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獨臂焊俠」盧仁峰:一隻手焊接坦克戰車

「獨臂焊俠」盧仁峰:一隻手焊接坦克戰車

原標題:「獨臂焊俠」盧仁峰:一隻手焊接坦克戰車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首席焊接技師盧仁峰的工作,就是把戰車的裝甲鋼板嚴絲合縫地焊為一體。初見盧仁峰,人們都會不自覺地將目光落到他的手上——這個把裝甲焊接做到極致的專家型工匠,居然只有一隻完好的手。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獨臂焊俠


■解放軍報記者 張天南 通訊員 楊元超


風靡世界的007系列電影中,男主角詹姆斯·邦德駕駛坦克橫衝直撞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我們近距離觀察一輛坦克,會發現這個虎虎生威的「陸戰之王」,其實是由數百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


很大程度上,焊接質量直接關係到坦克戰車裝甲防護能力。如果焊接質量不過關,細如髮絲的焊縫就會成為穿甲彈最容易撕裂的地方。現代戰車生產對焊接工藝要求近乎苛刻,成敗在毫釐之間。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首席焊接技師盧仁峰的工作,就是把戰車的裝甲鋼板嚴絲合縫地焊為一體。初見盧仁峰,人們都會不自覺地將目光落到他的手上——這個把裝甲焊接做到極致的專家型工匠,居然只有一隻完好的手。


從舞象之年的懵懂學徒,到已知天命的大國工匠,從最早的59式坦克到新型主戰坦克,有「獨臂焊俠」之稱的盧仁峰與中國坦克戰車製造發展一同成長。


儘管缺了一隻工匠的手,他卻擁有一名軍匠的魂。


一隻手可以舉起焊槍,同樣也能撐起一片天


焊接,也稱熔接。焊接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軍事緊密相連。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現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現,對金屬焊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埋弧焊、葯芯焊絲電弧焊、電渣焊等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先後問世。

「不學好一門技術,你一輩子將一事無成。」剛接觸焊接時,老師傅的話讓盧仁峰深受觸動,他不想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希望干出一番事業。老師傅幹活時,他盯著看,默記操作要領;吃飯時,他甚至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試板,反覆摸索操作技巧。


然而,就在他逐步成為技術骨幹時,一次意外事件,讓他的焊接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左手被剪板機切掉。經過搶救,雖然保住了手,但小手指和無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徹底喪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節保留了部分功能。


當時,別說是輔助焊接,就連端杯水都很困難。


那是盧仁峰最迷茫的時候。廠領導和工友們都勸他換個工種。要離開心愛的裝甲戰車,他捨不得;要告別讓他痴迷的焊接事業,他更不甘心。


「一定要戰勝這些困難!」這時,一種信念強有力地支撐著他繼續從事焊接。


出院後,盧仁峰第一次試著舉起焊槍。結果讓他很失望,左手根本起不到輔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精準。他不得不反覆割下來、焊上去,別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兩三次甚至十次。


盧仁峰的心情五味雜陳。這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台演出,當樂曲進入高潮時,小提琴的G弦突然斷了。他並沒有停止演奏,而是不動聲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聽眾沉浸在優美的樂曲中,沒有人注意到斷了的G弦,演出最終獲得成功。


盧仁峰明白,現實生活中也有「斷弦」的時候,演出中斷弦,換新弦不過耽誤幾分鐘,人生中的「斷弦」卻未必還有「新弦」可換。如果想要成功,自己只能嘗試用「剩下的琴弦」繼續演奏。


盧仁峰做了特製的加厚隔熱手套方便左手卡住零件,用牙齒咬住焊帽護住臉部。每天他加練強化基本功,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起來後,牙齒咬出了血,臉部肌肉酸痛、冷汗直冒。等他完成一天的「功課」時,廠房裡早已空無一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單手焊接,他一練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躍成為廠里焊接技術的技術大拿。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經歷了8次手掌修正手術,盧仁峰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逐漸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新成果。


一次,某軍品項目製造設備突然出現長達45厘米的裂紋,而當時市場上沒有相應備件。「我來試試!」盧仁峰主動請纓。在沒有相關資料可借鑒的情況下,他硬是在水中奮戰了50多個小時,最終焊接好裂縫,控制了高壓水流,成功修復了泵體。「帶水帶壓焊接技術」,也由此誕生。



工匠需要一種自信,更要磨練一種心性


高爾基說:「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而盧仁峰用他一生的坎坷經歷,為這句話作了完美的註解。


記者問盧仁峰,什麼時候最快樂?這個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看到親手焊接的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駛過天安門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喜悅的淚水。」對他來說,用最高的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讓官兵駕駛著它們馳騁疆場,是他的驕傲。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承擔著我國坦克的生產任務。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某型主戰坦克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峰的工友們回憶,有近半年時間,他連吃飯都在琢磨怎麼焊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盧仁峰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著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裡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峰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准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峰說。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里,盧仁峰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說,盧仁峰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峰的執著,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峰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卧室床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裡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丟了一隻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丟了軍匠的魂


在盧仁峰家鄉內蒙古,沙漠深處生長著一種樹,名為「胡楊」。與其他的楊樹不同,胡楊能忍受沙漠中乾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鹼有著極強的忍耐力,生長在沙漠中枝繁葉茂,被人們讚美為「沙漠的脊樑」。


盧仁峰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楊,即使失去了一隻手,那種堅定的信念始終深植心中,支撐著他正視眼前的困難,越挫越勇,向著一個個難題險關發起衝鋒。


熟悉盧仁峰的人,都知道他是老軍工人的後代。幾十年前,他的父母遠赴大西北支援國家建設,在一線生產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這種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從小感染著他。重技術、講奉獻,是老一輩軍工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希望把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當下,全社會都在宣揚工匠精神。對此,盧仁峰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工匠要有一顆責任心,有一種敬業精神。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為最有能力的專家。」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峰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峰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峰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峰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裡,生活中的盧仁峰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峰說:「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峰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峰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說:「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照片提供:黃騰飛、劉佳慧、夏榕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聚焦備戰打仗!軍事醫學考試內容將進一步優化升級
走進「橋南」軍考現場,士兵考學了解一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