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廣州火車站北面被數個大大小小的皮革皮具城包圍。6 月中旬,一輪「淡季」將近尾聲,穆斯林齋月剛結束,大批來自非洲的採購商人們還沒抵達廣州。一個星期天的午後,三元里附近的馬路有些空空蕩蕩。

三元里是西非商人的聚集地。一棟名為「國太鞋城」的批發市場里,9 歲的 Abby 和 6 歲的妹妹在格子鋪間奔跑打鬧。有的鋪頭賣著看不出標牌的皮質錢包,有的堆滿了各式女鞋,鞋城的樓上是西非人的貿易公司和物流代理。

市場里總能看到各個年齡層的孩子,小的在嬰兒車裡,大的趴在櫃檯上寫作業。無論中非,商人們總喜歡把孩子帶在身邊,生意、教育兩不誤。

市場是 Abby 們的餐廳、書房和遊樂場,幾乎每一間格子鋪的店主都和他們相熟。

Abby 身高已經超過了一米五,比同齡的中國女孩高出不少。問起她們是哪裡人,姐妹倆會像中國孩子背誦課文一樣齊聲回答「We"re from Nigeria」,跟著是一句中文「非洲」。

「不是『像』,她們就是中國孩子」,Olariwaju Ade Peters 是她們的父親,他糾正了我的說法。Peters 來自奈及利亞,太太是陝西西安人。姐妹倆隨了母親的姓氏和戶口,國籍是中國。

對他們而言,奈及利亞反倒陌生,出生至今,她們還沒「回」過非洲。Peters 早就計劃著帶全家回去看看拉各斯(Lagos)的大家族,但去年第三個孩子出生,「尋根」之旅再度擱置。

最近,關於「你是哪裡人」,小學三年級的 Abby 有了困擾。

課堂上,老師教大家認識「民族」,一張圖展示一個穿著特殊的人,旁邊標記著「漢族」、「土家族」、「蒙古族」……一個男生指了指 Abby,大聲說「我們班有第 57 個民族!」全班笑成一團。

「儘管她的戶口本上寫的是中國,這不意味著人們就能坦然接受一個巧克力膚色的人會是一個中國人。」Peters 有些無奈,除了告訴女兒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他也沒能找到什麼更好的辦法。

至今還沒有可靠的數據統計廣州有多少如 Abby 一樣的中非混血孩子。The Royal Victory Church 常會舉辦中國新娘和非洲新郎的婚禮,那是廣州的奈及利亞商人們常去的一間非正式的基督教堂。Peters 稱,那裡的混血孩子不在少數,隨著他們慢慢長大,越來越多的人和 Abby 一樣有了困惑。

維也納大學社會語言學教授 Adams Bodomo 曾在 2012 年出版了 Africans in China,他預測,100 年內,中非混血兒會形成一個新的民族,這些巧克力膚色的中國人會有自己的身份認同,並在城市裡要求屬於自己的公民權利。

但眼下,年輕的 Abby 們還在和一些瑣碎的日常共處。

「他們究竟算是哪裡人,未來又會在哪裡?總得有人去問。」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十多年前,Peters 在西安認識了自己的太太,她是一個高中的英語老師。女方的父母並沒有太過阻撓,二人在教堂宣誓,「只有死亡才能讓彼此分別(till death do us apart)」。

他還記得自己盛大的中式婚禮,租下的宴會廳有 21 個包廂,為了招待賓客,他們幾乎租下了西安當地一間高級酒店的所有客房。在他看來,這和奈及利亞的傳統婚宴並無差別,大家族、親朋好友。

妻子跟著他來到廣州,幫忙做起了進出口生意,將中國的貨物運回奈及利亞,從服裝到建材。

並不是所有的非洲新郎都像 Peters 一樣幸運,許多中非「羅曼史」在女方告知父母自己男友的黑人身份只會,就宣告結束。

塞內加爾人 Ka 就花了一番功夫才獲得丈人的認可,他的太太來自潮州。丈母娘現在管 Ka 叫自己「進口的女婿」(import son-in-law)。

奈及利亞人 Pat Chukwuonye Chike 有著「雙重身份」,白天做著服裝批發,晚上化身「嘻哈歌手」 Dibaocha Sky,那是他的藝名,參與出演了紀錄短片《中國混音》(China Remix)。

Pat 對自己的婚姻不太滿意,抱怨太太不會煮飯,兩個孩子交由丈母娘照顧。但他覺得這位老太太正在「毒害」自己的孩子,教他們敵視非洲和黑人,他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稱,讓奈及利亞的孩子們害怕自己的祖國,這是一種犯罪!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來自奈及利亞的嘻哈歌手(《中國混音 China Remix》截圖)

能讓人們「分別」的不只有死亡。

非洲丈夫們的簽證是一個不知何時會引爆的「炸彈」,娶中國太太不意味著能在簽證申請上獲得什麼便利。

近些年,中國的簽證政策收緊,廣州多次打擊三元里、小北「巧克力城」里的逾期滯留者。如今能留下來的非洲人大多有合法身份,Peters 就是如此。他們定期需要續簽,但不能確定下一次能在中國合法逗留多久。

