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屈原,永恆的中華民族魂

文◎屈原,永恆的中華民族魂

屈原,永恆的中華民族魂

——端午節感懷

文/史邦奇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眾多傳統節日中,竟然有一個重大節日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個節日就是端午節。

屈原是楚王的同姓本家貴族,因為其祖先的封邑名屈而改姓。屈原出生高貴,天資聰慧,很小的時候就背熟了《詩經》,堪稱當時的神童。這個神童長大後,果然相貌堂堂,才華橫溢,加上原為國姓本家,自然獲得了楚王的青睞和重用,年紀輕輕就擔任了左徒,成為楚王十分寵信的大臣。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出了上官大夫,眼紅屈原的才華與受寵,竟暗地裡不斷在楚王面前進饞詆毀,導致屈原被楚王疏遠、猜忌,最終被流放。被流放到漢江北的屈原,創作了不朽的愛國主義詩篇《離騷》,深刻地表達了憂國憂民及忠君愛國的思想感情,希望能感動楚王而被召還朝廷,繼續為國竭忠盡智。然而,昏庸而荒淫的楚王終不覺悟,最終導致懷王客死秦國、郢都也被秦軍攻佔的可悲結局。再次被流放到瀟湘一帶的屈原,得知這些不幸消息後,悲痛萬分,留下絕命詩篇《懷沙》,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後,瀟湘一帶的楚國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劃著小船、載著大米等物去拯救他:大家一邊划船尋找,一邊把大米灑進江中,以免江中大魚因飢餓而吞食三閭大夫。但是,這些行動最終沒有成功。後來,屈原投水而死的農曆五月五日,就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所劃的小船演變成了龍舟,餵魚的大米變成了粽子;此外,大家還要將雄黃塗在鼻子里、額頭上,將雄黃酒喝進肚子里,以此象徵並紀念屈原為國傷心流淚、淚盡成血的赤膽忠心。

屈原,三閭大夫屈原,在生前沒有得到楚王的賞識和重用,死後卻獲得了楚國廣大百姓的深切懷念和隆重紀念。當楚國百姓自發紀念屈原的儀式演化成當地的一大風俗,其不僅沒有隨著楚國的滅亡而消散亡,反而隨著秦漢王朝的建立乃至隋唐元明清大一統中華民族的最終形成而影響到全國乃至周邊諸國,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中華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最終確立,不是某個皇帝的聖旨誥命,也不是某個偉人登高一呼,而是廣大普通百姓的自覺行為,目的無他,就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一介書生,儘管出身高貴,卻沒有得到楚王始終如一的寵信和重用,反而多次被貶官、被流放。但是,屈原在詩歌中表達的深沉、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深深感動了廣大百姓,從而成為廣大百姓心目中忠君愛國的道德榜樣,也成為歷朝歷代皇帝大臣心目中以死報國的道德楷模。因此,屈原的死,才感動了那麼多普通百姓,才感動了那麼多忠臣良弼,甚至也感動了歷朝歷代的天子聖君。

試想:一個屢遭排擠、誹謗、流放的臣子,竟然寧肯投江而死也不投奔敵國,這是什麼精神操守?

再想:一個儘管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竟然寧可投江餵魚也不改變自己忠君愛國的志向,這是何等忠貞、正直的思想品格?

把屈原、蘇武、岳飛、文天祥、毛澤東和秦檜、張弘范、洪承疇、吳三桂、汪精衛等人對比一下,就可以黑白分明地知道:前者是何等偉大、光榮,而後者是多麼渺小、可恥!

在屈原投江殉國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過著端午節,依然在端午節這天深切懷念屈原、真誠紀念屈原,就是在提醒我們自己,同時也提醒我們的子孫後代:國家,國家,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我!

我們現在之所以還在紀念屈原,是因為今天的中華大地上,仍然還有大批媚日、媚美、媚歐的假洋鬼子在踐踏中華文化、嘲笑衛國英雄、美化敵人、粉飾侵略!所以,愛國主義永不過時,弘揚愛國主義永遠重要!

這,就是我們昨天、今天乃至明天都要過「端午節」的理由,也是我們深切懷念屈原、隆重悼念屈原的理由。

端午節快要到了。讓我們準備好龍舟、鑼鼓、粽子和雄黃酒,並且在靈魂深處修砌一座參天墓碑,然後恭恭敬敬地焚香、燒紙、燃放鞭炮,最後虔誠地磕九個響頭,來紀念那流芳千古、輝映萬代的中華民族之國魂、詩魂吧!

魂兮歸來,三閭大夫!

作者簡介:史邦奇,筆名秦風、牧歌、巴山居士,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文聯幹部、西鄉縣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會員。創辦西鄉縣文聯內部刊物《西鄉文藝》,已出版長篇小說《山水蒼茫》,另有數十篇小說、散文、詩歌、詞賦等作品發表。另有長篇地方歷史小說《虎嘯巴山》正在《西鄉文藝》上連載。

編 審:郭小奇

本期責編:葉興萍 閆 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鄉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西鄉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