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設立 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

新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設立 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

隨著「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不僅農民獲得了一個專屬節日,對於「豐收」的美好祝願也會越來越強烈。未來,要想推動農業持續發展,實現年年大豐收,那麼人工智慧必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國家決定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真正屬於中國農民的節日。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體現了對傳統農耕文化的傳承與重視,更是順應了新時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

「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點除了「農民」,還有「豐收」。以往,農業、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要想實現大豐收並非易事;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保障農業安全、加快農業發展、實現農業豐收的難度不斷降低,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提速。

農業颳起「人工智慧風」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一直受到重視。目前,我國農業人口依然佔據總人口較大比例,農業也依舊是國家基礎產業之一。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全球氣候條件的變化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價值愈發凸顯,產業變革已是「只待東風」。

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也相繼崛起,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全新機遇。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在讓「靠天吃飯」成為歷史的同時,也推動著「智慧農業」建設走向更高水平。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人工智慧概念被確立後,人工智慧技術就開始融合農業發展,探索二者的「靈魂碰撞」。但是受制於技術水平問題,人工智慧與農業並未取得太大成果。不過,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如今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已非昔日可比,正在農業變革中發揮越發關鍵的作用。

在國家政策引導以及市場需求影響下,我國科技企業紛紛加大在智慧農業等領域的各項投入,人工智慧在探測土壤、災害預警、自動播種等細分環節獲得了廣泛應用。相對於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的交通、醫療等行業,農業的市場前景更為明晰、市場空間更為廣闊,因此也受到了資本市場更多的關注。

人工智慧帶來諸多利好

目前,全球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對於人工智慧產業化更是極為重視。在政府、行業和企業的一齊推動下,人工智慧在金融、交通、醫療、工業和農業等領域的應用已經勢不可擋。

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農業領域,不僅是著眼於這一前沿技術的商業轉化,更多的還是為了促進農業變革,發展智慧農業。人工智慧與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將為現代農業的成長奠定關鍵基礎。

通過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技術,可以有效應用於農業領域中的播種、耕作等一系列環節,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人力投入,同時控制農藥消耗量,達到保護環境與降低成本的雙重目的。另外,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對農業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能夠提供給農戶關鍵的可視化的指導性意見,從而更好地部署種植、施肥、採摘等工作。

在國內,阿里巴巴發布了阿里雲ET農業大腦,將與多家企業展開合作,利用視頻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機器演算法等人工智慧技術,為畜牧企業或是養殖戶提供多維度、可查詢、可分析的數據檔案。

業內專家表示,全球農業的發展將迎來歷史性變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這個產業的改變提供關鍵驅動力。據國外機構預測,到2020年,人工智慧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催生2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空間。

當然,眼下人工智慧與農業領域的融合還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特別是在我國,由於農業機械化、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還有待繼續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水平也不算太高,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而言都是不小的障礙。因此,人工智慧與農業的協同發展還需直面短板,循序漸進,如此才能推動農業取得長足突破,讓「豐收」成為常態,這樣,「中國農民豐收節」過起來也將更有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首要應用場景浮現 這幾大痛點如何破解?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