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內容豐富多變的大雜燴,走進《奧特Q》最初的模樣

內容豐富多變的大雜燴,走進《奧特Q》最初的模樣

作者:永遠的迪迦

封面:萬能傑克號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其實這篇的附屬短篇比正篇好看些。

【本周的奧特系列通鑒】

第十五章 製作順序、腳本順序、放映順序

企劃階段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了,現在開始講製作階段的故事。平心而論《奧特Q》確實是個性價比極端低的作品,錢的金額方面兩回前已經說過了,總結起來你再看看時間方面。節目播出來是兩季度的份,就是按現在俗話的半年番。而企劃從頭到尾過了一年又三個月,然後正式開始製作後從頭到尾花了一年又四個月,合起來超過兩年半,五倍以上的時間。現在說起「特攝片」那就是一年一輪迴的步調,要按照這個來就崩潰了。下一階段要開始講的,就是這一年又四個月間製作現場的故事。

《奧特Q》的乳名叫《失衡》,這個以前說過了。不過嬰兒和成人不一樣的地方,可不光是乳名和大名的問題。你認識一個成年人,基本上是想像不出來對方嬰兒時長什麼模樣的,至少在這個作品上這點也一樣。作品改了個名字,並不單純只是改名就完了的事,同時意味著背後有路線變更,也就是節目的方針有變化。《奧特Q》這整個兩季度的電視節目,之中的每一集作品,粗略來說至少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失衡》路線的作品。內容最接近過去連載中展示過的,作品企劃意圖和世界觀設定的模樣,範圍是第一季度的前半。第二部分是從《失衡》到《奧特Q》,改名後這個轉換期間、過渡期的作品。內容有一定的雜亂、迷茫的傾向,範圍是第一季度的後半。第三部分是徹底的《奧特Q》路線。就是留在今人印象中最深的模樣,即所謂「怪獸番組」,範圍是第二季度。

這裡說的所謂哪個季度、前半後半,都是以製作現場的史實故事為基準在表達,也就是製作順序。製作順序和放映順序不一樣,而且對於《奧特Q》這個具體對象,兩項的差別還是大相徑庭。放映順序就是實際播出時的先後順序,觀眾視角口語所說的第幾集和第幾集。為什麼對於《奧特Q》會不一樣到大相徑庭,就是因為三章前說的,東京放送電視台(TBS)所採取的那個事前製作體制。在日本電視節目中異端的全拍完才播的方式,正式開播時,兩季度的成品已經擺在眼前。所以東京放送電視台可以高度自由地安排,放送時按什麼順序更能有效地吸引觀眾,以最大限度地賺取收視率。

而我們要講的是幕後故事,是製作現場發生的事情,所以按照製作順序來說。因此也意味著不得不從觀眾視角上看來,相對印象遙遠、無聊的階段開始講起。不過反正這個連載都拖了這麼久了也早就註定是慢熱了,會從一個混沌定位的《失衡》講到怪獸路線的《奧特Q》的故事,以後一步步進展到講加入超級英雄元素的《奧特曼》的故事,然後以宇宙人和機械等科幻作風打招牌的《奧特賽文》的故事,再到糅合全部這些要素的集大成之作《歸來的奧特曼》的故事等等,啊現在還是及時打住不把餅畫得太遠了。

除了製作順序和放映順序之外,還存在第三種順序是腳本順序,腳本順序與製作順序也不一定一致。說是腳本順序,實質上指的只是腳本封面上為了方便而寫上的編號,甚至不一定是實際的腳本作成的順序。因為腳本都不是只有一稿,嚴格界定腳本的先後順序辦不到。隨意的兩本之間,可能準備稿第一稿成立的時間是你前我後,決定稿印刷的時間則變成了你後我前了。

腳本順序讓人聽起來,好像按這個順序來看更合適,似乎能更符合作品內容情節發展的順序。不過至少在《奧特Q》這個具體對象上,這點無關緊要。為什麼呢,跟事前製作的體製造成放映順序與製作順序差異巨大同樣,這也是因為東京放送電視台的方針。本片的東京放送電視台一方的製片人澀澤均,也就是東京放送電視台影視製作部的副部長,當初在企劃階段給《失衡》定了兩條方向。

