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臟外科醫生的五層境界

心臟外科醫生的五層境界

常逛丁香園的心臟科醫生對四葉蟲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這位神仙級的人物以各種翔實逼真的圖譜和詼諧幽默的科普而聞名。他曾在一篇關於補鉀的帖子里把醫生補鉀的水平分成五層境界:初出茅廬,融會貫通,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天外飛仙。其實,對於心臟外科醫生而言,同樣可以分成這五層境界。

一層初出茅廬

每年醫院都會來新的員工,這些菜鳥新人們剛剛離開大學,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是可愛又犯嫌的好奇寶寶。他們是科室里基礎工作的主要勞動力,比如寫病歷、貼化驗單、換藥、拉鉤。可是沒有一個高年資的醫生或者護士願意與他們搭班,因為與他們搭班多數會帶來「厄運」。他們會不停的問為什麼,同時不停的闖禍。他們會在上台時不小心就觸碰了非無菌區,不得不重新更換手術衣;他們會在拔胸管時沒有及時關閉引流口,結果搞出來一個氣胸;總之,他們會在你認為絕對不會有問題的時候搞出問題來。記得有一次讓低年資醫生去拔一個小朋友的深靜脈導管。去了不一會兒就聽見孩子哇哇大叫,然後那個醫生一臉鬱悶的走過來說,老師,我拔不了,一碰孩子就哭,就亂動,不敢下剪刀怕剪到肉。我嘆口氣,來到孩子床邊,讓家屬按住孩子的頭並偏向一邊,鑷子提線結,剪刀剪線,左手拔管,右手拿紗布壓住傷口,完事。轉頭對年輕醫生說,你來按5分鐘。然後揚長而去。

第二層融會貫通

幹了幾年,菜鳥們也開始帶新人了。此時的他們有了一定的臨床經驗,犯低級錯誤的頻率明顯降低,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有時還會對上級醫生的指示產生質疑,雖然絕大多數時候的結果還是證明他們錯了。他們開始獨立處理一些簡單的病情,做一些基礎操作。但是,還是在不停的給你挖坑。在深靜脈穿刺的時候可能不小心就弄出來一個血腫或者氣胸;手術的時候讓他先開胸建立體外循環,還沒開始正式做心臟手術呢,把上腔靜脈捅個洞等著你去修補;或者,留他一個人關胸,兩個小時也不上來,回去一看右心房上一個小出血點怎麼也補不好,急的他一頭汗。只能重新洗手上台,呵斥他一句:怎麼這麼笨!然後縫一針解決問題。

第三層爐火純青

終於算熬出頭了。這個時候自己已經能夠熟練處理病房裡的各類大小事情,在病區里除了主任,下面就是自己了。也帶了幾個小弟,一般事情都不用自己出手。能夠在上級醫生指導下做一些簡單的手術,也開始指導下級醫生做簡單的操作。上級醫生交代的事情總是輕鬆搞定,有時候就是一個眼神的事情。各種流程規範熟記於心,主任查房時自己總是最後壓軸回答問題的那個並能得到主任的讚許。當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自己勤奮好學,而是主任的這些問題已經問了十幾年。這個時候的角色很多時候是背鍋俠,因為出了問題第一個找的就是你,你既要對上級負責,又要為下級擔責。有時候明知道是下級醫生的錯誤或者疏漏,又或者是上級醫生的疏忽,但在主任問責你的時候只能低頭認錯,這個鍋我來背。

第四層登峰造極

此時的你已經是業務上的絕對骨幹。每天除了查房主要就是手術。不過平時還要抽出時間來搞搞科研、寫寫文章,可能還帶了一兩個研究生。我認識很多這樣的主任,忙的不得了,一到周末就見不到人了,各種地區性的學術會議,周邊兄弟醫院的飛刀。平時若是有個熟人找他看病,提前約一下,在查完房上手術的間隙簡單看一下,說不上五句話。當然,熟人開刀找這個層次的醫生是最靠譜的,認真負責,也沒有太大的架子。

第五層天外飛仙

本地區學術帶頭大哥,具備極強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單位的學科帶頭人,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管理和學術方面。手術不再是他們關注的最重點,在單位一周也就上一兩台特別的手術。周末往返於各類全國性大型學術會議,一個周末跑兩三個城市是常有的事情。平日里深入簡出,找他看病是很難的。門診總是人滿為患,你想插隊那是不可能,而病房基本看不到人,或者也是排個長隊等候接見。當然,能修鍊到天外飛仙這個境界的,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具有異於常人的精力、體力與能力。很多醫生窮其一生也未必能達到這一境界。

本人從醫至今15年,從初出茅廬熬到爐火純青,目前正努力奔往登峰造極而去。不過呢,登上高峰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固然美妙,登山的過程卻會異常痛苦,也會有很多犧牲,尤其會辜負自己身邊的人。所以如何取捨,全在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這3個你所堅持的習慣,會一步步把心臟「毀掉」!一說一個準
嚇到心臟停跳!首日超兩億的暑期第一片果然夠爽啊啊!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