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唐代最偉大的名將是誰?一戰消滅突厥帝國的李靖

唐代最偉大的名將是誰?一戰消滅突厥帝國的李靖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最近都在說英雄,薩沙就寫一寫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英雄。系列文章從古至今,排名不分先後,全部都是軍事將領。

中國歷史英雄的第三講:李靖。

中國北方第一個強敵匈奴,在漢代末期基本被消滅,殘部在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徹底消亡。

匈奴的消失,不代表沒有新的敵人。

隨著匈奴人的衰敗,東胡的後裔鮮卑人後來居上,擊潰北匈奴殘兵敗將,佔據了蒙古高原。

鮮卑人的機遇比較好,他們遇到了五胡亂華的特殊時期。

經過八王之亂的消耗,西晉只剩一個空架子。

北方漢人的統治迅速崩潰,東晉王朝龜縮到長江以南,奄奄一息。

鮮卑人離開大漠入主中原,建立了包括北魏、北周在內的多個國家。

搞笑的是,武力上的勝利卻抵不住漢文化的強大。

這些囂張的鮮卑人,文化卻非常落後。不經意間,鮮卑人逐步的漢化,最後壓根就不存在了。

到了隋唐時代,鮮卑人和漢人如果站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

隨著北周的滅亡,鮮卑族統治的國家不存在了,民族也很快消亡,融入漢族。

唯一留下的鮮卑族影子,就是他們的姓:宇文、拓跋、慕容!

隨著鮮卑人離開大漠,進入富裕溫暖的中原。

原本鮮卑人的一支,也就是柔然強大起來,成為大漠的主人。

也許是柔然本來就是小部落,實力並不雄厚;也許柔然真是北魏皇帝所說的蠕蠕,像蠕蟲一樣缺乏高超的軍事和外交能力。

總之,在中原王朝尤其是北魏的長期打擊下,囂張150年之久的柔然也衰敗了。

大漠的特點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新的力量再次出現,這就強大的突厥。

突厥屬於丁零(鐵勒)的一個部落。

突厥和回鶻(維吾爾)等很多部隊,都屬於丁零。

至於突厥只是柔然人的奴隸,專門為柔然人煉鐵。

突厥最初只是個小部落,不過只有幾百戶人家。但這個部落非常兇悍,他們的部落領袖又有軍事和政治頭腦,迅速發展起來。

區區50年時間,突厥吞併了包括回鶻在內的很多丁零部落,又進而吞併其他游牧民族。

相反,柔然在中原王朝屢次攻擊下,已經大為衰弱。

終於,突厥人反客為主,開始攻擊這個曾經的主人。沒有多久,柔然就被突厥消滅。

在公元555年,強大突厥帝國建立起來。

突厥是有史以來,最強大北方游牧帝國。

匈奴帝國鼎盛時期,單于自豪的宣稱有50萬大軍。而突厥帝國可汗則非常不屑的說:突厥可以出百萬騎兵!

鼎盛時期,突厥的疆土東到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鹹海和中亞河中地區,堪稱世界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

一般認為,此時突厥騎兵如果殺入歐洲,可以輕鬆將那裡掃平。

此時的歐洲,西羅馬帝國已經滅亡,蠻族建立的國家四分五裂,強大的所謂西哥特人的阿德里安堡戰役,不過出動了2萬兵力。這點點人,還不夠突厥人一口吃的。

突厥的強大,給中原王朝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當時還是南北朝時期,北方分裂為北周和北齊兩個國家激烈內訌。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北周還是北齊,都無力對抗強大的突厥。

無奈之下,北周北齊都向突厥納貢、和親,甚至稱臣,提供了巨額的物資。

匈奴單于也得意洋洋的說:我在南方有兩個兒子孝敬!

