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蟬鳴夏至 養生重「養心」

蟬鳴夏至 養生重「養心」

資料圖。視覺中國

長城網唐山訊(史愛華 馮喆)夏至節後,氣溫繼續升高,並在夏至後的第3庚日進入伏天。祖國醫學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觀點,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四時氣候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為變化規律。順應四時的氣候變化而調養精神,使人體的功能活動與外在的環境變化得到協調統一,才能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唐山市中醫院心血管科四病區副主任馮偉向記者介紹。

夏季的三個月,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由於天地之氣不斷上下交換,所以一切植物都已開花結實。這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炎炎夏日,保持心態平和,不輕易發怒,讓精神象萬物開花成秀那樣的充實,使腠理保持陽氣的宣通,這就是人體與夏季相適應,保養「夏長」的道理。

夏至養生重在「養心」。那麼夏季養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馮偉副主任建議應注意以下幾點:

心態要平和

進入夏季,心情變得容易急躁,《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認為夏季要「使志無怒」,「使氣得泄」,即心情要舒暢,使肝氣得以疏泄,不要壓抑自己。這樣使機體免疫力保持較好的狀態,避免疾病的發生,這就是「精神內守,病從安來」的道理。心情不好時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緩解一下,以利於保持一個良好的心身狀態。

防暑要得當

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三伏」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昏倦怠、胸脘鬱悶、食欲不振、氣短乏力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做好防暑工作,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晒,外出時,應採取防晒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塗防晒霜等,切莫過分貪涼,避免冷水洗浴,以免寒氣侵入體內,最好用溫水沖澡。同時,也要注意浴後避風,小孩兒尤其如此;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溫度過低,或者頭對窗戶,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等疾病。

飲食宜清淡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辛辣及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濕。

起居應適宜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應「夜卧早起」,也就是適當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出汗太過,會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要養成午睡的好習慣,午睡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不宜過長,這樣才能達到靜養心氣的效果。

運動要適量

進行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高溫之時,加強防護。運動最好安排在清晨陽光初照或夕陽西下時為好,強度不要太大,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宜選擇柔和、動作緩慢的散步、跳舞、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

補水要恰當

夏季氣候熾熱,出汗較多,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喝水應以涼白開、礦泉水、淡鹽水為主,切勿貪涼飲冷。過涼的飲料會刺激胃腸道,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慾減退,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胃痙攣等胃腸道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午時不練拳,養心不傷神:兼論太極拳的時間地點與方向
夏至已「至」 這些事情你得知道!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