第一條是豐富多變的大雜燴作風,各集各有自己的路線。科幻、奇幻、恐怖、災難、怪獸等等,一個也不要少。反正有了圓谷英二的特殊技術後,實現的手段已經不用愁啦。因此腳本階段出發時,也可以文學性、幻想世界、童話、民間傳說等等,多樣的發想為起點。這就是為什麼當時圓谷特技製片廠這邊,企劃室長金城哲夫聽要求跟接訂單一樣,雜七雜八什麼腦洞都有。一片混亂而捕捉不到電視台一方具體想要的那個點,就是乘不上軌道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

第二條是為了實現這種大雜燴,那就需要節目實質採取選集的形式,製作成詩選劇。參照對象是東京放送電視台引進過的美帝電視劇《神秘空間》,也就是第十二章中所說的,每集徹底獨立自成一體。實質可以視為,每集的內容都發生在相互平行的世界,互不關聯於是更沒有什麼先後順序。這種《神秘空間》的詩選劇形式,本來甚至一個電視劇都不必存在主角,而《奧特Q》還是有常規幾乎每集登場的主要角色。這就是個妥協案,怕日本觀眾接受不了米國人的那種玩法。

澀澤個人有文學方面的愛好,妥妥地是個小文青,雖然當時已經是中年人了。因此在澀澤的主導下,企劃初期的《失衡》走成這種方向。後來《失衡》變成《奧特Q》時,第一條是取消了,第二條則沒有刻意變化。所以腳本方面,即使確定了腳本順序也對內容情節沒有大影響。以後這裡還是會明確介紹腳本編號,完整擺出腳本順序的,不過講故事時我們來關注製作現場發生的史實事件順序。

製作順序,其實這也不是個說說那麼簡單的事,而是個界定起來很困難的事,跟腳本順序的那個道理差不多。以什麼標準來界定製作順序,是每集的開機順序嗎,還是殺青順序嗎?再往下,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正宗的特攝影視執行兩班平行分業的體制。於是呢,以本篇班的開機或殺青時間為準嗎,還是以特殊技術班的開機或殺青時間為準嗎?基準不同時,得出的製作順序是會不一致的,後開機的一集可能是先殺青的。《奧特Q》開拍後至今五十四年,今天能見到的文獻記載的具體製作順序,至少就有五個版本。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是製作現場的實際操作方式。不是像正常的觀眾視角會想的那種方式,拍攝一集,拍完了拍下一集,一集再一集,沒有這麼簡單清晰的狀況。如果是動畫那好理解對吧,一班人在畫這集的,另一班人在畫那集的。只要人手真的夠,那同時處在製作工程中的集數可以多了去了,反正聲優配音的事另來。而電視劇又沒有這種條件,因為受演員的限制啊,拍攝過程中就直接需要演員,演員是大活人又不能分身。

電視劇的製作現場,尤其是這種每集半小時而不是一小時,也就是長度跟動畫一樣的電視劇,通常採用分區塊拍攝的方式。兩集份的內容放一起,形成一個區塊,不一定就固定為兩集但通常是兩集。一個區塊由一個監督領了負責,然後帶著劇組開機。遠的不說,就當代的超級英雄皮套人吧,你看片稍微留意過一下的都知道。大多情況都是一個監督上一次,演出本數就兩本,然後換人輪班。過段日子再輪到這個監督又上,然後又一次性演出兩本。如果出現哪個監督上陣才一集就走人,而下一集監督已經換人的情況,一般大概率是製作順序與放映順序不一致所造成的現象。這種現象對於越早的片,出現頻率越高。

如果是單純按自然的順序,拍完了一集拍下集,那有個明顯不方便的地方。前一集和後一集出現相同取景地的地方,之前拍的時候來過這兒一次,還沒過多久日子又來一次。分了區塊幾集一起拍攝呢,監督手中同時拿著兩集份的腳本,對於其中哪些場景要用哪些相同的取景地就心中有數。然後實際操作起來,來了就直接一次性地,把需要在這裡取景的鏡頭都拍完了,再去下一個。這就是電視劇這行採用的一點省時省力的小把戲,因此對於單個具體的某一集,先開機後殺青或後開機先殺青,這種情況不少見。