而突厥則藉助中原的分裂,一面通過外交敲詐,一面不斷入侵,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可惜這畢竟是古代,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想要統治突厥這麼大的帝國,是很困難的,更別說這樣的部落聯盟。

583年,突厥發生分裂,分為西域的西突厥和中原王朝北方的東突厥。

形式上,西突厥還受東突厥大可汗指揮,實際上已經獲得獨立。

就在突厥不可一世的時候,中原王朝終於統一,偉大的隋文帝登場。

現在有些無知小兒,說隋文帝楊堅是鮮卑人。楊堅雖然有個鮮卑名字,和鮮卑人壓根沒半毛錢關係。

他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十四世孫,父母都是漢人。至於賜了個鮮卑的姓,也就像鄭成功的國姓爺一樣,是個榮譽稱號。

在北周,漢人如果沒有鮮卑的姓,根本就沒辦法在軍事高層混。

楊堅是個能力超群的皇帝,同他的垃圾兒子不同。篡奪了北周的大權以後,隋文帝迅速消滅了南朝的陳,統一了全國,結束了中國150年的分裂局面。

在統一戰爭和建國初期,隋文帝明白無法和突厥全面開展,被迫採用了溫水煮青蛙的戰略。

軍事上,隋文帝通過防禦戰略,恢復了長城的防禦,堅決打擊突厥的入侵。

突厥人幾次大規模南下,都被隋文帝擊退,占不到什麼便宜;外交上,隋文帝採用長孫晟的計策,遠交近攻,離間本來就貌合神離的突厥各大部落。

經過20年的對峙,隋朝實力越來越強,突厥實力越來越弱。

東突厥領袖沙缽略可汗,被迫向隋文帝稱臣。

遺憾的是,垃圾隋煬帝毀了一切。這個志大才疏的皇帝,把父親留下的基業迅速搞垮。

胡亂施政以及弱智的遠征高句麗,搞得隋朝全面崩潰。

突厥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再次入侵中原。

隋煬帝不知死活,親自率領部隊征討突厥,結果被十多萬突厥騎兵包圍在雁門郡。41座城池,被突厥攻破39座,煬帝嚇得眼睛都哭腫了。

趁著隋亂,突厥又強大起來,成為中原王朝的死敵。

這邊,隋將李淵是山西的土皇帝。眾所周知,山西是突厥的主要活動地區。李淵在山西的主要任務,也就是對付突厥人。

起兵時反隋,李淵只有區區一二萬人,當然不是突厥對手。這個時期,李淵向突厥示好,以換取突厥人的支持。

直到統一全國,建立唐朝以後,李淵才開始和突厥人正面對抗。

這一階段,突厥人肆無忌憚的扶持李淵的反對派力量,還到處南下劫掠。

頡利可汗曾親率15萬鐵騎攻入并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成為中原最可怕的敵人。

公元626年,李世民殺死哥哥和弟弟,逼迫李淵退位,這就是唐太宗。突厥人認為中原又出現混亂,頡利可汗立即出動20萬騎兵南下逼近長安40里。

突厥騎兵極為強大,旌旗就有幾十里長。

長安包括民兵在內只有區區數萬人,根本無法長期抵抗突厥騎兵的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一面調集全國軍隊增援,一面大膽的趕到渭水和頡利可汗談判。

頡利可汗見李世民不慌張,認為唐軍已經早有準備,只得放棄了進攻。這就是著名的渭水之盟,也是李世民畢生的重大恥辱。

由此,李世民下定了消滅突厥的決心。

那麼,我們的主角李靖由此登場了。

李靖出生在武將世家。隋朝大將韓擒虎,就是他的舅舅。

韓擒虎是打垮陳朝的戰將,在枯井中活捉了陳後主。李靖從小就儀錶堂堂,長大以後更是身材魁梧,深受韓擒虎的喜愛。

從少年開始,韓擒虎就陸續傳授李靖兵法。

韓擒虎不是浪得虛名,他的兵法是一刀一槍中殺出來的實戰經驗。

李靖很快就掌握了要點,經常和舅舅一聊就是一天。

韓擒虎認為外甥頭腦清晰,有很強的戰略觀:可與之討論孫吳(孫武、吳起)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後,李靖曾經和皇帝李世民討論過兵法。

李世民說:你舅舅韓擒虎的兵法很厲害。

李靖說:他是很厲害,用兵按部就班,小心謹慎。可惜,他不懂用奇兵,不懂得奇正結合的道理。

李靖的爺爺曾經做過殷州刺史,封永康公;他的父親就差了很多,只做到趙郡太守。

到了李靖成年,隋朝政治腐敗,他僅擔任縣書佐(也就是今天的縣委秘書)、駕部員外郎(運輸部下屬某局副局長)的低層次官員。

不過,由於李靖精明強幹,能力超群,還是有一定口碑的。連吏部尚書牛弘、左僕射楊素都曾經讚揚過他的能力,說他年輕有為。

隨著突厥不斷入侵山西,李靖被派到非常重要的前線城市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作為郡太守的助手,主要負責對突厥作戰。

