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黃帝內經》中講一切疾病,都源於這5點!

《黃帝內經》中講一切疾病,都源於這5點!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上課」:免費接收各類中醫公益微課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音樂」: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藏調和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回復「舌診」:全網最全最靠譜舌診圖解

《黃帝內經》講: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

又說:百病生於氣也。「氣」就是情志。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

怒是發怒,喜是高興;

悲則氣消,悲是悲傷;

恐則氣下,寒則氣收,

炅(jiong,即熱)則氣泄;

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這些話,說盡了人所有疾病的來源。

01

病生於氣候

當心空調和人造氣

《黃帝內經》上講: 「生於風寒暑濕燥火」,就是身外的氣候會導致疾病。

過去,「風寒暑濕燥火」是純自然的,但現在時代有了變化。

我們現在的「風」,除了自然的之外還有風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還有空調、冷氣。「熱」除了夏天自然的熱,還有冬天過高的暖氣。

這些人為的東西,雖然好像讓我們感覺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會造成身體的問題。

《黃帝內經》裡面講的很清楚:人體內在也有四季和節律。天熱的時候陽氣發散,就陽氣發散,就會把裡面的陰寒釋放出來;天冷的時候陽氣內收,我們養精蓄銳,來年才會更加健康。

人要吃五穀雜糧,受四季陰陽,人的身體狀態不能夠保證每時每刻都那麼理想。

我們身體里會有陰寒、濕氣,陰寒濕氣要借什麼力量發散出去呢?藉助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來了以後人的汗毛孔都打開,大家要適當的勞作。雖然說「不妄作勞」,但是要「作勞」、要有運動,就會出汗。

出汗以後人體的髓道就打通,把很多的隱患排掉,這是肌體自己在調整。

自然需要熱,人身也需要熱,這個時候陽氣向外發散,就把內部的東西帶出來,人要「順」。

所以《黃帝內經》裡面講到:夏三月是「無厭於日」,夏三月我們最討厭太陽。

但是又明確告訴我們不要討厭太陽,這就叫作「從之」,因為人類健康的活著,需要太陽。

可是,現在我們越來越習慣於圖一時的安逸和舒服,夏天一到,很多人空調溫度開的很低。

該發散的季節,外面溫度卻低了,那人的陽氣往哪走?就往裡走。這就叫做「逆」,因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災害生。

越來越多的婦女痛經、宮寒、大人小孩手腳冰涼、氣喘、肺病、頭痛.....這些疾病都怎麼來的?就是這樣來的。

加強版冬病夏治三伏貼來啦,這個夏天不要再錯過:

岐黃小廣告

02

病生於陰陽

夫妻關係和諧很重要

為什麼《黃帝內經》講生於陰陽?生於什麼陰陽?最大的陰陽是男女。男女最大的關係是什麼?夫婦。很多疾病怎麼來?是從「夫婦」那裡來的。

孔子講的:「陰陽之道,發端乎夫婦」。

中醫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陰陽要和諧,也就是夫婦要和諧。現在有幾對夫妻不吵架?

現在很多夫婦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

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這樣陰陽就不協調。

陰陽不協調是疾病產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實際上是由這條路上來的,《黃帝內經》點的「生於陰陽」講的就是這個問題。

夫婦不好,陰陽就不好;陰陽不和了,那麼生出來的子女,又在這樣一個陰陽不調和的家裡生長,這個子女不可能好。

現在很多父母帶小孩來看病,反覆的看。中醫也好西醫也好,治好了以後又犯,實際上根源在哪裡?在父母身上,在陰陽身上。

這點需要大家高度重視。

和諧的家庭,就是和諧的陰陽,就是「陰平陽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夠健康。這點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葯都沒用,什麼口服液都不好使。

真材實料,小建中湯飴糖,建中補虛好手:

岐黃小廣告

03

病生於喜怒

情緒是健康的關鍵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思恐。

人為什麼要法於陰陽呢?因為人跟天地是一個整體,人的情志實際上就相似於 天地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

生於喜怒,就是生於情志,情志是很影響健康的。

情志太過或者不及都會影響健康。「寒暑燥濕風」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喜怒思憂恐」是內五行,內五行也可以致病。

王善人王鳳儀,是東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去世,他生前是一位一字不識的農民,可是非常了不起。

他類似於中國禪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識,但是後來徹證本性。

在王鳳儀的學問里有一門很重要的學說:研究我們的情志、心性、心理行為跟疾病的關係。

我們的心理行為直接影響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為不健康造成的。

王鳳儀將不健康的心理行為歸納為五點:

