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瑞琳和他的雕塑

王瑞琳和他的雕塑

其實早在今日這麼火的《真假美猴王》作品之前,王瑞琳已經有不少好的作品,在圈子裡小有名氣。看他的雕塑,容易為他精湛的技藝所驚艷,更容易被他作品的感染力,帶入另一個空間去思考。而這些能力,皆源於他生活的積澱。

2012年,這組名為《馬戲》的雕塑,有幸在藝術北京博覽會上展出,看過的人都被深深震撼到。自此,王瑞琳在圈子裡有了名氣,同時簽約畫廊,而《馬戲》系列雕塑,也成了他接下來幾年不斷創作的主題。

王瑞琳的馬,整體帶著圓潤飽滿的線條,鬃毛、尾巴、蹄子,被修剪得整整齊齊,一副昂首挺胸的樣子,正如詩人海子《以夢為馬》寫的: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轟轟烈烈地,去追求目標。

4歲那年,父母帶著他到商場玩,王瑞琳一眼看到徐悲鴻的《奔馬圖》,回家後,他找來畫筆,一點一點跟著臨摹,沒任何技巧,不懂什麼透視,光線,立體,但畫畫的愛好,開始在王瑞琳心中紮根。

創作過程中,他將自己塑造成馬的化身,也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了作品。有像馬一樣的洒脫野性,更是因為,自己的藝術夢,緣起於馬。就這樣「馬」成了從小到大的「好友」,《馬戲》系列雕塑,則是自己成長和生活的記錄。

2012年,這是很奇妙的一年,社會上一直流傳著「世界末日」的傳說。王瑞琳根據諾亞方舟的縮影,創作了另一系列作品《逐夢》。一條藍鯨,載起世界,我們生活的空間看似沒變,實則已經變了。

人生就是這麼的和合無常,如果明天即末日,你是否會後悔當下的所做所為?想愛的人來不及告白,想做的事來不及邁步······有艘諾亞方舟該多好,一切都沒變,只是轉換了空間,那時的我,一定好好把握......

但生活沒有如果,毀壞的環境不再變好,滅絕的生物不再重生,今天想做的事情,也許明日,就再做不了。

所以每次有人問王瑞琳,未來有什麼規劃的時候,他總是笑著回答,不想規劃也沒能力規劃,當下努力做好藝術,其他的,順其自然。他的雕塑,總能帶給人安靜的力量。以靜制動,東方智慧,「睜眼你看到的是局部,閉眼心中才有世界。」

王瑞琳火了之後,有人想跟著他學。且不說這需要多少美術功底,看看後期的製作過程,就嚇退了不少人。在一大間工作室里,搭起一個大架子,然後進行抗氧化鑄銅彩繪。從泥塑,翻制,鑄造,到最後彩繪,每一步都需要多次塑造打磨。

想想這在即將開始的仲夏季節,大汗淋漓地,該有多難熬,加上創作構思,不是一步到位,邊做,還要邊刺激感官,挖掘靈感。那為什麼還要堅持?王瑞琳的答案只有一個:任何行業,遠看光鮮亮麗,只有自己從事了,才發覺沒有容易二字。

與其跑去做著既不愛又辛苦的工作,何不踏實點,把喜歡的事做好,累,但內心滿足。圖來自:@王瑞琳雕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業展示網 的精彩文章:

荷蘭鹿特丹KKeC禮品店設計

TAG:中國商業展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