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12歲至去世,周恩來從未踏足淮安老家,為有這樣的總理感到驕傲

從12歲至去世,周恩來從未踏足淮安老家,為有這樣的總理感到驕傲

原標題:從12歲至去世,周恩來從未踏足淮安老家,為有這樣的總理感到驕傲



1946 年5 月,在重慶的送別會上,他對記者說:「36 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直到今天,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有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因為南京到淮安只有300 多華里,周總理的思母、思鄉之情倍增。淮安近在咫尺,而且是解放區,但為什麼沒能成行呢?

周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動員幹部過好「土改關」所作的報告中,曾坦陳自己的思鄉之情,以及4 年前沒能回老家的原因。他說:「那時我就想從南京到淮安去看看,因為淮安還有我兩個母親的墳。」他接著說,「但我考慮再三,終究沒有回去:淮安當時雖是解放區,但從我和蔣介石等國民黨要人的多次談判中,我判斷出蔣介石遲早是要打內戰的。如果我當時回去了,淮安的周家、淮陰我外婆的萬家都是名門望族,親友很多,一些因我回去而見過我的親友等人,有的必然會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當時我們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所屬的蘇皖邊區政府正在搞土改,我回去後,周、萬兩家我的親戚中會有部分人因為與我這層關係而給地方土改帶來困難。當時時局不穩,我回淮安就必然牽動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地方各級領導,給他們增加安全保衛和接待工作方面的麻煩。所以我終究沒能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鄉淮安去,沒有到我母親的墳前盡兒子的一份孝道。」



周總理最恨「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總理》中寫到,她的爸爸周恩壽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有生之年沒能回淮安老家看看,而其原因是「伯伯在時,伯伯不準!」周恩壽退休以後,他經常叨念:「15 歲離開老家淮安,轉眼已經四五十年了,真想回家看看!」有一回,周恩壽被周總理叫到中南海西花廳觀賞盛開的海棠花,周恩壽乘著周總理興緻很高的機會委婉地說:「哥哥,聽爾輝來信說,駙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舊,尤其是你住過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縣委已經說了,要幫著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裡面的幾戶人搬出來。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麼修?」周總理隨即明確回答說:「不用了。淮安縣委來人,我已經給他們講過了。院里的住戶不需搬遷,我們的房子,尤其是我住過的房子,要塌就讓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許翻蓋維修,更不允許搞什麼紀念館組織群眾參觀。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義的那一套: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只要活著,就不許搞。」即便如此,周恩壽仍希望有商量的餘地。周恩壽仍據理力爭:「你是總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個,難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嗎?」


周總理沒有絲毫退讓之意:「不能,就因為你是周總理的弟弟!你想想,如果你回去,縣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嗎?明擺著要給地方的同志增加負擔添麻煩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周總理不想讓自己的家獲得任何特權或照顧。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兩年間,前來敲西花廳大門、自稱是周總理親戚的不少於100 人。1963 年7 月22 日,周總理在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所作的報告中,談到過好「五關」時曾提到:「我參加革命的時候,一個親戚也不來找我。解放後,來到北京,當了總理,都來了,有100 多人。」正因為如此,1964 年6 月,周總理在京劇現代劇座談會上再次談到過「五關」時說:「對親屬問題,建國以後我就下了個決心。我說,我那個家暫時不要回去。為什麼?我是個封建家庭出生的人,你回去,你不一定見他,他就可以拿你的名字到處吹噓,他說他是總理的什麼人,那個地方就受壓力。」由此可見,周總理之所以沒有再回故鄉淮安,不是因為對淮安沒有感情,而是不想讓他家乃至家鄉獲得特殊照顧。



周總理日理萬機難以抽出時間探望故鄉。1958 年7 月,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去北京見周總理趁機發出邀請:「總理,您老離開家鄉這麼多年,現在家鄉變化不小,請總理回去看看唄!」對故鄉人的邀請,周總理點了點頭。他感慨地說:「是啊,我何嘗不想回去看看! 1946 年,有一回,我在南京梅園新村,夢見自己在文渠划船,醒來後便想,將來全國解放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可這些年,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有時候工作忙,遇到特殊的事情,難遣的煩惱,緊張得連飯都顧不上吃,覺都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約幾位童年時的朋友,爬爬鼓樓,放放風箏……」言至此,周總理的眼睛濕潤了。周總理微笑了一下,給王汝祥講了個故事:「有這麼一個擺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這時,他感到很疲勞,而對岸又是旅客很嚮往的地方,你說這個擺渡的該怎麼辦?」


1960 年春,劉秉衡去北京看望周總理。其間,周總理仔細地詢問淮安城裡的東嶽廟、三思橋、文渠、駙馬巷,並談及河下、板閘。當周總理陷入思鄉情景時,劉秉衡再次請周總理回家鄉看看。周總理感慨地說:「是啊,我也想回去看看呢! 12 歲離開淮安,到今年整整50 年了!」他邊說邊伸出右手比劃著。他接著說:「但有好多事要做,只有等有時間再說吧!」

就這樣,為了維繫共和國這艘載有8 億人口的「大船」不致傾覆,進而到達勝利的彼岸,周總理總理至死堅守在「擺渡人」的崗位上,哪還有心思顧及他所眷念的「小家」故鄉呢?!周總理66年一直沒有回老家,原因是害怕驚動當地政府。再看看我們現在的很多官員,天天就知道吃喝遊玩,到處考察,從國內到國外,他們那裡怕驚動當地政府,甚至人家接待不好,還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跡如煙 的精彩文章:

TAG:墨跡如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