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在中國老一輩文化名人中,張伯駒先生的愛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敬仰。他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上個世紀初,被稱為當時中國的「四大公子」之一,藝術大師劉海粟稱其為「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張伯駒(1898—1982),字家騏,號叢碧,河南項城人。他出身貴胄,學識淵博,是位天賦極高、超凡脫俗的人物。他的人生軌跡,概括說來就是道路曲折、收藏國寶、無償捐獻。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寫字、作畫是張伯駒夫婦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

張伯駒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初時只是出於愛好,繼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他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或借貸亦不改其志。他曾對人講過:「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

天下第一的兩件珍藏

在張伯駒先生捐獻的國寶字畫中,有兩件至今仍堪稱「天下第一」的國寶,即傳世最早的天下第一字《平復帖》和傳世最古的捲軸畫《游春圖》。

《平復帖》高僅23.7cm,寬20.6cm,只有9行80多字,是西晉時期一位名叫陸機的人問候友人書寫的信札,傳世久遠,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書法藝術中的傑作。作者陸機是位歷史名人,留傳於世的詩、賦有一百多首。在史學著作方面也頗有建樹,《平復帖》在近千年來,幾乎一直是宮廷中的收藏之物,到清朝末年成為皇室宗親恭親王的府藏。

張伯駒先生對《平復帖》聞名已久,第一次見到它是20世紀30年代。當時此帖在恭親王的孫子溥心手中。對此,張伯駒很是放心不下,因溥先生曾在1936年,把一件極為珍貴的唐代名畫《照夜白圖》賣到了國外,張伯駒對此一直耿耿於懷。惟恐《平復帖》再遭此厄運。因此曾不止一次託人到溥府,轉達有收購《平復帖》之意。雖均因價太高未果。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展子虔的《游春圖》

1937年底,溥心母親去世,家中急需款項,張伯駒表示可先送上一萬元(銀圓),以解燃眉之急。溥先生深感伯駒大義,表示願意以四萬元的價格讓給張伯駒,這一價格僅僅是先前索價的五分之一。張伯駒為儘快籌集這筆款項,賣了很大一處房子,購得了《平復帖》。 名噪一時的張伯駒,此時也成為盜匪們的目標。1941年他在上海遭匪徒綁架,綁匪開出了天價贖金。妻子潘素想方設法見到了他,張伯駒偷偷告訴她,家中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是《平復帖》。此時,張家因收購國寶錢財早已耗盡,但他始終不肯答應變賣一件藏品。僵持近八個月後,綁匪見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只好妥協,降低贖金,張家經多方籌措,湊足贖金才將伯駒先生救出。《平復帖》於1956年由張伯駒夫婦無償捐獻給國家,現藏故宮博物院。

《游春圖》是隋朝(581-618)傑出畫家展子虔的作品。畫的是貴族春遊的情景,但內容以春光明媚的山水景物為主,人物點綴其中,所以後人一直把它列為「山水畫」。

這幅畫原藏於故宮之中,上世紀30年代被遜帝溥儀弄出運到東北。當時他從故宮中帶走的珍貴文物有1200多件,《游春圖》是珍中之貴。1945年,二戰結束時,溥儀也倉皇出逃,不少珍貴文物散落民間。《游春圖》被北京一古玩商從東北覓得。消息傳出後,張伯駒甚為焦急,立刻同此人聯絡,要出資購買。對方開價800兩黃金。後經人從中斡旋,幾經周折以220兩黃金成交。為買此畫,張伯駒忍痛賣掉了城裡的一處豪宅,此宅原為清末大太監李蓮英所有,佔地15畝,大小院落四五個。這樣一處宅院,在今天光地皮就能賣出幾個億。但當時是戰亂時期,賣的錢還不夠買這張畫,潘素只好又變賣了些首飾湊上,才將《游春圖》購得。早在1952年,張伯駒夫婦就將此畫無償捐給國家,藏於故宮博物院中。

舉世無雙的李白手跡

張伯駒一生無償捐獻的幾十件古代名人字畫,件件都稱得上是稀世珍寶。比如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701-762)書寫的《上陽台帖》墨跡。此帖僅5行24字,有「太白」署名。是李白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帖的全文是:「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原無標點符號)。宋徽宗對此帖的評價是:「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杜牧的《張好好詩》

《上陽台帖》中展示的李白書法,非常特別,很是自我。他用筆收放自如,蒼勁雄渾,不僅字的大小不拘,且書寫各異。所以古之書法家只能用「得無法之法」來評定它。李白曾把那些為討唐太宗喜歡,拚命模仿王羲之字體的御用大書法家寫的東西稱之為「奴書耳」,話雖直白、難聽,但不無道理。按照宋徽宗的題記,李白也是繪畫的丹青高手,可惜沒有作品傳世於今。也正因如此,李白的這一孤品書畫手跡尤顯珍貴。

才情橫溢的墨寶

在張伯駒先生捐贈的書法名品中,還有一件詩詞、書法雙絕的作品《張好好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大作。杜牧的傳世墨寶僅此一件,書體為行書,如行雲流水,勁健秀美。後世書法論述中認為「牧之書瀟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並認為他的書法「與其文相表裡」。

張伯駒的國寶收藏

范仲淹的《道服贊》

杜牧是一個風流才子,在揚州做官時,時常混跡於娼樓酒肆,結果被上司暗中派去盯梢的人,把行蹤記錄下來,被上司抓到把柄。杜牧只好認賬,但他並不十分介意。他在詩中就寫過,「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倖名」。不過,他對張好好是情深義重的,後人也因此得到了一首好詩,一幅好字。1956年,張伯駒夫婦將杜牧的《張好好詩》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在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1995年出版的畫冊中,有一幅「大家張伯駒先生印象」——1982年初,黃永玉攜妻兒在莫斯科餐廳吃飯,「忽見伯駒先生蹣跚而來,孤寂索漠,坐於小偏桌旁。餐至,紅菜湯一盆,麵包果醬,小碟黃油兩小塊,先生緩慢從容,品味紅菜湯畢,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毛巾一方,將抹上果醬及黃油之4片麵包細心裹就,提小包自人叢緩緩隱去……」也就在這年的2月26日,張伯駒先生真的從人們的視野中永遠地隱去了。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方寸之美 美了千年
錢穀與《吳都文粹續集》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