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管新規落地兩月,銀行理財「新變化」和「新機會」

資管新規落地兩月,銀行理財「新變化」和「新機會」

2018 年4 月27 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

時間過去兩個月,距離2020年底過渡期結束還有29個月,時鐘走過2/31,有些銀行已經採取動作……

本文試圖從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的波及範圍和機構應對動作兩方面,觀察市場新變化。

資產新規發布當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提到截至2017 年末,資管業務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2.2 萬億元,位居資管產品之首。

上述22.2 萬億元統計口徑的來源被認為是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截至2017 年四季度末,我國非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22.1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

在同一份報告中提到,除了非保本產品之外,銀行理財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從發行數量來看,保本浮動收益型發行數量佔比始終維持在5%至10%之間。

資產新規規定「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未來保本理財產品的身份可能需重新定義,7.37萬億銀行理財保本產品或將徹底退出市場。

結構性存款成短期替代品

結構性存款具有類似保本理財的特徵。保本理財受限後,不少銀行通過加大發行結構性存款來保持對資金的吸引力。從客戶的角度,也有較願意轉向結構性存款。

根據央行每月公布的《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截至 2018 年 5 月,中資銀行個人和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共計 11.3 萬億,相較2017 年底新增 2.9萬億。其中,又以資金壓力較大的中資全國性中小型銀行增速最為明顯。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產新規實施後,不少銀行將結構性存款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產品。地方監管部門已關注到部分中小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中存在一定規模的「假結構」。

資管子公司紛紛上馬

資管行業正處於向主動型管理轉變的新格局中。最顯然的變化是各家銀行正在加速設立資管子公司。在今年,已有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寧波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正式公告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

除上述公司之外,還有包括北京銀行等其他機構的高管在與公眾溝通時透露,正在積極籌備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

凈值化產品缺乏「爆款」與「標杆」

中銀國際在一份針對資管新規的解讀報告中認為,對銀行理財而言,凈值化管理要求對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會帶來較大調整。首先,存量銀行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產品佔比較低(整體佔比低於 10%), 且其中絕大部分在估值方法上均未採用公允價值。

另一方面,凈值化產品的佔比正在明顯提高,2017 年部分股份制銀行及外資銀行凈值化程度較高,其中部分外資銀行的凈值型產品佔比更是達到90% 以上。與2017 年上半年相比,城商行凈值化產品佔比提升較大。部分城商行在2017年末凈值化產品佔比較上半年提升了近20個百分點。

凈值化產品推廣面臨多重困難。目前無論是個人客戶還是機構客戶對於市值法計價的凈值化產品的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未來不多的時間裡,哪家機構能做出首個「爆款」與「標杆」,無疑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此消彼長:標準化金融產品新機會

早在資管新規出現前,考慮到銀監會「三三四」綜合治理等各類其他監管因素,銀行理財已經主動放緩增速。2017年至今的金融強監管與資管新規出台的預期,也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增速逐步下降。

平安證券策略團隊在一份資管新規落地影響研究中統計發現。從餘額增速上看,自2016 年初, 銀行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增速持續回落,從2015 年末的56.5% 一直下滑至2017 年末的1.7%。

如果資管新規嚴格落地, 對目前現行的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和權益類資產的模式會帶來較大衝擊。其中,銀行理財投資非標產品受困於對公募產品投資限制以及非標資產期限錯配的約束。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資產受制於分級產品設計和通道層數限制。

中銀國際統計,目前銀行表內非標資產 + 權益類資產的比重大約在25%,隨著存量資產的到期,必將未來規模收縮。為了確保平穩過渡,「新老劃斷」 原則中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

非標轉標給ABS帶來機會。5 月11 日,滬深兩地交易所同時發布了關於資產支持證券風險管理和定期報告的最新指引,與資管新規限制非標類投資的配套呼應。去通道和去嵌套將逐步壓縮銀信通道類業務,而標準化的ABS 類業務不受影響,未來金融機構或加大標準化ABS 業務的拓展。

據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數據,從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裡,國內市場包括信貸資產證券化、企業資產證券化、資產支持票據、保險資產證券化等產品的發行金額從6400億增長到了1.6萬億。

2018年前兩個季度,ABS市場發行規模已經達到6300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9%。在4月資管新規發布後的兩個月中,有3100億ABS產品過會。

數據來源: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

資管新規中提出私募投資基金適用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行政法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可被認為是標準化金融產品。得益於監管支持和引導, 以及券商定向資管和基金及子公司專戶受監管趨嚴的擠出效應,採用主動管理的標準化金融產品得到較快發展。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會披露數據,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5家,內資公司71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3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2.37萬億元。在2017年底和2016年底,這個數字是11.6萬億元和9.16萬億元。

截至2018年5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7萬家,管理基金規模12.57萬億元。在2017年底和2016年底,行業規模是11.10萬億元和7.89萬億元。

簡單說,公募基金規模相較於2016 年末上漲了35%,私募基金上漲了59.3%。

銀行的轉型與機會

理財服務轉型需要銀行進行一系列配套變革。

比如在產品估值方面,銀行需要建立一套圍繞非標業務的估值方法,通過非標資產減值計提的方式,動態反映資產的信用風險。又如在後台運營方面,由於凈值型產品對信息實時披露的要求較高,新的理財產品從合同設計、份額計算、交易維護、資產交割和核算清算的各個步驟都需要升級換代。

在產品估值、信息披露、激勵機制、資金託管等方面,銀行理財管理難度和操作成本都將加大,對IT 等系統的要求也將大為提升。

資管新規後,麥肯錫發布最新一期《中國銀行業CEO 季刊》,解密新時代下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的新模式。

正如《麥肯錫給出銀行轉型策略,資管新規下仍然站在食物鏈頂端》中指出,依託龐大的客戶基礎和渠道網路,銀行資管能夠有效地了解客戶需求, 並提供相應的資產配置建議。

據分析,銀行資管業務對於銀行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放眼國際領先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股本回報率(ROE)普遍在20% 以上,遠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以摩根大通為例,2017 年其資管業務ROE 達到25%,顯著高於同期零售銀行的17%, 商業銀行的17%, 公司和投行業務的14%。

同時,資產管理業務的管理費模式帶來了穩定的收入,能夠很好地護航銀行穿越經濟周期。領先銀行的資管業務收入近年來基本維持在10% 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資產管理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回報業務。以國際領先的銀行系資管公司為例,其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過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團隊和科技建設。但是,國內銀行對資管部門的投入普遍不足,國內個別銀行資管業務的成本收入比僅為10% 左右。

對比國內目前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00 億元的基金公司,員工基本都在400 人以上,而中國多數銀行資產管理部只有幾十人,亟待加大投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用實業思維選股,99%股票不符合投資標準!
可可資本魏鋒 當技術狂人轉行投資界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