所以上面剛說的,光《奧特Q》的具體製作順序就有五種版本的記載,其中差異也只會是相鄰幾集的精確先後順序有所分歧。而不會是同樣的一集,一個版本說這是製作順第十集,另一版本說這是製作順第二十集,類似於這種程度的事態。我們講故事時,也順從分區塊拍攝的操作來講,同一區塊的作品放一起說,其中精確的誰算先誰算後的事咱就不糾結了。

一九六四年八月與東京放送電視台正式簽合同後,九月份是開始大動作的時期。這個月內,《失衡》的腳本有六集份、八本被印刷出來:

九月五日印刷,標題是《變身》,最先印刷的腳本,不過編號是二號。

九月八日印刷,標題是《猛獁之花》,這個的腳本編號才是一號。

九月九日印刷,這天有三本。標題《惡魔孩子》,腳本編號是三號。標題《幽靈汽車》,腳本編號是四號。標題《二〇六號航班消滅》,腳本編號是五號。

九月十五日印刷,《猛獁之花》修改後的再次印刷,這本是決定稿。

九月十六日印刷,《變身》修改後的再次印刷,這本也是決定稿。

九月二十九日印刷,標題《快開門》,腳本編號是六號。

媒體方面早就憋不住了,九月十八日的《東京時報》發一篇報道,雖然這報紙現在已經亡了。報道的標題很直接地就說《圓谷製片廠第一回作〈猛獁之花〉》,然後正文寫上後續預定有《變身》《惡魔孩子》《幽靈汽車》。全都給捅出來了,不知道是不是留點良心,《二〇六號航班消滅》沒給報出來。

九月二十七日,第一區塊的劇組正式開機。導向監督咱都知道是梶田興治了,所以第一區塊的本篇班是梶田組。初期的攝製安排,市川利明總經理在他的市川筆記里留有極端珍貴的史料,記載於十月八日這個時間點:

第一區塊,本篇監督梶田興治:

第一本《猛獁之花》,腳本金城哲夫、梶田興治。

第二本《變身》,腳本北澤杏子。

第三本《惡魔孩子》,腳本北澤杏子。

第二區塊,本篇監督圓谷一:

第四本《幽靈汽車》(同時附了個三角符號),腳本木村武,預計十月十日定稿。

第五本《快開門》,腳本小山內美江子。

第三區塊,本篇監督中川晴之助:

第六本《地底來的挑戰》,腳本大伴昌司,預計十月十五日定稿。

第七本《怪鳥》,腳本山田正弘,預計十月十日定稿。

第四區塊,本篇監督梶田興治:

第八本《二〇六號航班消滅》,腳本山浦弘靖。

第九本《怪異的鄰居》,腳本北澤杏子,預計十月二十日定稿。

第五區塊,本篇監督圓谷一:

第十本《宇宙來的贈品》,腳本金城哲夫,預計十月十五日定稿。

第十一本《(空)》。

第六區塊,本篇監督中川晴之助:

第十二本《(空)》,腳本關澤新一,預計十月二十八日定稿。

第十三本《(空)》,腳本山田正弘。

以上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當時,對於整個第一季度十三本的攝製安排。出現的人名之中,除了北澤杏子和小山內美江子兩名之外,其他的姑且以前都提到過。這個時間點的預定安排,與後來的史實差異多得是,無論是作品標題、監督人選、腳本執筆者。故事今後都會講的,不過當下就三個要點先多說幾句。

第一點,特技監督。當時圓谷特技製片廠在這方面能上陣的,反正也只有川上景司,所以排班表裡沒有專門再寫出來。不過提前一說,最後倒也並不是川上監督一人真的全包攬了。

第二點,排班的基本原則。這就是理想狀態的輪班制,三人的監督輪流上陣一遍,然後又從頭還按這個順序再上一遍。梶田監督完全是東寶的人,中川監督完全是東京放送電視台的人,然後一哥雖然是東京放送電視台的人,同時又是老爹的親兒子,這也算是一種業界的政治正確了。

