道專題《雪崩》也獲得了品質、流量的雙豐收。那一年,黃志敏在財新傳媒內部建立了國內第一支數據新聞團隊,順應國際主要媒體的技術趨勢,開始試水數據新聞,即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之後,運用圖表等可視化方式生產的新聞。

2016 年,他決定將數據新聞單獨做成一門生意,並成立「數可視」,專註數據新聞的生產和數據可視化服務。

這位「技術男」對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有怎樣的判斷?

騰訊科技對黃志敏進行了專訪。

技術是提高新聞生產效率的解決方案

同時具備新聞和技術背景,加上天生對數據敏感、喜歡用量化的方式考慮問題,黃志敏決定嘗試用技術提升數據新聞生產效率。

雖然,近年來國內各大媒體都在發力建設數據新聞團隊,新聞學界也響應積極,黃志敏認為,相比於其它新聞類型,中國目前數據新聞存在的痛點較為明顯:

一是,數據來源不足。國內數據開放程度不高,同時數據源分散,一般人不知道去哪裡尋找可靠的數據。

二是,數據處理能力不足。數據處理涉及數據的抓取、清洗、存儲等環節,大部分媒體技術能力不足,難以勝任這些工作,即使有相應技術能力,從成本考慮也並不划算。

三是數據可視化程度低。數據本身難以表達複雜的因素或關係,用技術呈現數據之間的關聯,目前國內數據新聞在這方面的可視化程度較低。

在國內,B 端新聞生產者面臨的問題是,能夠第一時間收集有效數據,但在數據處理和數據可視化方面的能力欠缺。

數可視的打法為,與 B 端新聞生產方進行「能力互補」,用技術手段幫助 B 端企業進行數據分析,並鑽研和優化數據可視化,用標準化的操作方式,展現數據之間的關聯,以提升企業數據新聞的生產效率。

目前,數可視已與騰訊新聞、新華社、財政部和解放日報等十餘家媒體和機構進行合作。

國內數據新聞的兩波力量

數可視並不是數據新聞行業的唯一玩家。

國內做數據新聞的機構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媒體開設的單獨欄目,諸如網易「數讀」、搜狐「圖解財經」。

另一類則是專業的做數據新聞的機構,諸如數可視。

黃志敏認為,媒體內部孵化的數據新聞存在幾個弊端:

其一,難以孵化出能夠持續性生產數據新聞的團隊。互聯網公司往往根據各自需求,結合熱點碎片式地產出圖解類新聞,受制於低頻次的生產方式,無法單獨培養專門的人力。

其二,標準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互聯網公司針對不同的熱點事件,由負責不同領域的人員個性化定製數據新聞,耗費時間長,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

成立專門的數據新聞機構,或許能夠改變數據新聞生產效率低下的局面。

用標準化的生產流程,提升 B 端數據新聞生產效率

以獨立的第三方身份做內容生產,要麼是成為一個自媒體,要麼成為媒體的合作機構。

數可視的目前定位,是成為媒體合作機構,即幫助 B 端實現高效使用及呈現數據:為 B 端用戶提供從數據搜索、採集、儲存、清洗、分析到可視化的服務。這其中,既有傳統新聞行業中的資料收集、也包括機器學習等AI技術。

數據的獲取和可視化目前大量依賴人力,數可視要做的,是將人的工作儘可能交給機器去完成,從而實現高效大量生產。

數可視的數據新聞生產流程為:

——與 B 端共同敲定選題;

——確定數據來源;

——開發、設計及形成報道。

數可視以工業化的方式生產數據新聞,通過將新聞生產流程標準化縮短生產時間、降低生產成本。

黃志敏用與騰訊科技合作的例子闡述生產過程:

6 月 5 日,蘋果 WWDC 2018 開發者大會在美國加州聖何塞市舉辦:

——數可視與騰訊科技提前數天勾兌選題方向;

——騰訊科技提供 WWDC 2018 相關的數據來源;

——數可視整合數據並設計排版,從會議結束到作品推出僅用了不到6小時。

數可視與騰訊科技合作生產一個作品用時半天到一天,合作項目數量穩步提升,目前,黃志敏正要求團隊成員縮短生產時間至 3 個小時甚至更短。

「我們要求工作人員制定相應規範,比如在設計方面需要固定的表現形式、顏色和字型大小等,形成一套模板,甚至自動化流程,進而提升生產速度。」

黃志敏認為,科技品類的新聞包含大量可量化的內容,諸如用戶數、CPU 、運轉速度、財報等,因此較為適合做成數據新聞的形式去呈現這些可量化的信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

壁壘:經驗、業界資源及設計能力

數據處理能力、內容整合能力、設計能力和開發能力,是黃志敏認為生產優質數據新聞的關鍵能力。

黃志敏認為,經驗、設計能力及業界資源是數可視團隊的壁壘和優勢。數可視核心團隊從事數據新聞工作已有五年,也擁有業界最強的信息設計團隊,團隊累計獲得過二十多個獎項。

同時,數可視非常重視跟資深專業媒體的合作,從業多年的專業媒體人可以幫助判斷哪些內容可以呈現、如何表述更為準確,進而更好的把關新聞內容,提高新聞質量。團隊成員也可以從這些媒體人身上學到很多經驗,提高自身的能力。

發展困境:數據新聞缺乏合適的商業模式

黃志敏表示,數據新聞現在的問題在於,它基本上是不賺錢的。一個不賺錢的東西是很難持久的,所以挖掘數據新聞的商業模式非常重要。「如果做數據新聞會賺錢,大家都會撲上去。如果會賠錢,願意做的人太少,就會影響它的發展。我眼下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怎麼給數據新聞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不僅是給我自己的公司,而且是給整個行業,找到最好的商業模式。」

目前數可視通過與新聞機構和內容發布平台合作生產數據新聞,和為企業提供數據可視化服務來盈利。企業和數可視合作,相比自己調用公司內部的人力物力去做數據可視化呈現,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黃志敏表示,作為一個商業機構,數可視還將進一步探索盈利模式,「現在我們已經在研發一些產品,未來我們會靠做數據服務來獲利。」

未來規劃:降低閱讀和生產的門檻,引入機器生產

關於數可視的未來發展規劃,黃志敏打算降低兩個門檻:閱讀門檻和生產門檻。

在降低閱讀門檻上,數可視將繼續研究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用戶更喜歡簡單的交互方式,因此數可視除了做數據新聞之外,也在做可視化的短視頻,嘗試用更短的時間向用戶傳遞更多信息。

在降低生產門檻上,數可視未來會提供數據生產平台和工具,為 B 端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幫助以生產簡單的數據新聞。而數可視則幫助他們生產難度較高的數據新聞。

關於未來數據新聞生產的發展趨勢,黃志敏認為,「總的來看,現在整個生產過程還是偏人工的。生產過程里機器能做的事情,未來我想全部讓機器去做。現在有機器人寫作,下一步可能就是用機器人做數據新聞,現在我們數可視正在研究AI方面的產品。」

(歡迎各科技媒體與騰訊新聞聯合發布原創獨家稿件,騰訊新聞將提供資金和流量資源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港媒:小米可能6月25日啟動招股 最快7月10日在香港上市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