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1885年6月,身在美國的中國移民Saum Bo曾發過這樣的牢騷——


這個國家是所有人的自由之國,除了中國人……

那個代表自由的雕像手持火炬,為來美國的所有外國人照亮通路,但允許中國人來嗎?

這裡的中國人是否和所有其他國家的人一樣享受自由?是否像其他民族那樣免受侮辱、攻擊、虐待、不公正和傷害?

按照這個國家的法律,中國人不能成為公民。

中美關係,早就經過了多少年、多少次的演變。

我們交惡、和好,從不平等合約,到逐漸平等的競爭、大國交鋒。

當談到一個國家的印象,最怕的就是簡單化。

《北京人在紐約》里有一句經典台詞說: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天堂」或「地獄」,它曾經都是。

今天這部紀錄片說的,就是一段「地獄」般的邪惡歷史——

《排華法案》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紀錄片《排華法案》,記錄了華人在美國被排斥、迫害的種種歷史。

本片導演之一的里克·伯恩斯說——

如果你想了解美國移民政策,卻不知道排華歷史,正如你想了解美國種族關係,卻從不知道奴隸制。

「奴隸制」。

舊中國曾經很落後,但也是幾千年封建制的尾巴了。

而當時的美國是移民大國,一個具有包容度、多元化的自由國度。

為什麼中國人去到那裡,會像地獄?

《排華法案》借歷史學家之口,告訴我們移民大國的另一面。

有人說,排華歷史是移民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中國移民在美不同時代充滿變數的遭遇,完美解釋了什麼叫過河拆橋。

「勤勞的中國人」

為什麼去美國?

晚清時局動蕩,內外交困,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窮則思變,赴美謀生成為很多人被逼無奈的選擇。

歷史慷慨地給了他們這一次機會。其中,不乏這樣的「好消息」:


加州,「天堂般」的黃金地。

需要招募礦工去淘金,遠行的美國船隻就停泊在中國港口……

於是,大批中國人被淘金熱吸引,1850年底,舊金山去了4000多名中國移民,兩年後,這一數字膨脹到2萬,到1861年,人數達到3.5萬。

那時出國容易嘛?

不,清政府禁止國人出國,不過這批中國人來自廣東四邑,臨海岸、近香港,天高皇帝遠,對他們而言,封閉的這扇國門是有漏洞的。

入境美國也容易,到了關口,沒海關查驗,也無需體檢或其他證明……

那時的加州是典型的髒亂差,去那的人來自世界各地。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久之,加州的中國社區出現了,中國商店也經營起來了。

中國人給當地留下的最初印象,是「勤勞、慷慨、精力充沛、有嚴格的道德準則」,所以一開始,他們是被接納的。

但隨著日漸湧入,文明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中國人是奴隸」

先是礦區爭奪戰。

1852年,美國白人礦工趕走了幾乎所有外國礦工,用了一個囂張的理由:

「這是我們的黃金,全是我們的。」

中國人一去礦區,就會被「清除」,白人礦工會專門召開礦工會議,主題就是「我們如何清除中國人」。

礦區也制定各種規定,如禁止中國人採礦、中國人不得成為礦主……

再後來,白人礦工失業,導致反華情緒進一步高漲。

當時的失業,主要源於技術變革——人力採礦被水力採礦所替代。

但白人不怪技術,也不怪剝削他們的金礦公司、水力公司,而是遷怒於中國人。

當時的加州州長比格勒,熱衷於鼓動排華,想出一個損招:

以立法形式向中國人征重稅。

理由也奇葩——因為中國人是苦力、奴隸,會給美國帶來不幸……

當政府都不容你,那就是移民面對的最慘的事。

既然不能採礦,那麼中國人在美國靠什麼混飯呢?

「修鐵路的中國人」

要想富,先修路。

1862年,林肯簽署了太平洋鐵路法案。

這一法案事關橫跨東西大陸的超級鐵路工程,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於是先前失業的中國礦工,又成了「被需要的人」。

中國人勤奮、刻苦,這是鐵路公司最需要的,他們甚至嫌不夠,繼續派人去中國鼓吹移民。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計劃很奏效,在1860-1870年間,又有近3萬中國人來加州,使華人人口翻番(達6.3萬人)。

但是,他們當然不是來享受「自由民主」的,而是在白人不願乾的崗位上做牛做馬。

修鐵路是艱巨危險的職業,華工死亡率高達10%以上,他們有時冒著暴風雪,有時要坐著竹籃、吊到半山腰施工……

而最艱難、最危險的部分,都是由華工完成的。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最後,長達3000多公里的東西鐵路在猶他州順利接軌,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跨洲鐵路,堪稱世界鐵路史上一大奇蹟。

原計劃14年完工,但華工只用了7年。

可是在勝利大合照里,華工們被趕到了一邊,不許出現。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沒有一個華工的「勝利大合照」

歷史,就這樣抹去了最值得尊敬的勞動者群體。

當華工又一次喪失了利用價值後,他們開始獲得了「新的稱號」。

「蝗蟲般的中國人」

1868年,中美簽訂《蒲安臣條約》,允許中美間自由移民。

中國人移民合法化?這怎麼行!

