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五霸是極不科學的說法,而此人更該榮獲春秋第一霸

春秋五霸是極不科學的說法,而此人更該榮獲春秋第一霸

其實「春秋五霸」這種說法,極為不科學,通行的「春秋五霸」兩種說法,一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按前一種說法,宋襄公也可以算作霸主的話,那楚成王呢?宋襄公在楚成王面前要低了好幾個能量級了。按後一種說法,將吳國事業推向鼎盛的不是吳王闔閭,而是吳王夫差,參與黃池會盟爭霸的也是吳王夫差。再者,晉文公在位期間也僅僅七、八年時間左右,是不是意味著晉國的霸業也僅僅維持了七、八年時間左右呢?所以,這個春秋五霸的說法就好比是在評選「五大傑出青年」一樣,而且一個諸侯國至多只有一個名額。這樣的「春秋五霸」的說法就不能更好地反映出春秋時期的那段歷史了。

通看整個春秋史,其主旋律就是晉楚爭霸。至於齊桓霸業,我們可以看成是晉楚爭霸前的一個大的浪潮;後來的吳越爭霸其實原本是晉楚爭霸的一個部分,晉國為了從楚國的後方牽制楚國,便扶植了吳國。而楚國不堪吳國的騷擾,便在吳國的後方又扶植了越國。原本吳、越兩國連射御這「六藝」中的兩項軍事技能都不會,是晉、楚兩國教會了他們。且吳越爭霸的幕後核心人物,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不過誰也沒料到吳越爭霸後來竟喧賓奪主了,連當初扶植他們的晉楚兩國都招架不住了。當然,那已經到了春秋末期了,吳越兩國稱霸時間極短,而且又都地處東南,所以其影響力其實也極有限。

所以,整部春秋史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晉楚爭霸史,這個就好比美蘇爭霸也可以完全借指曾經的那個特定年代一樣。春秋時期的第一位真正的霸主也須在晉楚兩國中產生,而第一位有這樣資格的,我認為應該是楚成王。

按《史記》記載,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也就是說楚成王在位期間,便已經將楚國開拓為方圓千里的大國。後楚成王又向北方發展,幾乎將周之宗室、漢水諸姬姓國吞滅殆盡。而齊桓公為了遏制住楚國的北進勢頭,親率齊、宋、魯、鄭、曹、衛、陳、許等八國諸侯的軍隊南下攻打楚國的與國-蔡國。聯軍打敗了蔡國,接著向楚地進發,雖然比較成功地逼了楚人暫時服了個軟(詳情可以參閱我的上一篇文章《「春秋首霸」齊桓公,其被渲染過度的霸主大業》)。但是,卻並沒有成功地遏制住楚國勢力向中原的伸展。楚人與齊桓公會盟後不久,楚成王便親自率軍北上圍攻齊國的盟國-許國,最終使得許國國君向楚成王肉袒謝罪。接著楚成王又向東滅掉跟齊國交好的江國、黃國,而對此,齊桓公也都無能為力。後管仲去世,齊桓公晚年也變得極其昏聵,就更不能與楚成王爭鋒了。可以說齊楚爭霸是楚國後來居上、更顯蓬勃了。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開始圖霸,至於宋襄公圖霸的理由(有興趣了解的,可以參閱我的文章《宋襄公「蠢豬式仁義道德」背後的情非得已》)。宋襄公圖霸不成,反遭楚人戲耍,最終也因在泓水之戰中受傷而亡,臨終時還留下遺言:「楚,吾仇也,世世勿與相通好」。自此,楚國稱雄中原。

到晉楚大戰-城濮大戰爆發前夕,齊桓公的舊有盟國,除了那個與楚國有極深仇怨的宋國外,其他的諸侯國全部倒向了楚國的懷抱,鄭、許、陳等三國在城濮大戰中都直接參加了楚軍的一方;而曹、衛也都成了楚國的與國,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就是楚軍攻宋以救曹、衛。而魯國在此期間,還攛掇楚國攻打齊國,而佔領了齊國的谷城(與齊桓公會集八國軍隊未敢攻楚形成了對照)。所以,楚成王是這個時期內的當之無愧的霸主。而晉國為了圖霸,就不能再像齊桓公那樣逼楚國服個軟就行的事了,必須要與楚國實實在在地打一仗了,因為小弟們都已經全部跑到楚國那邊了。城濮之戰,晉軍這邊,晉、齊、秦、宋四國聯軍,除了宋國外,而齊國、秦國都是晉國費盡心力才請來的幫手,而不是小弟。

城濮之戰,雖然最終晉勝楚敗,但是楚軍元氣未傷。楚國對華夏諸侯國依然有影響力,這個就是史書中經常提到的某某國「貳於楚」,很多這樣的小國名義上歸附晉國,背地裡卻也與楚國暗通款曲。諸侯爭霸不同於後來戰國時代的那種兼并戰爭,不是要拼個你死我活,其目的在於爭取與國。所以晉楚兩國長期爭霸,雙方有很多次都是遇而不戰,能避免戰爭都盡量地避免戰爭。所以,楚成王在遇到齊桓公與晉文公勢頭正猛的時候,都主張暫避其鋒芒,這並不是說楚軍的實力就不及齊國與晉國。而是雙方沒有實質性的利益衝突,硬碰硬,只會百害而無一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魏延為何比趙雲,更能獲得劉備與諸葛亮的重用?
蜀漢與東吳都被魏晉善待,為何遼東卻慘遭屠戮?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