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演義之祈禳之法的秘密

三國演義之祈禳之法的秘密

自從諸葛亮駐軍五丈原,蜀、魏兩國的戰爭形勢發生了轉折。魏軍的壓力逐漸減弱雙方開始進入了僵持階段。

諸葛亮在五丈原緩了一口氣,急忙去找司馬懿決戰。但是自從諸葛亮不去攻打武功而是屯兵五丈原之後,全軍失去了地利。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魏軍堅守不出,蜀軍一點辦法都沒有。上方谷的大火讓司馬懿記憶猶新,甚至是讓他蒙上了心理陰影。司馬懿打定主意,絕對不再和諸葛亮交戰,絕對不去!

對於司馬懿拒不出戰的行為,諸葛亮決定把死馬當成活馬醫。首先是出的丞相秘籍是上門挑戰。司馬懿的態度堅決,就不打。

接著,諸葛亮使出丞相秘籍的慣用絕招:激將法。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份包郵的快遞,打開之後,裡面是一套女人的衣服。這套衣服不是普通的衣服,是喪冠和素縞之服,簡單說這套衣服是出殯時女人穿的喪服。並且諸葛亮還發揮了自己一項很棒的文采,給司馬懿寫了一封信。信上是這麼說的:

漢丞相、武鄉候諸葛亮,嘗聞管子有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竊聞司馬仲達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堅執銳以決雌雄,則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與寡婦又何異哉!今遣人送巾幗素衣,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與批回,依期赴敵。

簡單說這封信就是告訴司馬懿,出來打你還是個老爺們,龜縮不出那你就是小寡婦,是當個純爺們還是當個小寡婦,自己看著辦吧。

司馬懿心中大怒,但是司馬懿終歸是司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不僅沒有表現出來,還笑眯眯的接受了這份禮物。其實這時候快遞員應該是很忐忑的,因為雖然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但是例外的情況屢有發生,完全看司馬懿當時的心情。很明顯司馬懿收了這份快遞心情不會好,萬一他跟周瑜一樣,講究個斬使以立威,那快遞員不久歇了么。

但是司馬懿不僅沒有為難快遞員,還下令好好招待他。司馬懿還親切的跟快遞員聊天,還問及諸葛亮的飲食起居。這位快遞員受寵若驚,透露給司馬懿一個軍事機密,說諸葛亮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親自裁決,每天忙的只吃一點飯。

不要小看這句話,即使在今天,各國元首的健康狀況都是每個國家的一級機密。舉個例子說,出訪外國的國家元首,雖然下榻在該國的國賓館,但是這位元首不會在這個賓館留下任何的痕迹,就連拉翔都要打包帶走,生怕被對方從翔中分析出自己健康狀況。

回到《三國演義》,司馬懿從快遞員透露的信息中,得出了一個結論:諸葛亮吃得少乾的多,還能活得久嗎?也就是說司馬懿發現除了跟諸葛亮斗糧食多之外,可以跟諸葛亮比比誰活得長,活著就贏了。

就因為這個快遞員泄露了機密,導致諸葛亮的激將法加可以氣死人的書信不僅沒有能刺激的司馬懿出戰,反而堅定了他防守的決心。要是送個快遞的是李恢、鄧芝這樣的專業名嘴,或者諸葛亮的心血還能起到作用。可惜啊,就這一個事件宣判了整個戰局的結果。等到快遞員回營把這一切說給諸葛亮和諸將聽完之後,諸葛亮的精神開始崩塌,他知道司馬懿不會再出戰了,他知道自己的身體確實累出了毛病,他知道自己的人生終點就要來了。

這時候,諸葛亮的秘書楊顒對諸葛亮說出了一番自己早就想說的話。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這樣:我(楊顒)經常看到丞相您親自校對文件,把我的活都幹了。工作不能這麼干,每個職位都有每個職位該乾的事,這就叫制度。用一個家庭舉例子說吧,奴僕就干種地的事,奴婢就干做飯的事,雞專管打鳴,狗就管看家,牛干體力活,馬乾跑腿的活,這樣分好工,每個職位除了干好本職工作,還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可以享受。這家裡的主人可以從容自在的生活,高枕無憂地過日子。如果都跟您一樣,這個主人親自把種地、做飯、打鳴、看門等等啥活都幹了,那麼只有一個結果,累的身心疲憊,還干不好這些事。是因為他的本事還不如一條狗嗎?不是的,是因為凡事都有制度,該誰幹得活誰干,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能越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比如說前漢一代名相丙吉出門,在路上看見老百姓打架出了人命都不管,但他卻很關心自己牛走這段路有沒有氣喘。別人問為啥丞相只關心自己的牛喘不喘,一點不關心打架死人的事?丙吉說了,打架鬥毆這事有司法治安部門去管。要是堂堂的丞相連這事都管,那還要長安令有啥用?我之所以關心牛是不是氣喘,那是為了判斷今年的天氣會不會大旱,這才是關係到千萬黎民百姓生存的大事。再比如說前朝名相陳平,根本不知道國家有多少錢糧,說錢糧這事自有該管的人去管。再看現在,丞相您連各種小事都親自過問,不累嗎?司馬懿說的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楊顒這番話說的是非常有道理,也道出了諸葛亮執政的一些弊端。諸葛亮扼殺了底下人的創造力,也壓制了年輕一代的發展。但是諸葛亮不以為然,他說:「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吾盡心也!(原文)」這句話道出了諸葛亮的心聲,意思是說我根本不相信你們。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底下人心裡就有數了。在諸葛丞相手下做事就是簡單,該幹啥不去幹啥就對了,反正事都有丞相去干,自己混工資就行了。就在這個時候,又有兩個打擊直接把諸葛亮給擊潰了。

頭一件事,是關於司馬懿。諸葛亮的激將法雖然對司馬懿不起作用,但是魏軍諸將都怒了,個個請戰。司馬懿也得照顧底下人的情緒,於是上表魏明帝,問問該不該出戰。

魏明帝這時候在哪呢?在合淝。孫權不是答應諸葛亮一起北伐么,此時東吳的部隊已經象徵性的出動了。魏明帝為了控制局面,御駕親征東吳。魏明帝接到司馬懿的奏章很納悶,戰與不戰你大都督不自己拿主意,問我幹啥?

