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武夷山茶企逆境中該如何突圍

武夷山茶企逆境中該如何突圍

武夷山茶企逆境中該如何突圍

2015年9月29日下午,我出席了在武夷山誰家院客棧舉行的「逆境中的突圍—武夷茶企轉型策略探討」主題公益沙龍活動。

活動中大家積極互動發言,將活動氛圍一次次的提到了高潮,我傾聽他們的精彩發言,默默無語。

我曾服務於一個熱衷於品牌建設與發展的茶企,作為企業高管的我,從企業的品牌創建伊始,一直伴隨著企業一步步的向知名品牌邁進,但,時運不濟,許多的茶企倒在了這一輪中國經濟的改革浪潮中。

可是,直到今天,他們的拼搏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我親身體驗了企業創品牌行程中的酸甜苦辣,甚至是悲喜交加。只有一招,或是幾招措施,是無法讓企業長足良性發展的,在此我想以我對企業發展措施的粗淺理解,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懇請大家指導與賜教。

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越來越大,武夷山茶產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首先是各行各業的不景氣,使得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急劇下降,特別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數量不斷增加,他們更是囊中羞澀。

中央十八大以後,剎住了利用公款送禮之風,以及嚴格控制的高額辦公費用支出,使得原本銷量較大、利潤豐厚的這部分產品銷售渠道被堵塞。

可以這麼說,2009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的半年,是武夷岩茶市場最為火爆的時期,難得的商機讓越來越多的其它行業人士也加入了茶行業的隊伍中來,他們不惜重金,購置茶山、甚至在周邊開墾大片茶園,建設規模龐大的生產基地,成立茶業公司,做產品包裝、做廣告宣傳、開大馬力運作品牌。由於受宏觀經濟以及中央十八大的相關政策出台的影響,這些企業絕大多數被改革的大潮淹沒了,只有少數已經真正融入了茶行業,從中分得了一杯羹。

行業的虛華過後是滿目瘡痍的一個個爛攤子,這些看似發展前景良好,購買力強的企業,庫存了大量的茶葉根本賣不出去。富於幻想的茶農還以為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多,採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讓茶葉的產量繼續增長,茶葉的產量急劇增加,而銷售情況卻更顯不佳。如果茶葉賣不出去,囤積在家中,就表現為產能過剩了。

茶葉一直是中國人最具社交因素的物質,喝茶早已成為多數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不過,據相關部門調研發現,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的消費人群中,只有50%的人每天有喝茶的習慣,48%的人每日的茶葉投放次數僅有一次,40%的人每日茶葉投放為2次,只有12%的人投放次數達到三次以上。

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早先的統計,中國人均年消費量僅僅是566克,在全球排名只佔19位。

由此可見,中國人消費茶葉的數量還有很大的空間,是什麼原因呢讓這些潛在的消費群體沒有消費茶葉,是茶太昂貴還是性價比低,還是品質不夠好!如何走出困境,把產出的茶葉銷售出去,安身立命於市場,是武夷山茶企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筆者認為,茶企的良性發展,首先要從產品的競爭力開始,也就是說提高產品的品質和降低企業的生產以及運營成本,以質優價廉的產品供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買得起茶,多喝茶,喝好茶。

抓品質是一個多環節齊抓共管的工程,首先不要過度開墾茶園,要保持武夷山的綠水青山不被破壞,讓茶樹生長在優良的生態環境里。茶園管理做到少施肥,少打農藥,科學控制茶園單產。有效控制每日的採摘、生產數量,給製作多一些時間,品質更能有效保障。

相關茶業職能部門要多開辦一些茶葉生產技能、產品品控方面的講座,多進行相關的交流會,取長補短,提高茶葉品質。

企業要嚴把成本控制關,十八大以後,高端高價茶銷量大大減少,茶企要認清形勢,不要盲目的擴大規模,不要過度的開發新產品,更不要過度的包裝產品。同時茶企要理清自己的能力,定位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往,許多企業都一昧的想做強做大,發展過程中過度包裝企業形象、過度包裝產品、進而又過度的貸款、融資等等,隱形成本大的驚人,將這些成本攤在產品中,產品成本超出原有計劃,就不得不將產品價格再次調高,過高的產品定價,無形中給消費者設置了一道很高的門檻,結果是貨賣的很少,貨屯的越來越多,持續產生了驚人的隱形成本。最終造成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企業垮塌