這種地方,可不是什麼官員都能呆的住的。馬邑這種極端危險的地方,早已離不開能力超群的李靖。於是,李靖在馬邑一干就是10年,深受各方面信任。

馬邑是太原留守李淵的地盤,兩人打過很多交道。

李靖對李淵卻有成見。

李靖聰明絕頂,自然看出李淵狡猾多智,收買人心,網路黨羽,野心很大。

此時,全國已經到處反叛,河北竇建德,河南翟讓、李密,江淮杜伏威、輔公祏紛紛起兵。

李淵認為隋朝的滅亡已經是必然,也開始暗中招兵買馬,準備起兵反隋。

當年4月,突厥鐵騎再次進攻山西。李淵趁機下令,境內20歲以上50歲以下的男子,都必須從軍

可見,李淵就要起兵了。

作為大隋的地方官,李靖很快有所察覺,知道李淵要叛亂。

於是,李靖憤然離開馬邑,前往隋煬帝所在的江都,舉報李淵謀反。

沒想到,他剛到長安,就遇到了叛軍,道路全部中斷,只能留下等待機會。

此時,李淵已經在太原起兵,很快出兵攻佔了長安。

李靖被堵在城內,無處可逃,被李淵的部下活捉。

早就知道李靖潛逃舉報的事情,李淵對他極為仇恨。眾所周知,謀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如果李靖舉報成功,李淵恐怕就要全家死光光。

