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最好聽的十個人名,第7個英氣,第3個霸氣,第1個如詩亦如畫

古代最好聽的十個人名,第7個英氣,第3個霸氣,第1個如詩亦如畫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名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禮的一部分。人出生即有名,成年有字,死後有號。在為某件東西命名,往往和當時的文化和個人審美趣味直接相關。比如冷兵器大刀,你可以叫它「長把大鐵刀」,也可以叫它「青龍偃月刀」,但兩者給人的感覺明顯差別很大。

人名更是如此,那你聽過古代最好聽的人名是什麼?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古代最好聽的十個人名,趙子龍上榜,第1個讓人為之神往。

明清兩朝交際,秦淮河畔,煙雨朦朧中,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奇女子,她叫做「柳如是」。柳如是,她是秦淮八艷之一,因為家境貧寒而流落風塵,後來結識了禮部侍郎錢謙益,二人結為秦晉之好。錢謙益死後,柳如是受到錢謙益家人的排擠,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

「柳如是」中的「如是」二字取自於辛棄疾的《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如是」二字跟「柳」字搭配起來更是意境十足,給人一種楊柳霏霏,煙雨縹緲之感,還有一種懷舊傷感,物是人非之情。


古代歷史上,呂不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他功績不少,能力極強,有非常強悍的戰略眼光,絲毫不弱於戰國四公子,可他也有很多污點。我們今天主要談論的古代好聽的名字,所以呂不韋跟嬴政之間的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暫且不提。

「韋」是「違」的初字,而「韙」字則是從「違」字引申而來。故而,「不韋」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敢做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而呂不韋的一生波瀾四起,做事離經叛道,也正印證了他的名字,「冒天下之大不韙」。


獨孤如願,別名獨孤信,他是北周將領,八柱國之一。史料記載獨孤如願容貌俊美,而且武藝了得,作戰驍勇。建明初年,獨孤如願出任荊州統領,他多次率軍打退南梁的進攻,揚名沙場。

「獨孤」是一個非常好聽的複姓,有一種冷傲孤高之感,比「西門」「南宮」這樣的複姓更有韻味。「如願」二字則緩和了不少「獨孤」的冷傲之氣,綜合起來,「獨孤如願」這個名字讓人一眼難忘。

趙子龍,他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五虎將」之一,銀槍白馬,英武過人。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趙子龍塑造成為了一個幾乎完美無暇的武將,他槍法高超,忠肝義膽,品行高雅。正史中的趙子龍也許不如《三國演義》中那樣完美,但也堪稱是一代良將。

「趙子龍」這個名字英氣勃勃,「龍」代表著強悍的武藝和王者的風範。趙子龍銀槍白馬,在長坂坡上七進七出,斬殺曹將五十餘員,還奪得寶劍青釭,如此豪邁霸氣的英姿,堪稱宛若游龍。


秦少游是宋朝著名詞人,婉約派一代詞宗。秦少游一生坎坷,雖有一身才華卻不受賞識,多次被貶。在幾十年的羈旅生涯中,他對人生的感悟很深。秦少游的作品高古沉重,文采斐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樣的千古佳句均出自秦少游之手。

「少游」兩字,一眼就讓我聯想起了一句古詩:「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短短十二個字,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撲面而來,「少游」再加上「秦」姓,顯得更加古樸、厚重。


納蘭容若是清朝第一詞人,他自幼便文武雙全,深得康熙賞識,22歲時被封為御前一品帶刀侍衛。納蘭容若的詞集《飲水詞》,成為了清朝時期詩詞界拔地而起的高峰,無人可以超越。「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等人間佳句都出自於《飲水詞》。

納蘭容若的名字也非常好聽,首先他的姓「納蘭」非常少見,「蘭」字彰顯高潔之意。容字,盛大之意,若字,香草之名。古代一般用香草來暗喻君子。他的名字「納蘭容若」,更是塑造了一種白衣翩翩,濁世佳公子的形象。

無論怎麼看,都感覺這個名字透著一股難以名狀的霸氣。「羽」,輕而潔,翩翩飛舞,可翱翔於碧落青天。「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八個字給「羽」字添加了一份額外的意義:神勇,霸氣。項羽之後的武將,只有武聖關二哥敢叫「關羽」。

單看項羽和劉邦這兩個人名:羽,飄飄欲仙,羽化而登仙,項羽是一部傳奇色彩極為濃重的霸王傳說。邦,守土安民,定國安邦,劉邦是一部布衣天子的勵志史詩。


高漸離,戰國末期的燕國人,他跟荊軻是好朋友,擅長彈奏一種叫做「築」的樂器。荊軻刺秦,臨走前,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漸離」這兩個字非常應景,荊軻背著寶劍一步步遠走,漸行漸遠,他回不來了,他也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在高漸離的彈奏聲中,荊軻高歌一曲,把這份悲壯和蒼涼銘刻在了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


「扶蘇」兩字取自於《詩經》: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這首詩的意思是:山上有茂盛的扶蘇花,池裡有美麗的荷花。「扶蘇」這兩個字本身就是一首詩,讓人沉醉其中,為之神往,腦海中浮現出一副繁花似錦,山清水秀的如畫風景。

扶蘇是嬴政的長子,他為人寬厚仁義,剛毅勇武,頗有遠見卓識。如果公子扶蘇即位,秦朝怎麼也不會僅僅存在15年就匆匆覆滅。扶蘇因為反對焚書坑儒而觸怒嬴政,嬴政便派他前往北部邊塞協助大將蒙恬統軍。嬴政駕崩之前,詔令公子扶蘇即位。可天命秦殤,趙高和李斯篡改詔令,改立胡亥即位,還矯詔賜死了扶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凌軒閣 的精彩文章:

梁山好漢步戰排名前十位,燕青墊底,魯智深和武松誰能更勝一籌?
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十位反派角色,鳩摩智墊底,東方不敗僅排第二

TAG:史書凌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