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重開滇緬路之後,中英雙方的合作為何又陷入僵局?

在重開滇緬路之後,中英雙方的合作為何又陷入僵局?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成立,英日實際上成為敵對國家,英國的對日態度受美國影響而趨向強硬,中英關係也有好轉。

中方一直為爭取重開滇緬路而努力,蔣介石在致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電報中請求:「為貴我兩方利益計,從速恢復緬甸運輸路線。」 10月3日,駐英大使郭泰祺正式向丘吉爾提出重開滇緬路的請求,並希望能改善滇緬公路的運輸條件、擴大運量,著手籌備修築滇緬鐵路。丘吉爾同意重開滇緬公路,也願協商中方的其他要求。10月17日,滇緬路重新開放。

丘吉爾

為加強管理、提高運量,英方建議成立中緬混合委員會,管理滇緬路的一切運輸。在中英美三方共同努力之下,滇緬路的路況大有好轉,運量成倍增加,1941年元月運量為4000噸,至11月增為15000噸。所運入的物資雖難以滿足抗戰之需,然亦可稍解燃眉之急,對抗日軍民的人心士氣有激勵作用。中英雙方還曾開始滇緬鐵路的籌建工作,後因日軍侵佔緬甸,整個計劃遂告中止。

重開滇緬路

重開滇緬路後,中英間聯繫趨向密切。1940年10月至1941年5月間,蔣介石與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等舉行了12次以上的會談,詳細討論兩國軍事合作事宜,懇請英國予以經濟、軍事援助。多次討論,加深了互相了解,可實際成果卻相當有限。

蔣介石

在軍事合作及軍援方面,英國同意派現役的戴尼斯少將來華,「名義上為使館陸軍參贊,實則與貴國(中國)參謀本部取得密切聯絡」,研究雙方軍事合作的「妥善方法」。戴尼斯抵重慶後,蔣介石和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等多次與之會談,協商軍事合作具體方案,中方所提的要求包括軍火援助、轉售飛機、派遣空軍志願隊來華、英國駐新加坡和馬來亞的空軍直接支援中國戰場、兩國共同防禦雲南和新加坡等;英方則熱衷於要求中國戰場全面反攻,使日軍無力南侵,為此英方願派軍官來華幫助訓練15支游擊隊,擾亂日軍後方。1941年6月英國同意將美國所售144架Vultee(伏爾特)型飛機轉售給中國。對中國方面的其他要求,英方要麼以英日尚未開戰,要麼以英國也已深陷戰爭,人物皆乏為由,予以婉拒。

雙方爭執最久的是關於軍事合作正式實施的時間。中方希望軍事合作應以日本攻擊雲南或新加坡為起點,理由是「如果昆明被敵佔領,則中英合作路線必被截斷,再無合作可言」。如英空軍協防雲南,則日軍無力再攻新加坡,「而遠東之英屬(地)乃安全確保矣」。戴尼斯則受其政府訓令,堅持合作只能在英日宣戰(即日軍進攻新加坡之後)才能開始,日軍若在此之前攻雲南,英國必採取避戰態度,「仍守中立」。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對日「不抵抗主義」,會將整個北伐和華北地區置於何地?
興中會元氣大傷,暗殺或成為對抗清廷唯一激烈方式?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