於是,李淵下令將李靖斬首示眾,還親自去觀看。

就在處決的時候,李靖看到李淵,激動之下對他高喊:你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

李淵早就聽說過李靖大名,頗有愛才的念頭。加上此時李淵剛剛起兵,立足不穩,也需要招攬全國人才。

於是,李淵考慮了一會。此時,李世民等人又勸告:「李靖如此有膽識,真難得」。

最終,李淵下令將李靖釋放,隨後編入了李世民麾下。

此時的李靖已經46歲,並不年輕了,卻終於有了自己的舞台。

之前40多年,因為隋煬帝腐敗無能,李靖10多年還在做個小官。

此時,李靖終於遇到了明主。

李世民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卻被李靖的軍事才能驚嘆。

可以說,李靖本人就是1個活著的兵法大辭典。

而十多年戍邊的經驗,也讓李靖積累了無數的軍事作戰經驗。

戰亂的年代是武將最好的舞台。

你如果是個沒能力的武將,你的結局就是被強者消滅,兵敗生死。

相反,如果你像李靖一樣具有超強的能力,就會無往而不利,讓敵人聞風喪膽。

沒有多久,李靖就成為李淵麾下的第一猛將。

在北方,李世民發動了征討王世充的洛陽、虎牢之戰。

就在李世民調動主力激戰的同時,盤踞湖北的南梁蕭銑出動大軍北上,聯合兩股蠻兵近10萬人,試圖乘虛佔領湖北宜昌、四川等地。

在李世民的建議下,李靖奉命率領大兵對付蕭銑。

蕭銑和蠻兵的戰鬥力,都不可小視。他們都是久經戰爭的部隊,曾經多次擊敗唐軍。

尤其是蕭銑,頗有軍事才能,一度控制了中國南方到越南的地域,麾下兵力高達40萬。

可惜,他們完全不是李靖對手。

李靖第一次挂帥做主將,用兵如神,先後擊潰兩股蠻兵數萬人。

李靖用兵和舅舅韓擒虎一樣,冷靜分析戰局,利用實力碾壓,絕對不會將實力佔優的仗打輸。

同時,他善於抓住敵人的弱點和漏洞,尤其是轉瞬即逝的戰機,出奇兵致勝。

一次,李靖出精兵800,突襲上萬蠻兵冉肇的大營。

蠻兵不知道李靖的兵是從哪裡來的,驚慌下全線崩潰。李靖輕鬆斬殺了冉肇,俘虜就有5000多人。

當然,李靖的兵法多樣,使用了閃電戰、疲憊戰、疑兵等等。

面對蕭銑這麼強大的軍閥,李靖只用了2個月時間就將其打垮。

期間,蕭銑被李靖神出鬼沒的用兵驚呆,自知完全不是對手,失去抵抗的意志。

當李靖殺到江陵城下,蕭銑明明有幾萬精兵在城裡,10多萬援軍又只有幾天路程。

可是,蕭銑認為自己不可能打敗李靖,最終開城投降。

蕭銑投降一周內,他的十多萬援軍紛紛殺到江陵城下。見蕭銑投降,這十多萬人也不敢抵抗,紛紛投降。

於是,李靖用了七分力,就打垮了強大的軍閥蕭銑,掃平了北方。

相比李靖,北方的李世民等人就差遠了。

李世民麾下猛將如雲,又使用了唐軍幾乎所有主力,花費了10個月才擊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期間,李世民還驚險萬分,幾次差點全軍崩潰。

一正一反,顯然李靖能力要搶的太多。

本來李淵對於李靖並不信任,在作戰期間甚至暗中下達過處死李靖的命令(懷疑他不忠)。

見李靖獲得難以置信的勝利,李淵也極為興奮,冊封李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

窗體頂端

這邊,李靖不費吹灰之力,又掃平廣西,接著擊破江南的農民軍悍將輔公祏的5萬精兵。

李淵對李靖更是讚賞: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由此,南方大局已定,北方又緊張起來。

在唐軍統一中國期間,突厥人趁亂不斷入侵。

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竇建德激戰期間,突厥大軍多次南下,試圖和唐軍主力決戰,一舉消滅或者重創李淵。

此戰中,李淵和李世民被迫對突厥節節退讓,多次遇險。

王世充、竇建德垮台以後,突厥人改為扶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同時,突厥大軍不斷南下,試圖尋找唐軍主力決戰。

在這種危急下,李淵想到了李靖,命令他立即離開江南,北上對付突厥人。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李靖率領部下1萬江淮部隊剛剛趕到山西,就遇到了突厥大軍南下。

頡利可汗率領10多萬突厥鐵騎,大舉進攻太原。

李淵命令山西境內的多路唐軍,立即應戰。

此時突厥騎兵非常強大,勢頭極猛,以步兵為主的唐軍根本抵抗不住。

唐軍主力并州總管任瑰的部隊,被突厥人團團包圍後吃掉,全軍覆沒。

李靖呢?

在極端不利情況下,李靖沉著應戰,佔據複雜地形死守。對抗數倍兵力的突厥人。見李靖有準備,久攻不能得手,突厥人不敢戀戰,掠奪大量物資和人民,北上回到大漠。

第二年,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剛剛上台,就遇到了上文所說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認為,渭水之盟是他一生最大的羞辱。此時的突厥已經是唐朝頭號敵人,必須消滅他。

李世民對於李靖非常信任,遠超過他的父親李淵。

於是,李世民為兵部尚書,專門負責對付突厥。

其實,李靖對於突厥也非常熟悉。

早在馬邑擔任縣丞時,李靖就和突厥人交戰過無數次。隨後20多年,李靖基本都在和突厥人打交道,對突厥一切都很熟悉。

當時的突厥騎兵,確實已經非常強大,遠非當年匈奴騎兵可以相比的。

匈奴帝國時代,由於沒有馬鐙,匈奴騎兵戰鬥力大受限制

沒有馬鐙的時代,騎兵很難進行近距離肉搏。騎馬飛奔時揮舞兵器,只要打空,立即就會栽倒下馬,不死也就殘廢了。

馬鐙限制了騎兵能力的發揮,匈奴只能依靠騎射取勝。必須要近距離肉搏的時候,匈奴騎兵只能下馬作戰。

那麼,匈奴人一旦遇到裝備大量強弓硬弩且軍紀良好的漢軍,他們是很難對付的。

弓箭方面,匈奴的騎射難以壓倒對手。如果採用下馬衝擊,更不是善戰的大漢步兵的對手。

很多人驚訝,為什麼李陵5000漢兵可以射殺數萬匈奴騎兵。其實,這就是匈奴騎兵的局限性。

面對騎兵,步兵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只要戰術得法、武器得利、訓練有素,步兵完全可以對付騎兵。

