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明朝在崇禎手中延續,那麼明朝會走向資本主義嗎?

如果明朝在崇禎手中延續,那麼明朝會走向資本主義嗎?

明朝不亡,走向資本主義的可能性很大,但並不一定能超越西方。

走向資本主義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帝制的鬆弛。皇帝過於集權,那麼這個王朝必然重農抑商,商人即使賺到錢也不會投入產業當中,而是會用來買房置地。其實在宋朝時,我國是最有可能走向資本主義的,一方面這個時候的商品經濟發達,商人已經形成階層。同時更關鍵的,是宋朝的帝制不具有專制性,基本處於皇帝與士大夫共治的模式。

但可惜,宋朝先後兩次亡於外部勢力,並且這些外部勢力正好處於集權的過程,這就直接扼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了後世的明清兩朝沒有沿著宋朝的道路走向帝制鬆弛,反而是沿著元朝的道路走向了專制集權的頂峰,這個時候是皇帝的權力最大化的時期。

不過明朝在隆慶朝之後,這種情況出現了鬆動。首先就是皇帝的權威開始下降,皇權的一部分分散到了士大夫手中。特別是邊禁、海禁、銀禁三禁的解除,也為資本主義的重新發展鋪平了道路。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業、棉紡織業和絲織業等行業中出現了手工工場和僱傭勞動生產,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萌芽。

史載:在當時的明朝沿海地帶「豪門巨室,間有乘巨艦貿易海外者,奸人陰開其利竇,而官人不得顯收其利權」。而張居正的改革,更是把白銀變成了全國統一的貨幣,方便了商人的商業活動。出現了徽商、晉商還有遍布全國的商幫。

不僅如此,這些商人為了確保自己的權益,甚至還有了自己的海上武裝力量,典型的如鄭芝龍。

所以,如果大一統的明朝沒有在崇禎皇帝時期終結,那麼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明朝是很有可能走向資本主義的。而同期的歐洲還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我們甚至可以在率先發展中拔得頭籌。

不過明朝即使走向資本主義,也並不一定能超越西方,因為我們專制太久,而西方卻長期處於鬆散的城邦狀態。何況我們的資本主義萌芽更多的出現在東南沿海,而廣袤的內地和北方,依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

所以,我們的轉型期將比西方更長。當然,這些僅僅是合理的推測,畢竟真實的歷史是清朝入關,這個新興的王朝,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也重新恢復了皇權的集權制,再次將資本主義萌芽扼殺,明朝末年出現的海商集團在清朝時徹底消失就是明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臨終前託孤諸葛亮是真心的嗎?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