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碗咒水引發的慘案,南明朝廷灰飛煙滅,作法者幾十年後難逃報應

一碗咒水引發的慘案,南明朝廷灰飛煙滅,作法者幾十年後難逃報應

導讀:

今天的故事,要從1660年說起,這一年距離清兵入關已經16年之久,是為順治十七年,而這一年,也正是偏安一隅的南明朝廷永曆十四年。降清的吳三桂也是在這一年,被清廷留鎮雲南,總管雲南軍政事物。今天的故事,就要從吳三桂給清廷的一道奏本說起……

吳三桂入主雲南以後,志得意滿,一心想取代雲南沐府世鎮雲南的地位。就在他的前任洪承疇回朝復命的時候,吳三桂向他請教「自固之策」。承疇回答道:「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三桂頓首受教」,於是便向清廷奏本,主張用兵掃滅逃入緬甸的永曆帝和南明在雲南一帶的殘餘勢力。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就在吳三桂的私心之下,開始了一步步走向覆滅的歷程……

清廷的本意,認為南明永曆皇帝已經逃入緬甸,不過是爝火餘燼,無妨大局,可以任其自生自滅。而吳三桂則極力主張出兵,並再次向清廷上疏,這就是後來有名的「三患二難」疏。在吳三桂的一再堅持下,清廷經過研究,決定同意吳三桂相應進剿,並由戶部撥給兵餉三百三十萬兩。1660年8月18日,清廷任命公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領八旗兵由北京前往雲南,會同吳三桂進兵緬甸捉拿永曆帝。

緬甸政府得到清兵來犯的消息,朝野震驚,只好派出使臣於次年的正月16日來到雲南,同吳三桂商談,提出以交出永曆帝為條件請清軍合攻李定國、白文選部明軍。吳三桂陰奉陽違,玩弄陰謀,以「雖機會甚佳,而時序已過,不便出動大軍」為由,只命永昌、大理守邊兵至境上「大張旗鼓,號作先鋒」,以牽制緬甸政府。

而此時的緬甸政府,在強大的清兵虎視眈眈之下,發生了內亂,老國王的弟弟莽白趁機發動宮廷政變,處死老國王,自立為帝。根基不穩的莽白,為了得到清廷的支持,一改之前對永曆朝廷尚算客氣的態度,改為向永曆發難。而南明朝廷洞悉莽白心懷不軌,雖然漂流異邦,仍然不失骨氣,對前來通知永曆廷臣過江議事的緬甸使者說:

「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裡。……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與爾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可是由於寄人籬下,南明朝廷早已無力同緬甸對抗,就連自保也幾無可能。在緬甸政府的一再堅持下,只好派出大學士文安侯馬吉翔、太監李國泰、黔國公沐天波等大小官員,渡河前往者梗之睹波焰塔,於緬方飲咒水盟誓,僅留內官十三人和跛足總兵鄧凱看守永厲「行宮」。然而不出所料,這些人一到者梗之睹波焰塔,便被三千緬甸士兵圍定,數十名官員死傷殆盡,無一倖免。

緬甸士兵將永曆皇帝身邊官員殺完之後,又揮兵直取永曆行宮。永曆聞訊,打算自盡保全最後顏面,但是卻被部下跛足總兵鄧凱以「太后年老,飄落異域。皇上丟失社稷已經是不忠,今丟下太后又不孝,何以見高皇帝於地下?」而勸止,此時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與吉王妃妾等百餘皆自縊而死。場面一片狼藉,屍橫滿地,觸目驚心。

朱由榔一家先是被軟禁於木屋內,由寺廟的僧人送來飲食,勉強活命。直到二十一日,緬方才將永曆君臣請回原住地,給予糧米器物。二十五日,又送來鋪蓋、銀、布等物,傳言:「緬王實無此意,蓋以晉、鞏兩藩殺害地方,緬民恨入骨髓,因而報仇爾。」然而,明白人都知道,這只是緬方在清兵到來以前,為防止永曆帝自盡而編造的敷衍之辭。

1661年十二月初一,吳三桂率軍迫近緬甸阿瓦,莽白就勢將永曆一家獻出。永曆先是被押回雲南囚禁,直到1662年4月14日這天,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清軍用弓弦勒死,家屬押送北京。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就此煙消雲散,徹底成為歷史,諷刺的是,叛明在先吳三桂,卻因「平叛有功」,被進封為親王,開始雄霸雲南一方。直到再次起兵,被康熙所殺。

只能說天道昭昭,善惡輪迴。蒼天可曾饒過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郝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