第三點,分區塊的方式。雖然一般規律是每兩集放一個區塊,但同時電視行業又要以季度來計對吧,一季度是十三本。這樣十三是奇數就註定有一個落單的,這種情況的對應策一般是,那就分一個包含三集的區塊。對於本作的情況便是這大型區塊交給導向組了,也就是第一區塊的劇組,遠的不說,後來《奧特曼》也是這樣。

僅就第一區塊來說,發生的史實與這天市川筆記上的安排,是完全一致的,下回說導向組三本的製作秘話和幕後故事。

【本周的本家特攝列傳】

特攝魂~講道理的特殊技術(二十)特攝班現場的開天闢地

以建築物的微縮模型為代表性的布景用大道具建造好之後,才要開始真的辦正事了,就是用它們架設起布景裝置設施。我們已經說過了特攝班不同於本篇班,由於想要攝製的影像沒有現成的材料,所以外出去取景地很少。不出門不意味著輕鬆和省錢,這裡是攝影所的攝影棚裡面,是室內,也就意味著整個「作品世界」都是要親手造出來的。一件一件的大道具小道具是這個世界裡的一個個元素,而架設布景裝置設施就是給這個世界開天闢地。

先說地,整個設施是要在攝影棚的地面之上,搭建一個高出地面的檯子,直接叫舞台大概比較好理解。什麼樓房、公路、草木、車子等等,都會擺在高出地面的這個檯子上,然後替身演員穿了怪獸或宇宙人的人偶服,開始演戲時也都是站上面。檯子高出地面可能兩三級台階的樣子,其實一般人直接一步也能跨上去,不過檯子旁邊依然會放個小梯子用來走上去。因為如果是替身演員,尤其是扮演怪獸的那種,穿著那件人偶服後,第一他視野不好看不清外面,第二他的腳抬不高。所以不但需要放個小梯子在檯子旁邊,上去時還可能需要人引導,攙扶著他才能登那個台階。

檯子上,也就是這個布景裝置設施上,擺的微縮模型等所有東西,從製造的階段開始就是有針對性地以擺放位置為前提的。也就是前兩回說的怎麼造微縮模型,那些都是造之前,下單要求已經定下了,這玩意造好後是用來擺哪裡的。理由是透視,日語漢字寫作遠近法,不過在特攝班的製作現場這種需要實在是很頻繁,他們經常稱呼為強遠近法。簡單來說是利用人眼看東西近大遠小的視覺效果,這個典型例是以前番外篇第五回提過的,《奧特Q》製作順第二十五集《嘎拉蒙的逆襲》中那個碼頭的場景。

這是算個特例,在同一件模型上就要同時體現出近大遠小。像奧特曼變身登場的鏡頭,表現巨大化過程正在進行時的那個巨大右拳從面前打過來,也是這類特例,不過那個屬於小道具。其他泛一般的微縮模型呢,其實也全部是造之前的階段就定好。擺的位置要離攝影機近的,就造得大塊頭,反之會離攝影機遠的,就造小東西。

因為終究還是那個道理,這兒是攝影棚裡面是室內,布景裝置設施這檯子上也就這麼點地方。而鏡頭裡因為要表現巨大感,可能要表現少則幾十公尺多則幾公里的距離,所以布景的每一件物體都是對體積計算和規定要到位的。如果是東寶的大作特攝電影的條件,圓谷組起碼要把所有物體分五種級別來造,遠景用、偏遠景用、中景用、偏近景用、近景用。奧特系列這種屬於電視節目,預算製作費少得抓狂所以還是算了妥協了,基本上是只分三種級別,遠景中景近景就完事。

利用強遠近法的經典例子舉個奧特系列以外的,後來把圓谷特技製片廠徹底搞亡的作死大片科幻電視劇《萬能傑克號》。下圖是代表性的名場景,戰艦萬能傑克號在船塢里然後注水,也是典型的強遠近法配合超高速攝影。高速攝影特殊技術中特殊攝影的基本手法,以後再說,本回話題還仍在特殊技術中特殊美術。