自從東晉十六國發明了馬鐙,一切都不同了。

騎兵的綜合作戰能力提高了幾倍,步兵幾乎不能和他們對抗了。

除了大大增強了原有的機動性和騎射的優勢以外,騎兵還可以進行可怕的衝擊肉搏。

有了馬鐙以後,1個騎兵藉助馬的力量,肉搏中可以輕鬆對付多個步兵。

歐洲人曾經驚嘆:1個矮小羅圈腿的亞洲騎兵,在馬上卻能對付我們好幾個魁梧的戰士。

很多人驚訝,為什麼東晉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的北朝,明明胡人只有幾十萬,卻能征服北方上千萬的漢人。

這就是騎兵的巨大優勢。那個年代,漢族步兵很難對付得了騎兵,打不過、追不上,甚至逃不了。經常出現,數千騎兵,衝垮數萬步兵的戰例。

那麼,李靖如何對付?很簡單,還是大漢那一套,以騎破騎。

幸運的是,李靖完全有這個條件。

從某種意義上,這要感謝五胡亂華的胡人。

此時的漢人已經非常強悍,不亞於胡人了。

胡人騎兵在中原肆虐150年之久,漢人也被迫組成騎兵,引進了很多優良的西域馬種。

作為戍邊的大將,李淵就是非常重視騎兵的將領。

他起兵的時候,就曾經建立了數千人的規模的騎兵部隊,完全模仿突厥騎兵。

後期,李淵和李世民越來越重視騎兵去,騎兵數量很快高達三四萬,他們甚至招降了史大奈這些突厥將領。

擊破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決戰中,李世民就有3500精銳騎兵,配備7000匹突厥馬。

所以,此時唐軍中已經有了一批騎兵。

只是,突厥騎兵天下無雙,唐軍騎兵還是差了一截。

於是,李靖制定了相應的戰術。

他編組精銳的大唐騎兵,完全按照突厥人的方式訓練、作戰,甚至生活。

兵在精而不在多。

李靖在現有的唐軍中,精選了一批精兵。

李靖的要求很高:第一能夠穿著鎧甲,還能夠長距離行軍,體力充沛;第二能夠熟練使用長槍、短刀等冷兵器,要求能夠一擊刺破重甲;第三穿著重甲以後還可以熟練的駕馭馬匹;第四要善於使用弓弩。

這樣一來,這些大唐騎兵就有不亞於突厥騎兵的戰鬥力。

另外,大唐騎兵還有遠強於突厥人的地方。

突厥騎兵總體是比較落後的,他們缺乏金屬武器和戰甲,絕大部分突厥騎兵都是沒有衣甲的輕騎兵。

大唐騎兵則有精良的武器,比如突厥人所沒有的唐弩(可以射200米),精良無比的唐直刀、長槍,還有各種精良的戰甲。

同時,這些騎兵還有嚴格紀律,這絕非普通突厥牧民可以相比的。

這樣一來,大唐騎兵的戰鬥力就徹底壓垮了突厥人。

同時,特殊的職業兵的府兵制,以及之前150年的戰亂,讓大唐戰士兇悍善戰,已經不亞於胡人了。

在隨後的3年內,李靖不斷強化訓練自己的騎兵部隊。

李靖甚至讓一些部隊,去對對付零散的南下的突厥騎兵,積累實戰經驗。

其實不要說李靖,甚至李世民自己,都在皇宮裡面讓衛士訓練射箭。根據當時的法律,攜帶武器進入皇宮本來就是死罪。

而突厥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會不斷出現內亂。同時,脆弱的畜牧經濟,讓他們一旦遭遇天災就會出現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人心渙散。