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不是你有了大廠房,有了牌子、有了商標、有了相關認證,有了團隊、有了直營店、加盟店,你的企業就是品牌企業了。知名度與美譽度是品牌的兩大要素,是建立在企業良性發展和經濟狀況良好的基礎上的。

事實證明,武夷山良性發展的茶企幾乎都是紮根當地多年的,很接地氣的茶企,企業的掌舵人能看得清形勢,不急不躁,不盲目擴張,堅守武夷岩茶的傳統製作技藝、並且熱衷於傳承,就這些已經很值得大家學習與借鑒。

許多的茶企都有個共同的困惑,產品如何定價,如果定價太高銷售量減少。定價太低,代理、加盟商以及茶企都沒了利潤。我認為給代理商、加盟商的定價折扣點數是有行業參考的,不必改變,按商家的級別制定合理的折扣點,只要出廠價高於成本價10℅-15℅,而市場銷售統一價的性價比高於同行業,企業產品銷售就有優勢。

如今,已是高鐵時代了,高速的互聯網將時間和空間距離擠壓的越來越短,在這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僅僅依託代理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一方面企業可以讓代理商幫助廠家完成品牌布局和培育消費者,茶葉是需要體驗服務的商品,傳統的銷售渠道也是不能少的,掌握資源的經銷商掌握著各區域的消費習慣和品飲習慣等,他們能為產品特殊需求型消費群體提供定製產品。

另一方面,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賣茶,構建利潤合理的價格體系,展開網路營銷,中國的網民越來越多,網上購物成了中、青年人的主要購物習慣,這是很好的機會。

網路營銷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如何營銷是每個茶企、茶商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所服務過的茶企,也有過線上線下接軌的銷售模式,實踐證明,利用電商銷售效果很是不盡人意,首先,開一家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的網店,經營成本並不比開一家實體店低,經驗的缺乏,在經營初期還饒了個彎子。其次消費者對你的關注率很低,往往會去關注你的是—同行,他們是有困惑來取經的或是來模仿你的,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企業不斷的在相關板塊投入廣告等等費用,但效果還是不佳。

我想說,每個茶企在商海中,只能算是一滴水而已,在電商的大盤中,也只是一粒沙子而已,小的東西是不容易看得見的,我認為當地政府應該站出來,搭建一個大大的武夷岩茶的推廣平台,讓那些遵章守紀的茶企走上這個平台,展示各自的風采。

當然,是要政府先出資、出力,服務茶企,甚至還可以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讓企業多為地方做貢獻。同時還可以將產區外的烏龍茶拒之門外。有力保障當地茶農、茶商、茶企的利益。政府先搭個大大的平台,以村為單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可以抱團進入這個平台,合理競爭,提高武夷岩茶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以更大的優勢,與其他產區的茶類競爭,更好地佔領國內市場。

高鐵時代的到來,高鐵將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縮得很短,人與人之間貼得更近了,這無疑給武夷山的茶企帶來許多的利好。

武夷山「誰家院」首先利用網路平台推出茶產品+客房+茶旅的模式,將武夷山的方方面面信息傳播出去,把消費者吸引到武夷山來,主動消費旅遊產品,(包含茶產品),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最後,我借用馬雲在今年九八夏洽會上的演講:「我不是一個經濟學家,但我相信優勝劣汰,最後都離不開降低成本和效率的提升……,烏龍茶在世界賣的很好,我們通過這個機制賣到世界各地,通過互聯網手段又會發生多大的改變。將武夷岩茶通過「互聯網+」手段,賣到世界各地,武夷山茶企準備好了嗎!

摘自2015年福建省茶葉學會《茶緣》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漫談武夷岩茶和武夷茶史(二)
常見岩茶茶樹品種介紹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