媒體開始大肆抹黑,《工人倡導報》出現了「中國蝗蟲論」:


「在太平洋鐵路建成後,這群中國人開始成群飛離落基山脈,像吞噬一切的蝗蟲,散步到全國各地。日薪只要1美元的人,在我們國家是個危險因素……現在就要開始對付他們,我們要求政府禁止中國人入境。」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哈珀斯周刊》上,刊登了黑華工的漫畫:


「他們將遍及全國並接管所有工作,對全國白人工人這將成為威脅,無論你制靴還是制雪茄。」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一些全國性報紙,誹謗中國人是工賊和壟斷者的爪牙,諷刺他們是馴服機器。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cheap labor(廉價勞力)

排外者還認為,僱傭中國勞工的資本家太惡毒,是在變相支持奴隸制,製造「不公平競爭」(因為在他們眼裡,華工又能吃苦又便宜)……


「我們廢除了黑奴制,但這些資本家正在努力恢復它。」

當人不再被當成「人」,恐懼就散播開了。

「殺死中國人是正義的?」

從反華情緒到暴力行動,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加州失業人口大量增多,針對華工的種族動蕩、街頭騷亂一次次上演。

誕生了所謂「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刑」


1871年10月,在唐人街,數百洛杉磯白人和墨西哥人,開始槍殺中國移民。抓到的中國人被施以私刑:被吊在教堂塔頂、大篷車頂部、門柱上……

白人還砍掉一名中國人的手指,受私刑的還有1個小孩、2名中國女子……並放火毀壞中國人的房屋……

失業的恐懼,演變成了種族迫害,甚至成了政府行為——

舊金山制定了奇葩法令:


「你不能挑扁擔在人行道行走。」

「任何被捕的中國人,頭髮不得超過1英寸。」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華工問題,還是兩黨博弈的工具。

彼時的美國國會由反對蓄奴制的共和黨領導。後來,民主黨人認識到「華工是民主黨復興的關鍵一環」。於是民主黨開始動作了,他們炒熱華工議題,利用其拉選票,獲得支持率。

由此,國家級的排華運動終於啟動。

1875年,國會通過《佩吉法案》,禁止合同工和妓女移民美國。

看起來好像和中國人沒關係?

你要知道,當時的美國人認為:

中國人里,男人都是苦力,女人都是妓女。

什麼樣的中國女人可以移民美國?只有商人的妻子。

想來美國的中國女人,必須證明自己以前不是、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會成為妓女。

(終於出現了比「證明你媽是你媽」更難的問題)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為啥立法緊盯著中國女人呢?

很簡單,沒有女人就沒有後代,移民就會減少、滅絕。

但他們還嫌太慢。

終於到了1882年,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一整代中國勞工進入美國。

已經在美國的中國人怎麼辦?國會規定如下——

「這些人不能被同化為美國人,文化上差異太大:外貌、語言、服裝、飲食、敬拜的神……他們與歐洲移民不同,他們不能成為美國公民。」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此後的《排華法案》,每十年更新一次,以更有效地控制或禁止中國人來美。

終於,唐人街成了孤島。

除了這裡,他們在其他地方找不到住房和工作。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而唐人街以外,更是地獄。

1885年,因加州某鎮一名議員被殺,一群白人聚集到唐人街大喊「殺掉中國人」「燒毀唐人街」。

1887年,劉易斯頓附近的一處河岸發現了很多腐屍,屍體布滿槍傷,或被肢解。經調查,死者為34名中國礦工,生前遭受伏擊、酷刑折磨,兇手是美國人。

最後,他們都被判無罪。

如果說犯罪只是頻發的局部噩夢,那麼身份管制,則是當時所有美國華人的噩夢。

1892年國會通過《吉里法案》,規定說「華人必須攜帶貼有照片的身份證」。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因為身份難拿,於是誕生了一個詞叫「紙生仔」,即用買來的假文件、假身份實現移民。

舊金山的移民檢查站(拘留所),就專門負責清除這些「紙生仔」。

從1910年到1940年的30年間,超過10萬中國移民出現在這裡,他們或被拒入境,或被驅除出境,很多人經歷了殘酷的審訊、拘留,有的被關押1年以上,最久的達到了756天。

審訊,一般會持續兩三天,由移民官提問,問題多達200~1000個,涉及家庭、住宅、鄰居、個人等各種你想不到的怪問題……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1943年,美國終於廢除《排華法案》,但某些規定還保留著——如中國公民不得擁有財產,勞工來美須遵照配額制度——每年僅允許105人來美。

很可惜,它的出台或廢除,都是現實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為了捍衛華人的人身權利。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它雖然廢除了,但美國還是在說:

你可以存在,但你還是異類。

他們似乎從沒法成為

合適的主流部分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歷史學家吉恩·菲爾澤覺得,排華運動就是「種族清洗行為」,它本質上不是關於勞工,而是白人純化,以及「我們如何擺脫『異類』」 。

1873年,俄國人巴古寧在《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中提出「黃禍論」,他認為中國人口眾多,會對西方國家造成巨大威脅。

黃色,不僅是低劣的種族色,還是惡魔色。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1885年美國舊金山某雜誌上的排華漫畫,並標註有:中國老虎的魔掌。

《排華法案》的另一導演虞麗幸(Li-Shin Yu),曾組織一群來自哈佛、耶魯、威廉姆斯學院等頂尖大學的美籍華裔學生觀看這部紀錄片。

看到一半,他們不得不暫停。

因為這些孩子發現,他們竟然對自己祖輩的遭遇一無所知。

被折磨,被欺辱,被驅趕……到最後,居然被遺忘了。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身處中國,我們離這段同胞的歷史也無比遙遠。

多虧有《排華法案》這面鏡子,幫我們照見過去的景象。

但Sir還是那句話:

當談到一個國家的印象,最怕的就是簡單化。

簡單化的愛,和簡單化的恨,都可能產生悲劇。

我們需要了解歷史,因為我們需要把握現在。

或許當年輕一代看完《排華法案》後,再看如今的時事,感觸不會那麼輕: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這可能是競選辭令,也可能是個人片面的種族觀點,還可以是出於利益的政治口號。

但無論如何,這不是一句玩笑話。

看到歷史,才發現時事好眼熟。

怎能忘記我們曾活在地獄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日以繼夜的四百擊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是它了,近期唯一值得追的新劇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