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怕醫生、怕打針?這個遊戲有幫助

寶寶怕醫生、怕打針?這個遊戲有幫助

圖、文|傑西卡媽媽

上期和大家分享了我對於寶寶的自費疫苗如何選擇的思考。(全乾貨的寶寶疫苗分析,點擊這裡閱讀。)去打疫苗好處真的是多多,但是寶寶怕打針、怕醫生、怕去醫院怎麼辦呢?

傑西卡小姐怕醫生

傑西卡小姐就很不喜歡去見醫生,小的時候還無知懵懂,但6個月以後,沒有一次去見醫生是太太平平的。我們平時都帶她去家附近的一個固定的診所,看同一個兒科醫生,兒科醫生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很和善,很專業。她的辦公室里還備有各式玩具。

診所里的卡通壁畫也絲毫緩解不了傑西卡的焦慮

但是無論如何,傑西卡一點兒也不願意讓醫生碰觸。一旦開始給她做一些常規檢查,比如聽心跳、量頭圍、看耳朵,量體溫這種簡單又不疼的事,她就開始強烈反抗甚至哭鬧。

每次躺著量身高都倦縮著像只蝦;每次量體重都不願上秤,只能我抱著她稱,再減去我的體重。

哭泣的寶貝

我一度以為傑西卡是這個診所里最不配合的小孩了,直到有一次聽到兒童口腔科里傳出了更驚人的吶喊聲,讓所有坐在候診區的人面面相覷,我才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

大多數的孩子,害怕醫生,害怕打針是再正常不過了。為了身體的健康,定期的檢查和疫苗是少不了的,那如何緩解孩子每次去見醫生的焦慮情緒呢?

曾經在候診室一臉焦慮的傑西卡

通過扮演醫生來緩解焦慮情緒

我在閱讀了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的《遊戲力》這本書後,認識到有一種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孩子的各種焦慮情緒和心理創傷。

那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重現另孩子焦慮的場景,並採用身份置換的方式,由孩子扮演強勢的一方。

通過這種模式,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排除恐懼

試想,一個只有看病時才會接觸醫生的孩子和一個經常扮演醫生的孩子,誰會更害怕醫生呢?

我決定將醫生遊戲加入我們日常的遊戲清單中,讓她重複經歷看醫生的流程,幫助她減輕看醫生的恐懼心理。

正在用「聽診器」的傑西卡醫生

家裡並沒有醫生遊戲的道具,所以我用了一些替代品:

一個聽診器(一根耳線,一端綁一塊圓形積木)、一個耳溫槍(家裡常備)、一個棒冰棍(壓舌板)、一個手電筒(檢查眼睛和耳朵用)、一根皮尺(量身高用)、一個假針管(VD里配的有刻度的滴管)、一個體重秤。

遊戲里誰來當醫生呢?當然是傑西卡。孩子對醫院的恐懼一是來自於打針等治療的疼痛感,二是來自不得不聽人指揮的無力感。在遊戲里她終於可以當強勢的一方,不再任人擺布了。

由我或者玩偶扮演病人,一起完成常規檢查中的聽心跳、看喉嚨、看眼睛、看耳朵、量體溫、量身高、量體重以及最後打針的流程。

傑西卡醫生用「壓舌板」檢查口腔

當傑西卡成為了遊戲的掌控者,通過遊戲處在強勢地位時。看到遊戲中的父母也會因為打針而哇哇大哭,同樣不喜歡檢查這,檢查那。就可以通過遊戲扭轉在真實世界裡作為孩子的無力感,從而幫助他們克服打針的痛苦。

每次傑西卡給玩具熊貓打完針,還會給小熊貓配音,假裝它疼哭了。

這是一個在無形中,孩子進行自我心理治療的過程。也多少令他們能站在醫生的角度感受他們多麼需要一個配合的病人。

一些對醫生遊戲的誤解

說到「打針」遊戲,相信很多家長是跟一開始的我一樣,內心有點餘悸和不確定的。

近幾次國內曝出的幼兒園中有出現老師用打針恐嚇孩子。也有看到一個論壇上媽媽說到,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鄰居家孩子脫光光了在做醫生檢查身體的遊戲,當時就氣懵了,又隱隱覺得立刻責備會讓孩子有心理陰影,只能強忍著不發作,到論壇上求助。

網路圖片

在《遊戲力》一書中提到:醫生看病的遊戲,是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的一種途徑。而大人們卻感到難以掌握這類生理知識遊戲的尺度。事實上,看病遊戲的本質不過是過家家遊戲的一種

所以我們大可以放心得與孩子玩醫生過家家遊戲,同時對大一點的孩子,比如3歲以上,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增加性啟蒙的教育,比如通過閱讀兒童性教育繪本,讓孩子了解內衣覆蓋的部位是除了媽媽之外不能讓人碰的;玩遊戲打針是可以的,真的打針必須媽媽在場才可以。

網路圖片

幾種關於打針的口頭禪要改掉

平時管教孩子時,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要避免用「再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這種辭令,這隻會無形中增加孩子對打針的恐懼感。

不要安慰孩子說打針不痛,這是大人善意的謊言,但並不符合孩子的真實感受,會讓孩子對大人在看醫生這件事上缺乏信任感,增長他們害怕的情緒。建議將打針的疼痛感形容給孩子,比如:跟用力拍一下手的疼痛感一樣。讓孩子能有一個正確的預期。

要在就診時表現得過於緊張和心疼家長平和的情緒是孩子最好的良藥。有些愛娃心切的家長過於心疼孩子,自己在就診過程中就表現出擔心情緒,這無疑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你是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克服看醫生的恐懼的?留言告訴我吧。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留言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傑西卡媽媽

2018年6月 於倫敦

[THE END]

*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作者添加白名單*

本文參考資料:

《遊戲力》勞倫斯?科恩(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長牙期特別痛苦,家長正確做好護理很關鍵,別不當回事
准媽媽絕對不要吃的4種水果,為了寶寶健康,尤其是最後一種!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