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天柱劍毫——神奇的舒州茶

天柱劍毫——神奇的舒州茶

天柱劍毫,皖西南茶區的一柄「名劍」。

茶,乃天精地華之產,名茶一般均產自名山靈秀之地。天柱劍毫,便是如此。

天柱山,漢武帝時期就曾親設台祭岳,漢宣帝時又曾加封為「南嶽」。李白就曾有詩句評其「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

天柱茶,揚名甚早,陸羽《茶經·八之出》中就曾將舒州潛山作為僅此於光州的產茶之地。

「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義陽郡、舒州次,生義陽縣鐘山者,與襄州同。舒州生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

唐代時期著名的烹飪書《膳夫經手錄》對天柱茶亦有記載:

舒州天柱茶,雖不峻拔遒勁,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由此可知,早在唐代時期,天柱茶便已是聲名遠揚。尤其為天柱茶蒙上了一股神秘色彩的,要數唐時期記錄中晚唐政治傳聞和人物佚事的《玉泉子》所載的一件故事了。

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曰,天柱峰茶可惠三角。」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德裕閱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食內,以銀合閉之,詰旦,因視其肉,已化為水,眾服其廣識。

李德裕是中唐時期名臣,他曾經調皮的做過一個小實驗,說天柱茶可消酒食毒,於是把煮好的茶倒進裝滿肉的銀器里,再用蓋蓋好,過了一夜再去觀看,發現肉已經變成水了。於是周圍人紛紛佩服其見多識廣。

從此不難看出,天柱茶在當時的影響,其功效都廣為人知,雖不知是否真能「化肉為水」,但能消酒食毒應該是深入人心的。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也曾提到:

古人論茶,唯言陽羨、顧渚、天柱、蒙頂之類,都未言建溪。

此時,沈括直接將天柱茶與陽羨、顧渚、蒙頂並列,為「古人」所推崇的四大名茶。又足見天柱茶之名。不僅名聲在外,更是以品服人。要知道,陽羨茶與顧渚茶都是唐時茶界翹楚,蒙頂更是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之稱。能位列「四絕」。其實力可謂不同凡響。

康熙年間的《潛山縣誌》載:

茶類,有芽茶(註:穀雨前者歲泒供應庫二百九十斤,今折價)有葉茶(註:立夏采者歲泒供應庫二百八十五斤,今折價)……(按:舊《食貨志》雲,潛山多茶。註:近六安者佳。《山川志》云:望山閔山有果老嶺。其澗多茶,其茶佳。註:綱目云:宋時,茶一斤值四十六錢。……又明秦韜玉有詠天柱茶詩。觀此,則天柱茶又最佳矣。)

明清之際,天柱茶發展逐漸式微,直至民國一度停止生產,建國以後,在著名茶學專家陳櫞的親自指導下,恢復創新了相關工藝。天柱茶又重獲新生,並由陳櫞教授親自取名,得名「天柱劍毫」。

皖西南的「名劍」又將重新逐鹿江湖。

《謝劉相寄天柱茶》

唐·薛能

兩串春團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偷嫌曼倩桃無味,搗覺嫦娥葯不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惜恐被分緣利市,盡應難覓為供堂。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麤官寄與真拋卻,賴有詩情合得嘗。

《採茶歌》

唐·秦韜玉

天柱香芽露香發,爛研瑟瑟穿荻篾。

太守憐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團團月。

倚雲便酌泉聲煮,獸炭潛然蚌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颯颯篩風雨。

老翠看塵下纔熟,攪時繞筋天雲綠。

耽書病酒兩多情,坐對閩甌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應愁歌欲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切勿錯過人至清和,頤養身心的黃金時期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