這個鏡頭就只能用於從這一個角度拍攝,戰艦的模型其實是前面大頭、後面小身子。不光這個,連整個船塢的天花板和地面,也不是平行的。如果換角度,側過來看整個船塢的微縮模型,就會看到其實跟前面一例同樣,是一頭大一頭小、整體傾斜的。

所有要進入鏡頭範圍內的東西,都在布景裝置設施那檯子上面。而當正式拍攝的時候呢,攝影技師和照明技師們,把他們的攝影機或照明設備,既有可能擺上面也有可能擺下面。視需要來決定和變更,攝影機因為金貴所以還算少的,當時能瘋狂出口海外的東寶特攝電影大片的預算條件下,特攝班也就是圓谷組同時運轉中的攝影機也就三台。照明設備就多些了,三架還算少的,經常是台上台下同時不同角度,可以都擺著好多個。

說完地再說天,還是老話,這裡是攝影棚是室內,那藍天那白雲的背景哪裡有哇,也是自己造。那為什麼不去外面用露天的,因為不好用。第一是沒得用,現在我就需要夜景腫么辦,外面是白天。前一刻拍完了青山的背景,下一個馬上需要海洋的背景腫么辦,不能隨時更換。我還想要宇宙空間的背景呢,也不是一出門就能有的。

第二是不適合,露天背景那不能叫露天背景,叫露餡背景。如果是徹底九十度垂直,鏡頭從下對著正上方仰拍的,那露天還有點可行性。角度稍微側一點點,風險就呈幾何級數增長了,因為經常需要表現巨大感的演出。而外面露天的那背景,跟人偶服啊微縮模型啊,這些的尺寸對不上,比古裝戲裡畫面近處出現空調外機、遠處出現汽車還嚴重。還有飛機飛行的場景也是,那藍天白雲的高空背景下穿梭雲霧的演出怎麼來啊,你倒是拿著飛機模型去外面露天的天空背景下試試。

自己造的背景,稱為幕壁,雖然是幕布但大到是整個牆壁。背景是畫出來的,在巨大的幕壁上作壁畫。用的是噴霧式的作畫器具,需要專門的背景畫師來踩著梯子,站在高處作畫。這畫出來需要的標準就是,看起來越像真的越好,簡直就要像照片一樣,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當時東寶的特殊技術課,下面特殊美術系裡,就專門有背景班。幕壁這個東西,在日本影視界的發明者當然也是英二老爹,是在他三十歲那年,離奧特曼誕生的三十五年前。

一九六〇年東寶為老爹專門在砧攝影所里,建造的特攝班專用巨大人工湖(《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第二回),造的時候那周圍就有直接是混凝土牆壁圍成的幕壁,環繞著人工湖。可以直接在上面作畫天空的背景,連布都不要的,是天下最大規模的幕壁了。幕壁頂上還能架設攝影器材和照明設備,俯視著巨大人工湖中的微縮模型們和人偶服們。到了觀眾視角在大銀幕上看片時,哥吉拉歸海的場景和日美艦隊在太平洋上大戰的景象,那就是這樣誕生的。

普通的拍攝時用的幕壁,要注意的難點主要兩個。第一是那個布不能出現皺褶,第二是仔細檢查布上面有沒有破洞的小窟窿。小窟窿怎麼來的呢,因為現場會經常有爆破的演出嘛,也就是會使用火藥,有時候火星子濺上去難免導致破個小洞。早年的時候,每每正式攝影前必須檢查好,這次準備用的布是不是完整的,有木有這類遺留問題。否則要是有小洞沒檢查出來,就得將來在後期合成階段再來處理了。後來時代晚一點,到八十年代後,就越來越使用耐火的材料來制幕壁的布了。還有布的邊緣,因為是撐起來掛成幕壁的,所以也會有縫紉的痕迹,這當然也是絕對不能進入鏡頭範圍內。

《歸來的奧特曼》最終回,最後奧特曼向著天空飛去,次郎喊著奧特五大誓言之前的場景。可以看到操演班吊著奧特曼飛行姿態的人偶,向遠離攝影機的方向移動到最後幾毫秒,其實碰到了背景班繪製的幕壁,然后角度傾斜了。