這時候,老臣辛毗看出了端倪。告訴魏明帝這是司馬懿不想出戰,但是底下戰將都要出戰,司馬懿想借皇帝的名義約束三軍。魏明帝恍然大悟,下聖旨不許司馬懿出戰,這回西北魏軍都沒話說了。

諸葛亮得到消息苦笑一聲,看來司馬懿是根本不想出戰,要不也不會用這招了。沒多久,第二個打擊接踵而至。費禕傳來急報,說東吳士兵水土不服,再加上孫權和陸遜作戰不同步,沒能在滿寵手裡佔到便宜,收兵回國了。

諸葛亮再也撐不住了,轟然昏倒在地。本想著自己一定能勝天的諸葛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力感,看來自己真的逆不了天,也就是說一切以天象為準,此戰必然失敗。更糟糕的是,天象還表明諸葛亮命不久矣。這才引出來諸葛亮祈禳續命的故事。這是個大家都知道故事,諸葛亮做法祈禳,只要那盞主燈亮七天,自己能多活十二年,眾所周知諸葛亮續命差點就成功了,是該死的魏延不小心把燈火搞滅了。那麼如果沒有魏延不小心踏滅燈火,諸葛亮這個傳說中的祈禳之法管用嗎?在下結論之前,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如果祈禳管用,諸葛亮要閉關七天。那麼在這七天中,諸葛亮一定要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閉關修鍊。然後留下一個人代替自己執掌三軍,反正魏軍不敢出戰。等七天之後,諸葛亮續命完成再來找司馬懿算賬,這才是個正常程序。但是諸葛亮居然就地搭了個帳篷,白天繼續處理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以及軍國大事,晚上踏罡步走修鍊續命。既沒有委派自己的代理人在自己閉關時代掌軍務,也沒有下個死命令讓別人誰也不能進來。他只是讓姜維給外界傳個話,閑雜人等不可入內。這也太兒戲了吧。而且諸葛亮祈禳了六天,自己並沒有任何好轉。連司馬懿都從天象上看出了諸葛亮要完。為了求證這個事件的真實性,司馬懿派夏侯霸佯攻蜀軍,藉以試探蜀軍的反應。

魏軍壓境,要是擱魏延以前的脾氣,必然會拎起大刀出去剁了丫的。但是魏延現在不敢啊,殺陳式在前,被困上方谷在後,魏延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作為三十幾萬大軍的副司令,魏延又不可能無動於衷。而且魏延不知道丞相大人夜裡搞什麼飛機,除了稟報軍情讓丞相裁決之外,換誰是魏延都沒有更好辦法。

諸葛亮不是說閑雜人等不得入內嗎?魏延不是閑雜人等,那是堂堂的丞相司馬、征西大將軍,有要緊軍情要去報告。而且魏延進帳沒人攔著,外面四十九名守衛都沒有攔截魏延。魏延稟報軍情當然走得快,一步踏盡大帳,而那盞關係到諸葛亮生命的寶貴明燈居然就在門口,讓魏延走路帶起的風給吹滅了。這事也太奇怪了吧。為啥不保護好那盞燈?為啥不加個燈罩?為啥放在門口?為啥四十九名衛兵不攔著魏延?我認為能解開這個謎團的原因只有一個,祈禳之法根本就是蒙人。為了蒙誰?蒙姜維。

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本來想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可偏偏這時候姜維問他傳說中的祈禳之法是否管用。諸葛亮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對姜維說祈禳之法不僅管用,而且自己還會。試想一下,一個人無論學會再多的技能,假如這些技能中有一招能續命,我相信這招續命一定會是這個人的壓箱底絕技,不可能通過別人的提醒才能想起來。

接著諸葛亮開始部署這個計謀。因為他知道這招不管用,所以他白天必須堅持辦公,晚上假裝修鍊,而這盞生命之燈就放在門口。也就是說諸葛亮故意製造了每天晚上的權力真空。在諸葛亮的軍隊體系中,所有將領只有在白天諸葛亮親自指揮的時候才有所動作。晚上權力真空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而且諸葛亮不安排蜀軍繼續給魏軍施加壓力,換言之如果這期間蜀軍繼續挑戰,司馬懿斷然不敢出戰的。等到司馬懿看出來諸葛亮要玩完,蜀軍又十分的安靜,肯定會派兵過來試探。魏軍打過來,軍情一級一級的上報,等報到二把手魏延那裡,魏延一不敢做主,二不敢把責任推給上司,只要去找諸葛亮請示。這樣一來,在沒人攔截的情況下,魏延快步去稟報軍情,如果這樣還踏不滅續命燈,那才叫奇蹟。

這樣一搞,諸葛亮給姜維透露了兩個信號。其一,北伐這事不是不能成功,只不過我快死了,這事干不完了。只要按著我的路子走,一定能成功。其二,魏延這孫子是罪魁禍首,將來要辦他的時候,你一定要站在他的對立面,千萬別幫他。

自此之後,姜維深恨魏延。而諸葛亮剩下的時光,不會再跟司馬懿較勁,對於諸葛亮來說,能不能滅掉魏國不重要了,但是能不能滅掉魏延很重要,下節再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說歷史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之司馬懿的逆襲

TAG:遊說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