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奪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背後 解析伊利的品質基因

再奪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背後 解析伊利的品質基因

欒立/文

「伊利」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已成為乳製品的品質保證。

昨日從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獲悉,國內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卓越的品質再度榮獲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這也是伊利第二次榮獲七星獎。素有中國的「黑珍珠獎」之稱的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也是國內食品行業最權威獎項之一。

在業內看來,再次獲得七星獎,也正是折射出伊利在品質上的不懈追求,讓「伊利即品質」的概念在消費者心中紮根,如今伊利品牌已成為消費者的品質首選。回顧伊利發展歷程,「伊利即品質」雖然只有短短5個字,其沉甸甸的分量和深刻的內涵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寫」就的。

圖說:伊利集團榮獲第七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年度健康引領獎」

品質戰略融入企業的發展基因

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自2011年創辦以來,已舉行了七屆,七星獎一直以國際「黑珍珠獎」為目標,堅持秉承公正而嚴謹的評選流程,集合行業專家、媒體及公眾等多方力量,從組織完備、健康引領、渠道管控、誠信負責、員工自律、工藝嚴格和原料品控七個維度對提名企業進行全面科學的調查和評估。從初選到最終名單公布調查和評估過程歷時半年之久。

而伊利在品質和食品安全上的投入和追求,也得到了七星公約聯盟和評委的一致認可。

圖說:伊利集團副總裁雒彥領獎

近期七星獎之外,伊利在國際上也屢屢收穫品牌和品質大獎。在近日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18全球品牌足跡報告》中,伊利股份憑藉對品質的苛刻追求,蟬聯中國市場消費者首選十大品牌榜榜首,消費者觸及數年度增長6%,在中國快消品市場持續遙遙領先。

此次公布的凱度消費者指數的品牌足跡報告覆蓋全球63%的人口,涉及35個國家的9.56億家庭,佔全球GDP的68%。自該機構發布這一統計以來,伊利一直保持這一領先地位。

而在此前不久,全球傳播服務集團WPP發布的「2018年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中,伊利同樣繼續蟬聯食品和乳品行業第一。而這一系列榮譽背後,也證明了消費者對伊利品質的肯定。

在中國,乳製品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焦點,伊利在消費者中獲得如此廣泛的信賴,依靠的也正是長期以來對品質的不懈追求。在伊利即品質這一企業信條的指引下,伊利建立了精密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嚴苛的質量控制標準,尤其在戰略高度上,將對品質的苛求融入伊利的企業發展基因當中。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品質正在成為消費者選擇品牌的重要考量,而伊利對品質的追求也不斷升級。

從2014年的質量領先戰略;到2015年升級為質量領先3210戰略,聚焦全球最優品質,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再到2017年的「全產業鏈質量管理生態圈」的戰略圖景;一系列戰略升級無不顯示出伊利在質量和安全管理上的思考和探索。

也正是因此,伊利在品質方面的努力在過去10多年間不斷被官方機構所認可:2005年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會標準,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2010年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會標準,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的乳製品企業。2017年8月,伊利集團又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唯一乳製品合作夥伴,進而成為中國唯一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成就了中國乳業新的里程碑。

而對品質的追求也給公司帶來了更好的業績,2017年年報顯示,全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68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實現凈利潤60億元,繼續領跑全行業。

伊利人鑄就伊利品質基因

好戰略的執行離不開人的因素。

1996年,剛剛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的李翠枝進入了伊利。在那個年代,在大西北地區,如她這樣的碩士畢業生屬於稀缺人才,可這個碩士生姑娘進入伊利後,在質檢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在這22年中,她始終不忘學習總結、鑽研技術,在嚴把伊利質量關的同時,還寫出了多篇在國內學術界獲獎的論文。

2018年3月,李翠枝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這個倡導工匠精神的時代,這份殊榮不僅是對這位食品質檢一線的技術人員的肯定,也是對伊利品質的肯定。

在會上,李翠枝說:「品質是一件大事,小到一杯牛奶,大到一個行業乃至整個國家,品質都是根本。我們做質量工作的,要像為自己的家人生產產品一樣,為消費者守好『品質關』。」

圖說:在伊利,每一頭牛都帶「耳環」,這個「耳環」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你會追溯到手中的伊利牛奶是由哪一頭

至今,李翠枝仍然以一名技術人員的身份服務於食品質檢第一線,為消費者的利益保駕護航。伊利集團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覆蓋了80多個檢驗單元,率先實現了從源頭到終端的每一個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關鍵點的監測、分析、把控、預防。除李翠枝外,在伊利集團里還有無數不為人知的技術人員在這些崗位上盯著每一個生產環節。

在質檢一線,質檢員每天要對1000多噸牛奶進行採樣,進行300項國標檢測,要熟記1000多項化驗標準……一位質檢員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做品質檢測工作,就像在鋼絲上跳舞,容不得一絲差池。在伊利,品質管理是全員參與,可以說人人都是品質的創造者。」

伊利就是由這樣一群普通卻又不平凡的人組成,伊利品質正是由他們鑄造。幾十年來,伊利一直將品質視為生命,致力於生產100%安全、100%健康的乳製品,伊利與伊利人互相成就。一個不斷追求品質的企業和一群以工匠精神生產和把控質量的參與者,構成了伊利的品質基因。

圖說:伊利新工業園內的機械手設備,一個機械手可頂60個工人的工作量

嚴苛要求讓外國供應商驚呼的伊利標準

一直以來,嚴格的標準是伊利品牌戰略的落地和延伸。

伊利在紐西蘭的奶粉加工廠,用的是當地原料。但伊利的原料質量控制標準非常嚴,有多達1000多項檢驗項目。當地優秀的供應商拿到這份標準時,又搖頭又攤手,抱怨說「你們的標準太苛刻了!在紐西蘭,從來沒有這麼嚴。」

伊利的工作人員雖然一次次耐心地解釋,但卻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在中國,在世界,伊利的所有供應商都是這個標準,不然不可能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伊利的質量標準讓不少全球乳品頂級供應商認為嚴苛:檢測規程中,在國標線的基礎上,伊利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通過這種企標線嚴於國標線,內控線嚴於企標線的方式,伊利在內部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

現在,在伊利的生產線上,執行這些嚴苛標準的,不僅包括如上所說的這些一絲不苟的伊利人,還有那些「視力和嗅覺」遠勝人類千萬倍的精密儀器和電腦程序。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伊利智能工廠在業內率先搭建了產品信息雙向追溯系統(TTS),通過獲取和分析生產製造數據,對產品品質進行嚴格把關和預警。2015年,伊利還與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建了食品安全早期預警系統。該系統可以利用資料庫,對食品安全風險進行及時監測、預警和排除。

值得注意的是,該質量控制程序完全透明,伊利在行業率先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產品追溯程序,並且和國家信息平台實現對接。比如,消費者在購買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時,可以通過掃描產品追溯碼等方式,了解到該款產品的生產日期、批次、配料等基本信息,並且查看該產品的誠信評價、選購建議等附加信息。截至2017年年底,伊利已在檢測設備上累計投入6.35億元,全年的檢測費用投入近3億元。

曾經,「伊利即品質」是一個伊利企業的內部信條,這個信條帶領伊利在幾十年來視品質如生命;如今,「伊利即品質」已經成為存在於企業血脈中的基因組成,驅動伊利實現發展和增長,也為國際盛會的主辦方選擇伊利提供了信心與保障,也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伊利的核心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多地開放路測,為自動駕駛產業集群「鋪路」
中產階級買家構成的新市場出現後,英國風景畫才真正興起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