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茶之道端午正陽茶道

端午節茶之道端午正陽茶道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在這一天人們會以吃粽子,划龍舟,帶彩棕等形勢慶祝,端午節的出現與夏至節氣有關,古人認為進入夏季蛇蟲鼠蟻開始肆虐人間,五月初五是陽光最強烈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曬艾草,他們認為在這一天曬出的艾草具有驅蚊蠅正陽氣的藥效,而且當時的人們認為五色綵線最能驅邪,所以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給女孩子腕部纏上五彩絲線,男孩子額頭繫上艾草,成人暢飲雄黃酒以避毒蟲。後來人們又在此節中加入吃粽子划龍舟等精彩活動作為節日主要項目,這又是為什麼呢?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風俗活動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用藥酒驅趕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就是粽子的前身。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茶之道端午正陽茶

第一步五彩新絲纏角粽(調息)

將一隻纏有五色絲線的粽子香囊,輕輕掛在枝頭,彩粽中的悠悠香氣絲絲沁入鼻端。茶藝師在這如絲如縷的香氣陪伴下慢慢閉上眼睛,做三次深呼吸,使心神逐漸安靜下來。端午節佩戴彩粽是後世為紀念愛國士大夫屈原所立的風俗,在泡茶前獻上一隻彩粽也是茶藝師向茶友們表示自己願效仿屈原大夫志存高遠,心懷天下。

第二步鑒賞新芽楚辭頌(賞茶)

《楚辭》是屈原大夫著名的愛國詩篇,在文章中屈原將自己比喻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引朝陽之甘露,舉清分之蘭草,以表達高風亮節之情懷。這一步是賞茶。茶是天地孕育的靈芽,至清至潔。有滌昏聵、驅睡魔、明心思之功效。它自古為無數仁人志士所喜愛。我們一邊在心中默誦著楚辭中那些精美絕倫的詩句,一邊欣賞手中如英華般美麗的干茶,今天我們選取的是需要陽光曬青的白茶,在端午節時泡上一杯氣韻十足的白茶以祭奠士大夫屈原,表達我們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

第三步細語滌心空似谷(溫杯)

輕輕地將少許甘泉斟入蓋碗中,溫熱的泉水不僅能提升泡茶器的溫度,幫助干茶揮發茶香,更可以滋潤泡茶人的心田,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純凈高尚。

第四步 英華墜落幽谷中(投茶)

將賞茶盤中的干茶輕輕撥入蓋碗,都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茶之高德在於其無私奉獻,它犧牲小我化為甘露滋養萬民,正符合古代先賢之大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五步一洗幽蘭相似無(醒茶)

向杯中注入開水並快速出湯,這一步是醒茶,吸收了少許甘泉的茶葉,在杯中慢慢蘇醒,吐露出若有若無的茶香,恰似空谷幽蘭。

第六步二浸芷若馥雅風(沖茶)

使用懸壺高沖的手法,再次向杯中注入開水,並蓋上杯蓋,靜置五秒,等待茶與水充分融合。水滋潤了干茶,助其吐露芬芳,茶融入水中,增其風味。泡一杯美味的茶品,茶與水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正如對於一名君子而言德與才都是其必備的品質。

第七步三分甘露茗甌里(分茶)

將泡好的茶湯,過濾到公道杯中,並平均地分別斟入三支茗甌中,以示正人君子為人坦蕩,做事公道,不偏不倚。

第八步敬向茶友樂融融(奉茶)

雙手捧杯將茶奉給茶友,泡茶人獻上的不僅僅是一杯香茗,更是茶人那顆拳拳的愛茶之心。希望你我品過此茶後,也能像古代先賢那樣正義凜然為國效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從遠古到今日的茶文化
這種天然植物茶被稱為「百寶針」如見淪落無人識,家裡有的別亂扔!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