貞觀三年(629年)東突厥發生了內戰,屬於丁零部落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

甚至東突厥的嫡系部落真珠可汗,也南下歸順大唐。

同時,大漠又發生了雪災,大批牲口死去。

很多部落因饑荒猖獗,脫離突厥大單于的領導,四散求生去了。

李靖派出的間諜報告:突厥牲畜瘦的皮包骨頭,人也無精打采。

突厥各部南下投靠大唐,還有逃回來的漢人俘虜已經高達120多萬人。

內外交困,顯然這是討伐突厥的良機。

就在這種時候,突厥還不忘記南下劫掠。11月,東突厥大軍猛攻河西走廊,唐軍依靠酒泉和張掖死守,將突厥人擊潰。

有了這個借口,8月,李世民決定對突厥發動戰略決戰。

李世民命令,由兵部尚書李靖總指揮,出動十多萬唐軍分6路北上,痛擊突厥。

被突厥騷擾屠殺近百年,終於到了收拾他的時候。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領各部北上出發。

李靖分析佔據,認為龐大的十多萬步兵,對於突厥的威脅不大,只能用於打掃戰場。必須以精銳騎兵為主力,閃電攻擊突厥,擊破他們的主力。

於是,李靖親自率領3000個精銳大唐鐵騎,從他戍邊10年的馬邑出發。

突厥基本都是輕騎兵,機動力強悍。此次北上的大唐鐵騎,主要也是輕騎兵,也就是人有衣甲但馬不批衣甲。不過,部分騎兵也攜帶了用於衝鋒的重甲。

李靖認為突厥敢於南下,就是認為唐軍絕對不敢北上。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出奇兵重創敵人。兵貴神速,李靖親自挑選3000個精騎,向突厥大營猛撲。

這些3000大唐鐵騎瞬間殺到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

面對李靖的奇兵,毫無準備的突厥頡利可汗大驚失色。

他認為李靖敢於孤軍深入,一定是傾巢出動,已經殺到突厥腹地。

突厥騎兵倉促應戰,根本不是大唐鐵騎的對手。

在遠距離,突厥騎兵完全被大唐弓弩壓制,一批批的倒下。在頡利可汗的呵斥下,一些突厥騎兵咬著牙衝擊過來,雙方激烈肉搏。

唐軍以必死的精神衝鋒,他們的長槍比突厥人武器長得多,衣甲則很難被刺破。突厥騎兵傷亡慘重,全面潰敗。

眼見不敵,突厥騎兵出現了潰散,一部自發的逃走。

頡利可汗見兵敗如山倒,急忙率部向北撤退。唐軍立即追擊,又殺傷了不少突厥騎兵。

這種情況下,突厥內部又發生分裂。

在李靖的策反下,頡利可汗的心腹大將蘇密見勢不妙,率部投降唐軍。

這邊,大唐騎兵還在不斷乘勝追擊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多次和唐軍遭遇,每次都被擊敗。

頡利可汗倉皇退到屯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一帶),收攏殘兵僅剩數萬人。

自知不敵,頡利可汗向李世民求和。

實際上,這是頡利可汗的緩兵之計。頡利可汗很聰明,他知道此時只是突厥的低谷期。

各部只是被打散,實力尚存,只需要幾年時間就會重整旗鼓。

突厥歷史上多次低谷,最終都熬了過去,再強大起來。

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去突厥談判,2月已經和頡利可汗接觸。

此時,李靖的主力正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

李靖和部將徐世績(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商量,下一步要怎麼辦?

徐世績認為,突厥雖然戰敗,人馬還很多,只是暫時潰散了。比如屬於丁零的多個部落,目前仍然盤踞漠北,還有很強的力量。

東突厥屬於丁零,征服其他丁零部落成為霸主,對部落也有打壓(比如維吾爾人的祖先回鶻),畢竟屬於利益共同體,還是可以合作的。

如果讓東突厥殘部逃到漠北,幾年內就能恢復實力。

而受後勤補給的限制,唐軍很很難越過大漠去追擊,不能徹底殲滅他們。

現在要不惜一切代價,將東突厥主力消滅在漠南。

此時,唐儉去突厥談判,就恰恰是好機會。東突厥見唐朝使者來,一定會放鬆警惕。我們乘機攻擊,一定能夠大獲全勝。

李靖完全同意徐世績的觀點,決定立即出兵1萬攜帶20日糧水立即前進。

副將張公瑾卻有顧慮:恐怕唐儉他們一行人會被突厥殺害。

李靖回答,這是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可以犧牲任何人。如果能夠消滅突厥,怎麼可能在乎唐儉區區一人。

