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盟新版權法離落地僅差一步,關於它的爭論還未停歇

歐盟新版權法離落地僅差一步,關於它的爭論還未停歇

歐盟新版權法離落地僅差一步,關於它的爭論還未停歇

歐洲議會下屬法律事務委員會已投票贊成在歐盟境內實施更嚴格的版權法,新版權法或將迫使 Google、Facebook 等互聯網公司與出版商共享營收,同時還要為用戶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

該法案條款於兩年前提出,歐洲議會將在 7 月份就該法規進行最終投票,但該法律事務委員會的投票結果很可能代表著歐洲議會的官方態度。接下來,歐洲議會將與歐盟成員國展開談判,希望能達成一致的立場。

不過目前看來,達成一致還是挺有困難的。該法案因條例較為嚴格,自創立之初就頗受爭議。今年 3 月,GitHub 曾號召開發者們向歐盟陳情,電子前鋒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也在 4 月直批歐盟版權法「越修越糟」。

遊說組織 CCIA也表示反對該投票結果並稱歐盟立法者「忽視了維基百科創始人Jimmy Wales 和萬維網發明者 Tim Berners-Lee 等人的呼籲」。該組織成員包括 Google、Facebook、eBay 和亞馬遜等。CCIA 發言人 Maud Sacquet 說:「我們希望歐盟議會議員們能夠反對該提案,支持更加公正的版權法。」

Firefox 創始人 Raegan MacDonald 稱,「這是歐洲互聯網史上悲劇的一天。」

持反對意見的除了科技行業從業者們,還有政界人士。德國議員朱麗亞·瑞達(Julia Reda)公開表示反對歐盟委員會的這份提案,稱該提案將破壞互聯網的根基。「我反對法律事務委員會的投票結果,並將要求歐洲議會下個月對此重新進行投票。」

新版權法之所以飽受爭議,主要是因為其中的兩條規定。

法案第 11 條「鏈接稅」(Link Tax)規定,出版商可以要求網路平台支付使用其出版著作中的文字片段或圖表的版權費用;第 13 條則規定網路平台需建立自動審查機制,以確保使用者不會上傳侵犯著作權的內容。

首先,「鏈接稅」並非歐盟首創,此前,西班牙的「新智慧財產權法」中被曾允許媒體向 Google 的新聞平台收取版權費用,致使 Google 關閉了其在西班牙的新聞服務。如果歐盟新法實施,Google 的學術搜尋服務顯然也將受到衝擊。歐洲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芬蘭版權專家 Maria Rehbinder 說,他們認為用戶不應該在支付論文授權費後,再加一堵額外的付費牆。鏈接稅可能導致論文網站的付費用戶在引用論文內容時被二度索取費用,這是不合理的。

其次,法案要求網路平台確保使用者不上傳侵犯他人版權的內容。這種條例聽似有點道理,但卻不太現實。以 Facebook 為例,今年 4 月,它發布了 8000 字的內容審核指南,並且花了整整一章來強調它對用戶內容版權的保護。但是在今年 5 月的「刪帖成績單」中,Facebook 只提到了對恐怖主義內容、圖片暴力、裸體和性、仇恨言論、垃圾郵件和虛假賬號等的刪除情況,「侵犯版權的內容」根本不在成績單之內。

這其中的原因很好推測。首先,對於 Facebook 來說,「侵犯版權的內容」很難算影響惡劣的有害信息,處理優先順序絕對比不上黃賭毒;其次,面對浩瀚的信息海洋追根溯源,判斷一段段文字的版權到底屬於誰,這個成本太高了。除非涉及嚴重商業事故或受用戶主動舉報,否則平台不會有太大的動力去細究這類內容;最後,「互聯網精神」的誕生之初就伴有其「原罪」,即披著「分享」外衣的抄襲和侵權行為。對於用戶來說,很多慣性行為是從未被界定或被標籤化的,比如「對一篇新聞報道截圖然後發動態」這種行為是否屬於侵權?「下載歌曲然後打開揚聲器播給全校人聽」是否屬於非法傳播?

目前,維護版權較為嚴格的只有一些學術網站等。學術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SPARC)的歐洲主任 Vanessa Proudman 表示,學術社交網站 ResearchGate 在近幾個月已經禁止公開存取 170 萬篇的論文,但新的修正法案可不僅僅是面向學術網站。

不過,對於版權方來說,這項法案看起來是一大利好。不少大型學術出版商已表示了對其的支持,其中包括科學、技術與醫療出版商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票房」半個六月空窗,背後是整個好萊塢對於電影項目的調整
為了讓更多人買衣服,亞馬遜在美國開放試穿服務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