如果是宇宙空間的背景,還會使用小光球小燈泡來輔助,偽裝成星星。在黑色的幕壁前,把它們用黑色的電線連接起來,整體掛著再亮起。還有夜景和夕陽的場景等,幕壁輔助演出效果時,主要還要靠照明技師的功底了。特殊照明屬於特殊技術中特殊攝影的範疇,以後再說,本回的範圍依然只是特殊技術中的特殊美術之內。高野宏一特技監督的高野組利用幕壁輔助演出的代表傑作:

下圖是初代哥吉拉從海中露頭的場景,這段使用了一曲恐怖感爆表的背景音樂現在更出名了,因為庵野秀明把它借用給新哥吉拉在陸地上第一次進化,從第二形態變成第三形態直立起來時的背景音樂。畫面上當時的攝影現場很小很小,一九五四年時特攝班專用的巨大人工湖也還沒有。就一個小水池,遠近不過兩三米,高度就是攝影棚天花板的高度。但是要表現身高五十公尺的大怪獸,在遙遠地平線的海面上露出頭來,就得靠背後那個繪製有天空和雲的幕壁來當背景了。

一九五五年的《哥吉拉的逆襲》全片終幕時的遠景鏡頭運用的背景作畫

幕壁不單單是作背景來輔助演出,還可以超越背景直接作為場景,尤其是遠景的使用。越讓觀眾沒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那只是幕壁上的繪畫,那才是越顯功力,不過雖然我現在這麼一說出來那都意識到了。比如下面這個合成例,一九六一年的東寶科幻戰爭片大作《世界大戰爭》,核彈爆破的場景。

這個電影里蘑菇雲場景的演出,老爹利用味噌湯的視角形象,倒立過來再合成以實現。這個事兒是傳揚得超級廣了,成了特殊攝影中障眼法攝影的經典案例,不過這回我們來換一個角度看看。前一幅畫面里,蘑菇雲向上緩緩升起,這時還是動態的。

後一幅徹底遠景了,離爆破點極遠距離的船被海浪推翻,來表現核彈造成的衝擊波範圍之廣。畫面近前方是船隻的微縮模型來演出,動態的。那蘑菇雲就因距離遠而使得視覺上看起來,跟靜態沒兩樣了,其實就是用幕壁上的繪畫來演出。完整的視頻見《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第二回結尾處。

下面這是很常見的名照片,《奧特賽文》當時記者見面發表會時攝影的。這是在東寶的攝影所美中裡面,也就是東京美術中心裏面。同一批的名照片也有《奧特曼》的記者見面發表會時,老爹和科學特搜隊隊員站一起的。不過那張是在龍森湖的布景裝置里拍的,又是山地的微縮模型又是人工水池形成的龍森湖,不適合這裡舉例子,我們看下圖的例子。

這裡老爹和奧特警備隊隊員們腳下踩的,就是為布景裝置設施而搭建的那檯子。然後他們身後的藍天白雲背景,就是當基本配備的幕壁。照片上宇宙人和怪獸是和人類隊員們站一起,所以當然沒有巨大感。不過人類們都閃開,檯子地面也看不見而是成為布景裝置的完成品時,在幕壁前往那一站的幾隻皮套人,巨大感一下就會出來了,接下來再取決於你鏡頭用什麼角度擺。

幕壁除了當背景或場景,直接出現在觀眾眼前,還有為了不出現而使用的。這是老爹在最初使用幕壁之後二十五年,五十五歲的時候,也就是奧特曼誕生的十年前,才發明在日本影視界最初使用的了。這什麼意思啊,你想想,如果把整個幕壁都用藍色或綠色的,擺在演員後面當背景,那會產生什麼效用。當代人口語中好像很熟悉的藍幕綠幕,雛形就是從這裡出來的了。不過這照樣不屬於特殊技術中特殊美術的範圍,而屬於特殊技術中的合成,以後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一部宣傳新人的作品得到所有觀眾喜愛?
「形」與「戰」的差異,高達模型的獨有魅力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