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怎麼破?杜祥琬倪光南都來支招了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怎麼破?杜祥琬倪光南都來支招了

6月21日下午,「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五位科技界重量級嘉賓發表演講。

沙龍旨在分析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短板,理性認識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而呼籲科技界產業界集中力量奮力攻關。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那些受制於人的核心技術往往被大家所忽視,對此各位科技大咖都會有何看法?我們又該如何擺脫被「卡脖子」的逆境?

應提倡使用國產儀器設備

杜祥琬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最近對「卡脖子」的討論比較多,這不是新問題。歷史上,買不來、淘不來的核心技術常常會使得我們自己下大決心搞出來。反之,買得來的常常自己做不出來。

在我國,尖端儀器設備多半靠進口。這些技術也有人做,但要想走向規模化的應用,中國要有好的生態。例如,應提倡使用國產儀器設備,儘管它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這些毛病只有用才能發現,只有用才能改進,只有用得夠多才能趕上世界最好的、質量最高的儀器。

舉個例子,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台高平均功率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攻關了七年,一直很苦惱不達標,近來在一批中青年的努力下達到了預定指標。儘管不排除從國外買,但是如果我們自己研製成功了、試用了,就要鼓勵各個單位積極使用。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得國產化,但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顛覆性技術要儘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不被卡脖子,也會有互通有無的實力。

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倪光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統有三種,相關評估顯示,國產Linux系統最安全,只有1條風險,Win10最差,8條風險都有,Win7好一點,有6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主張採用國產操作系統,你可能不夠習慣,但從安全的角度,國產操作系統應該大力推廣。

我們的桌面系統被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構)壟斷,但短板補齊需要時間,網信領域軟硬體的發展過程要經歷「不可用」 「可用」 「好用」三個階段。產品經過實用的檢驗,才能在運用中發展成熟。如果永遠不用,永遠不可能好用。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目前國產軟硬體大多已達到「可用」並正向「好用」發展。

建議一些項目進行自主可控的評估。回答三個問題:有沒有第二家供貨商?掌握核心代碼嗎?沒有供貨怎麼辦?我們希望企業所有的產品都應該有備份能力,性能可以沒有國外系統優秀,但可以應付市場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廣泛應用的產品才是成功的

王光秋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天驕航空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我在國內商飛工作五年,對航空領域了解比較多。這個領域不光要有資金,還要有技術積累,像羅羅、GE公司都是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它們還不斷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就更不用說了。

在航空領域,尤其是軍用航空領域,中國還面臨不少挑戰。軍民兩用航發產品和技術出口基於瓦森納協議。一台發動機軟體、原程序裡面的相互關係、複合材料、碳纖維被限制,高性能樹脂,製造、加工技術也被限制,發動機實時監測等些也不許對中國出口。

羅羅公司開發的新技術,風扇、渦輪盤、粉末盤等對我們都有限制。我們現在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研究論文很多,科研成果很多,在應用轉換上,應用我們自己發動機飛的相關報道並不多。

以上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報道不報道,報道多少,是科研進行時,還是科研工作完成時都不重要,關鍵是你做沒做出來一個真正應用的產品,而且要廣泛應用的產品才能夠說明你成功。

論文、專利數量上去了

為什麼創新能力卻沒上去

王革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預測所所長

我們在2013年對1500餘項技術進行的一次調研表明,我國領先的技術195項,並行技術355項,跟蹤技術599項,因此,中國科技水平總體判斷是:三跑並存、跟蹤為主。通過梳理美進口的100項高技術產品,結合我國科技發展和產業發展現狀,我國面臨的主要短板主要集中在製造、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醫藥等六大領域。

為什麼這些年,論文上去了、專利上去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卻沒上去?產業層面,日韓引進和消化吸收的比例約為1比3,高的領域達到1比8,他們在引進時更注重消化吸收,我國引進和消化吸收比例為3比1,引進為主,消化吸收不足;評價體系方面,以創新的質量,創新在經濟中的貢獻導向不足;項目形成方面,技術評價、專利分析等對項目形成前的深入分析不足。

如果國際上技術路徑已經被堵死了,或沒有更好路徑就不應立項。我們正在研究通過新的工具、方法,使我們對未來的一些戰略方向找得更准。

除了這些核心技術,我們還缺什麼

劉亞東

科技日報總編輯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技術亟待攻克,是否有共性原因阻礙了我們發展這些核心技術。我想是的。

首先,我們缺科學的武裝。科學和技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它們之間有聯繫。正是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引,阻礙了我們的技術發展和進步。中國自古以來只有技術傳統,而沒有科學傳統。技術發明靠的是經驗的積累,或許還有靈機一動。而科學發現是建立在系統的研究、專業的訓練的基礎上。

其次,我們缺乏工匠精神。中國人多,但傳統文化里瞧不起匠人,輕視操作和輕視實踐的思想根深蒂固。

再次,我們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浮躁、浮誇是中國科技界的瘟疫。我們很多科研工作者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總寄希望於走捷徑,彎道超車。總結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的經驗,少走彎路是對的,也是應該做的。但是更多情況下彎道超車是偽命題,往往成了投機取巧的代名詞。

來源:科技日報

文字:張佳星 王小龍 劉義陽 岳靚 張聰然

攝影:周維海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和科技界大咖對話中國核心技術之痛,我們等你來!
金庸武俠一對最了不起的師徒 師父是大俠 徒弟也是大俠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