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破解市場增長困局 人工智慧如何拯救智能手機?

破解市場增長困局 人工智慧如何拯救智能手機?

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全球諸多行業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陷入增長困境的智能手機行業也不例外。2017年以來,各種「人工智慧手機」粉墨登場,人工智慧真的能拯救智能手機市場嗎?

自從iPhone誕生,智能手機行業便迎來了新的時代。隨著智能手機在全球的全面普及,這一行業開始了新的洗牌,蘋果、三星正式成為了領頭羊,而華為、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快速崛起,成為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

智能手機市場的一路高歌並未能一直持續下去,市場的飽和、設計的相似讓市場增長逐漸陷入停滯,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頻率日趨降低。為此,各大手機品牌紛紛放緩了新品發布速度,尋找新的創新渠道與宣傳熱點。

在此形勢下,近兩年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人工智慧、全面屏、柔性屏、生物識別等技術已經成為智能手機領域新的熱詞,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能破解手機同質化困局嗎?

智能手機扎堆AI元素

業內人士表示,「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危機下,推出的新品即便不是全面屏,但也一定要有人工智慧概念傍身」。的確,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熱潮之後的下一個風口,並上升為全球性的競爭焦點,智能手機行業也嗅到了這一契機。

2017年以來,華為推出了麒麟970人工智慧晶元,使得智能手機能夠大幅提升運算能力;蘋果在發布的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新款智能手機中,也搭載了A11仿生晶元,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晶元的運算效率。

2018年上半年,「智能手機+人工智慧」的趨勢在國內更加明顯,幾乎已經到了「無AI不手機」的地步。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在內發布的許多智能手機新品,都在宣傳時比拼其AI拍照功能。同時,部分手機品牌也逐步推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拓展,例如小米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便捷尋找照片,VIVO則宣稱可提供全新智能服務。

AI能拯救智能手機困境?

面對市場增長乏力的困境,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入無疑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了些許光明。通過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貼合人工智慧概念,智能手機將能夠迎來幾點新的改變:

首先是為手機廠商提供新的造勢點。長期以來,手機廠商們之間的競爭都圍繞著外觀設計、攝像頭數量與解析度、機體大小、內存大小等方面展開,但是在同質化趨勢下,各家的差別越來越小,已經無法勾起消費者太大的興趣了。在這樣的形勢下,人工智慧顯然是一個全新的機遇,不僅可以成為新的造勢點,同時又能通過結合國人熱愛拍照的習慣和我國在圖像識別、生物識別領域的優勢,大力推動AI拍照等概念的落地。

其次是提升智能手機運行速度。隨著智能手機承載的任務越來越多,手機的運行流暢性愈發受到消費者關注。如今,一系列人工智慧手機晶元的推出,將使得智能手機在運行速度、反應能力上得到較大提升,從而遠離卡頓等現象。

最後是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智能手機用戶可以使用到智能語音助手等軟體,可以藉助語音指令實現手機喚醒、翻譯、導航打車等事項。同時,人工智慧還為智能手機帶來了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讓手機更加智能、安全。

憑藉以上幾點改變,智能手機將能夠煥發新的生機,得到在外觀設計、運用性能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並以此激活陷入困境的市場,推動智能手機行業的持續發展。

應當避免跟風炒作

雖然人工智慧的應用給手機廠商帶來了新的機會,但是並不意味著智能手機行業能夠恢復到曾經的高速增長狀態。目前,許多所謂的人工智慧手機只是跟風炒作,在晶元、攝像頭等方面並無實質性突破,僅僅冠以名頭進行商業宣傳,沒有實際競爭力。就算是一些有核心技術的品牌,也依然處於初級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發、生產、營銷生態鏈。

因此,人工智慧的確是智能手機突破的關鍵點,但是要想實現爆髮式市場增長並不現實。人工智慧手機的發展預期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5G網路的商用,速度不會太快。也就是說,人工智慧與智能手機的融合所體現的價值將會逐步釋放,想要期望短期收益的或許難以如願。

所以,那些跟風炒作、甚至是虛假宣傳的手機品牌,還是應當沉下心來,真正投入到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中去,打造出貨真價實的人工智慧手機,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切實認可,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力佔據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辯論機器人又擊敗了人類?說的再好不如實際落地
美劇《西部世界》大熱:當人工智慧覺醒 人類該何去何從?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