第一是怨,喜歡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惱,惱火。

第四是怒,容易發怒。

第五是煩。

怨恨:就傷「心」,循環系統的疾病跟恨是有決定關係的。

惱:惱這個情緒傷的是呼吸系統,肺。

怒:就是肝系統,肝膽。怒包括悶怒、郁怒、大怒等,這些在中醫也是屬於肝系統。

煩:女同誌喜歡講「很煩人」「覺得很煩」。「煩」就是腎上、生殖系統的問題,煩這個情緒直接傷腎。

九制黑芝麻,入腎,黑髮效果也很好:

岐黃小廣告

左手是第八次,右手是第九次的哦 對比太明顯了,九蒸九曬差一蒸一曬都有巨大差別。太行山九蒸九晒黑芝麻產自人傑地靈的太行山脈,黑芝可補五臟,長肌肉,填腦髓,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芝麻雖小,除了外面黑皮裡面還有白皮,再裡面才是芝麻果仁,直接吃黑芝麻消化不掉,從腸胃走一遭人體不得其福反受其害 。這樣堅實緻密的結構,一遍蒸、炒無法充分制熟,所以我們聰明的祖先研製出了這樣一種製法——九蒸九曬(一般整道工序完成至少需要9-15天左右)!通過這種中藥炮製的方式制出的黑芝麻,外皮基本已經脫落,制後的黑芝麻非常利於人體的吸收,已經不再是當初難於消化的黑芝麻了。。。

04

病生於飲食

冷飲會傷元氣

飲食包括食量、飲量的問題,尤其現在飲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悶」,這個對身體不好。

包括「寒溫無節」,大量進食生冷、冰凍的東西,非常不好。尤其現在什麼東西都是冰凍的,會損傷人的陽氣。

人的陽氣對於生命來說太重要了,不要輕耗。救都救不及,補都補不及,你還老去傷害它。

另外一個就是葷素的問題。

我們的生理告訴我們,草食動物的腸和齒跟肉食動物的腸和齒是不同的,這是一個客觀的指標。

肉食動物都是伶牙俐齒,都是尖的齒,我們的四個牙就是肉食動物的尖齒。素食動物都是平牙,我們除了這四顆尖齒之外都是平牙。

我們有三十二顆牙齒,二十八顆是平牙,四顆是俐牙,這就是我們該吃多少葷該吃多少素的標準,大家自己去計算。

健脾八珍粉,調理脾胃效果好:

岐黃小廣告

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05

病生於居處

好好睡覺就是養命

居處對健康也有很大影響,居處的環境實際上就是風水。過去認為這個是迷信,是絕對錯誤的,有沒有風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醫就有風水,風水跟中醫是一個道理:它們都講五行。

怎麼進氣,門窗的走向,納什麼氣,就是陰陽,就是五行,沒有絲毫迷信。人身是一個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

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環境,陰陽協不協調,五行相不相合,它會影響在這個環境裡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實際上是一個補充陽氣的過程。我們剛剛講到陽氣是人的命根,陽氣靠什麼補充?

陽氣耗散的途徑很多,行、動、一切思維都在耗陽氣,舉手投足都在耗陽氣。耗陽氣的途徑很多,可是補充陽氣的途徑很少,幾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幾乎是養陽氣的唯一方式,也就是養命的唯一方式。所以睡眠太重要了,大家不要等閑視之。

失眠、入睡困難,值得一試:

岐黃小廣告

酸棗仁入葯,始見「神農本草經」。漢代大醫家張仲景,用酸棗仁湯治療虛勞虛煩不得眠的經驗,中醫2000年來傳承運用,功效顯著;適用失眠不眠、心虛膽怯、思慮過度、虛汗,最佳食用時間,睡前30-40分鐘,每次15克。特別加入黃精、桑葚、百合、桂圓、白茯苓等,大補五臟!

養陽氣的一大法寶就是要早睡早起。

為什麼要早睡?居處要「有時」,睡眠要「有時」,為什麼要有時?因為天地的陽氣在這個時候潛藏,人在這個時候也是需要藏的。

我們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最好的藏的狀態是什麼呢?是睡眠。

在睡眠狀態下就養精蓄銳,陽氣就會獲得很好的補給,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續發展。

中醫講腎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統,骨髓由腎主,而腎什麼時候工作呢?冬季工作,腎在怎樣的狀態下才當班?要人體處在藏、睡眠的時候才當班,在這個時段里一定要睡覺,睡覺了腎就能夠主骨、生髓、生血,陽氣就能夠得到補給。

如果在這個時候不睡覺,錯過了,對不起,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當然你也睡八個小時,但是你的這八個小時跟我的不一樣。

現代人習慣於夜生活,顯然這個是有悖天道的。

希望大家真正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調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們很忙,怎麼辦?我們可以早一點起來幹活。如果實在做不到,那麼你的雙休日就拿來早睡,九點鐘就睡覺,等於一個禮拜,五天在透支,總有兩天給你補。

但是如果那兩天休息了以後,就放縱自己熬夜到三四點,然後睡到十一、二點那更加完蛋。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祝福大家,都能夠順應天地規律,活出健康與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