來自塞內加爾的 Moustapha Dieng 告訴我,按照新的簽證政策,人們需要提交學歷證明,據稱,學歷越高越有可能被簽發更長的逗留期限,一些低學歷的人可能會被拒簽。「可以輕鬆淘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廣州仍有不少逾期滯留者。在廣州的非洲商人里,奈及利亞人數量最多,也是逾期滯留的「多發地」。

對不少逾期滯留的「黑戶」,除了愛情,找一個中國太太多了一層生意上的考慮。中國太太可以幫助他們跨越語言壁壘,又能代替自己出面打理生意。但一旦丈夫被發現,驅逐出境,跨洋婚姻能維繫多久?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在廣州研究這群非洲「倒爺」——「低端全球化」(low-end globalization)的說法自此而來。他的學生楊瑒發現了一個名為「非洲麗人」(African Beauty)的 QQ 群,中國太太們在這裡交流育兒經和各種煩心事。

2010 年 8 月,一個中國太太求助,她的丈夫在一年前被遣返回拉各斯,此後再無音訊,先前留下她的奈及利亞電話號碼是空號。

2010 還是非洲人逐夢廣州的「黃金時代」,誰都想來廣州冒險,有的成功,有的失敗。許多人興沖沖地宣誓結婚,一時間也有不少悲傷故事。麗人群里另一位中國太太留言,稱自己已經對這些故事有了「免疫力」,早已沒了同情心。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需要承認,中非婚姻存在風險」,46 歲的 Emmanuel Ojukwu 是廣州奈及利亞「同鄉會」的會長,他補充,大部分時候非洲丈夫並不是「騙婚的壞人」,「身處兩國,沒人知道地球的另一頭髮生了什麼。」

Emmanuel 曾接到一位中國太太的求助,她的丈夫被遣返,要等至少五年才能重新進入中國,但她還沒來得及學會怎麼做買賣,一切生意中斷。回到奈及利亞的丈夫也很不走運,在拉各斯沒能賺到錢,很快斷了給太太和孩子的贍養費。

中國太太找到 Emmanuel,總算聯繫上了「失蹤」的丈夫,溝通之後決定帶著孩子飛去奈及利亞。同鄉會進行了一次募捐,籌款幫她買了飛往拉各斯的機票。

作為協調者(peace-keepers),Emmanuel 們不僅需要協調生意場上的糾紛,也要調停家庭矛盾,甚至提供跨洋的幫助。

2012 年,他們組織了一個「中尼家庭論壇」(Nigerian Chinese Family Forum),共有兩百多對中尼夫婦加入了這個「互助會」。

「你需要學會理解對方的文化」,Emmanuel 稱自己學到的一課是為什麼年輕的中國姑娘們不會煮飯,這在奈及利亞無法想像,年輕女孩的家庭教育就包括了整套的家務。

「但中國,很多年輕姑娘都是獨生女,她們太忙了,忙著學習,忙著工作,許多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相比之下,煮飯就沒那麼重要了。小北和三元里,很容易就能找到家鄉的味道。」

許多非洲人都驚嘆中國太太們的能力。一個巴林島的商人曾告訴麥高登他對中國女性有些「恐懼」,「當你娶了一個中國太太,她成了男人,你成了女人……她會監視你去了哪裡,每一分錢花在了什麼地方。她會把你的生活變成她的生活,她試圖控制一切,事無巨細。你再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能做的只能是她想讓你做的事情。」

Emmanuel 也娶了中國太太,有一個 8 歲的兒子,他覺得兒子很聰明,但並不只是因為基因,「這些混血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在和不同文明的衝突共處」。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Emmanuel 組織的一次聚餐(圖 / Emmanuel)

「57 個民族」的課堂鬧劇之後,Abby 告訴父親她不想去學校讀書了。那是廣州的一間私立外國語小學,每學期的學費兩萬人民幣。

「我有點生氣」,Peters 告訴我,他擔心內向又軟弱的女兒沒辦法在這個「叢林社會」里保護自己。「她是班上最高的,身形也最強壯,卻還是被霸凌。她長得最像我,卻有個中國人的靈魂(Chinese soul),只會站在大人身後求助。」

Peters 去學校找了老師,起鬨的男生被請了家長。對這個處理結果,Peters 談不上滿意。「為什麼不能在第一時間告訴所有的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私下處理,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會有其他人造成傷害。」

「但或許連老師也不知道,怎麼做才算是對的」,Peters 又有些理解,他們沒和這樣身份複雜的孩子們打過交道。

Peters 一面讚賞起 6 歲的二女兒,「她長得像我太太,但性格和我一樣,直來直往,不懂什麼叫害羞。受到攻擊,她會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家庭。」

一次在廣州街頭,太太獨自一人帶著二女兒和幾個月大的兒子。她被警察攔下,要求出示證件。太太解釋他們都是中國人,證件落在了家裡,警察顯然沒能習慣這樣膚色的中國人。二女兒站出來,用中文告訴警察,自己是「陝西西安人」。