於是,李靖冒著大雪,率領1萬精銳騎兵突襲陰山,徐世績的大軍隨後跟進。

頡利可汗發現唐朝使者來談判,果然降低了警惕心理。不過,到處都是大暴雪。所謂天寒不用兵,一旦李靖指揮不力,唐軍就長不利,可能全部死在草原上。

當然,突厥人根本沒想到暴雪中,唐軍竟然敢於進攻。

這一路,李靖前後遭遇數千個突厥的營地,將他們全部降服。

連續行軍多日,李靖大軍終於逼近了頡利可汗的大營。

此時頡利可汗還茫然無知。

當日,陰山又有大霧,數米之外不能見人。

擒賊先擒王,李靖見機會難得,立即命令大將蘇定方出擊。蘇定方率領200名精銳騎兵作為先鋒,突襲頡利可汗大帳。

怕暴露目標,蘇定方命令綁上馬嘴,在大霧中急行。

一路上遇到零星突厥偵察騎兵,都被唐軍殺死。

蘇定方一直衝到到距離大帳7里,才被頡利可汗發現。

頡利可汗哪裡想到唐軍只有200人,而認為數萬大軍已經殺來。

倉皇之間,頡利可汗顧不上殺死唐朝使者唐儉,自顧自的跳上一匹千里馬,帶領數百部下潰逃。

李靖鐵騎隨後趕到,同頡利可汗殘部激戰。突厥騎兵失去領袖,只能各自為戰,被殲滅上萬人之多。余部見不是對手,紛紛投降,李靖一次俘虜10多萬人。

頡利可汗不敢逃到大漠以北,試圖向西投靠西突厥。

在行軍路上,部下見頡利可汗已經窮途末路,紛紛逃走,最終只剩下幾十個騎兵,連可汗的兒子也失散了。

頡利可汗沒有逃多遠,就被唐軍追上活捉,押解到長安。

李世民倒也沒有殺死他,只是指責他背信棄義,多次攻擊大唐。隨後,李世民任命頡利可汗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讓他在長安度過餘生。

頡利可汗慘敗後,東突厥帝國就瓦解了。

東突厥殘部在突利可汗、突厥大將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幾十萬人,紛紛投靠大唐。

由此,東突厥帝國已經不復存在。

唐太宗將東突厥領地劃入唐朝版圖,在其地設置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

東突厥滅亡以後,西突厥遠在西域,對大唐腹地已經沒有什麼影響。

20多年後的657年,大唐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活捉西突厥大單于沙缽羅,西突厥滅亡。

為禍中原100多年的東突厥帝國,被李靖打垮了。

有意思的是,李靖並非單純的武將,他還很懂得政治。

薩沙之前寫的英雄戰將李牧和竇憲都沒有好下場,李靖卻不同。

消滅東突厥以後,李靖又被任命為丞相,位極人臣。他深感功高震主,以有足疾為借口,要求退休。

李世民順水推舟,賞賜了無數財物,甚至包括一根靈壽木手杖。

沒想到,李靖剛剛隱退2個月,鮮卑族的吐谷渾就攻打河西走廊的唐軍。

李靖知道外敵入侵,不顧自己年老多年,請纓出戰。

李靖率領大軍,在青海重創吐谷渾。吐谷渾不是李靖對手,將所有糧草燒光號,向青海腹地撤退。

李靖冷靜判斷局勢,認為吐谷渾已經到達崩潰的邊緣,可以不顧後勤的巨大危險進行追擊。

唐軍追擊2000里,終於將吐谷渾全部擊潰。吐谷渾的伏允可汗只剩下1000多騎兵,被部下殺死向唐軍投降。

經過2個月的閃電戰,盤踞青海甘肅長達300年的吐谷渾,被李靖殲滅。吐谷渾殘部四散逃亡,被吐蕃吃掉,這個民族由此消失。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改封李靖為衛國公,此時李靖已經66歲高齡,相當於現在的七八十歲了。

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準備遠征高句麗,希望李靖指揮。此時的近已經73歲高齡,患有多種疾病,不能從軍了。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當時也已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為公感到擔憂。」同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賜謚曰景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裝備俄制R77改進型:世界頂級空對空導彈
流放西伯利亞也不忘風流:斯大林曾讓14歲少女2次懷孕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