「你必須變得強大起來,性別不重要,女孩同樣要有信念感!這聽起來有些殘酷,但社會就是這樣!」

但 Peters 也對這個社會叢林里不可控的「敵意」感到無力,越來越多。他談起 Quartz 的一篇報道,2017 年 3 月,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在一個提案中要求嚴厲打擊廣州非洲人群居問題,提案認為到 2050 年,連同「黑黃混血兒」在內的黑人血統人口將達到 1 億多人,中國將從民族國家變成移民國家,從黃種人基因國家變為黑黃混血人國家。

「我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突然之間,我和我的孩子們成了一個問題。」

在「巧克力城」里也能感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敵意」,一個廣州本地人告訴我,小北附近的公立醫院原本就大排長隊,有人遷怒於一些帶著混血寶寶來看病的家長,認為他們是「外國人」,不應該佔用原本就緊缺的公費醫療資源。

在社交媒體上,混血兒的身份焦慮也不是新鮮事。

2009 年,20 歲的中非混血兒丁慧被召入中國男排國家隊。他的母親是杭州人,父親據稱來自南非,很早就離開了中國。丁慧自認為自己是個杭州人,儘管他常被錯誤地介紹成中國男排的「外援」。

上海姑娘婁婧曾參與了上海東方衛視一檔選秀節目,混血身份同樣引發爭議。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和 Peters 不同,Emmanuel 沒有選擇讓孩子和現實「死磕」,他已經給 8 歲的兒子換了四次學校,這個非洲版本的「孟母三遷」還沒有圓滿結束,最近他正準備換第五個。「這些學校實在是太糟糕了!」

大部分在廣州成家立業的非洲人會讓孩子去讀私立學校,因為大部分的中國太太並不是廣州本地人,外地戶籍要在廣州讀公立學校,手續很複雜。

對 Emmanuel 而言,每學期兩萬人民幣的學費可以承擔,讓他氣憤的是,所有老師都有意無意按照膚色來區別對待他的孩子,換過的四所都是如此。他準備一直換下去,直到遇到滿意的老師為止。但 Emmanuel 也承認,自己太忙了,不知道兒子是不是真的快樂。

除了歧視,最近讓他不滿意的是私立學校的英文教育。

兒子的中文講得越來越流利,但英文水平也越來越「像個中國人」——會寫單詞、會看懂課本,但就是不願意開口說,「一張嘴全是中文」。

Peters 也有同樣的擔憂,他覺得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他們這一輩的非洲人「不怕犯錯」,不講求語法,總是願意用簡單直白的句子表達觀點,「一句說不清楚就多說幾句,不僅非洲人,中國太太們也是如此」。但到了孩子這一輩,他們卻變得膽小起來。

「只有當你使用的時候,語言才成其為一種語言,它不是算術題,沒辦法套用公式」。

非洲爸爸,中國媽媽,「我算是哪裡人?」|「低端全球化」④

英文能力之外,Emmanuel 更擔心兒子無法理解奈及利亞的文化,和他一樣,大部分的非洲爸爸們覺得,孩子們的「根」還在非洲,哪怕他們還沒回去過。

2007 年,Emmanuel 被推選為廣州奈及利亞「同鄉會」的會長。一些東非國家在廣州駐紮的生意人數量較少,大部分人只和本國人通婚,比如索馬利亞,他們更願意在一個小圈子裡低調生活。

和他們相比,Emmanuel 這個會長顯得有些「高調」。在廣州的奈及利亞人數量最多,和中國人的交集也更多,也更願意「參與」本地事務。

2012 年,Emmanuel 組織的「中尼家庭論壇」開始討論非洲倒爺們為這座城市帶來的貢獻,既有經濟上的貢獻,也包括管理好自己的社群,控制犯罪率。他們試圖要求一些權利,比如獲得更長的逗留期限。

最近,他們正在籌備為廣州奈及利亞人的後代們籌建一所學校,Emmanuel 稱,番禺區政府表示願意提供廉價的空間,但辦學資質是接下來最困難的一步。在我們有限的了解範圍里,尚未接觸到留在廣州讀初中以上的中非混血兒——當孩子們小學畢業,他們去哪裡了呢?

「對我們而言,廣州只是我們逗留的一站,很少人會在這裡退休、養老,但孩子們呢?我說不準。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會成為中國的奧巴馬?」

中尼家庭論壇組織了幾次郊遊,聚餐、農家樂。宴席上,孩子們更喜歡吃非洲菜,這讓 Emmanuel 有些欣慰,因為在廣州的家裡,中國媽媽們很少做非洲菜,這或許是少數讓他覺得孩子們還是非洲人的「瞬間」。

談到未來,他稱有打算回到奈及利亞從政,至於兒子,「那是屬於他們這一代人需要繼續解決的問題了!或許,需要好幾代人。」

(文中 Abby 為化名,題圖由攝影師李東提供)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好奇心日報出品,首發於今日頭條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以蔬果廢料給蔬果保鮮的噴霧,要解決全球食物浪費問題
微軟否認 Xbox VR 項目,虛擬現實再度受挫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