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激光武器成功打靶7000次,剛剛,卻傳來不幸消息……

中國激光武器成功打靶7000次,剛剛,卻傳來不幸消息……

來源:復興軍事

近日,中國傳來一個讓人十分惋惜的消息,中國又一位國寶院士離世,這位國寶院士讓中國在一個領域走向世界之巔,6900多次成功打靶的記錄足以讓中國將其載入史冊,成為後來者的模範力量。

然而很多媒體頭條依舊整天是明星,明星,明星們吃個飯,逛個街,隨手一個自拍就是頭條,真是將軍枯塚無人識,戲子家事天下知!

今天,請大家一起來緬懷一位剛剛離世的老院士——林尊琪院士。

據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發布文章稱,中國著名高功率激光技術專家林尊琪於2018年5月28日在上海華東醫院被病魔奪走了生命,最終定格在76歲。

林尊琪院士

林尊琪,中科院院士、中國激光技術高級專家,用盡生命的大半光陰從事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高功率激光碟機動器和X光激光研究,突破並解決了一連串的科技難題,此外,在激光領域還發明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獲得了多個國家級大獎。

上海嘉定,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神光辦公樓504室,推開房門,案頭上高高疊起的參考文獻和整齊擺放的資料向訪客訴說著這間辦公室主人的執著。可辦公桌上停留的日曆和牆角枯萎的盆栽卻無情地告訴人們,這間屋子的主人再也不會歸來。

不遠處,神光Ⅱ,是由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製、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巨型激光器,集近百台精密光學設備於一身。當八束強激光通過空間立體排布的放大鏈聚集到一個小小的燃料靶球時,在十億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間內,形成聚變反應,可發射出相當於全球電力網總和倍數的強大功率。

不誇張地說,讓林尊琪畢生聚能的,便是這台龐大、複雜的國之重器。在病榻上最後的日子裡,他未曾放下的,還是如同他孩子一般的「神光」裝置。

他的同事,原上海光機所所長、現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主任朱健強說:「如果沒有林尊琪院士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踏實的作風,中國激光聚變事業不會有今天的局面。」

據悉,「神光Ⅱ」裝置進行了數十種極度複雜的打靶試驗,累計成功打靶6900多次,其穩定性、打靶質量、難度係數打破了中國激光史的最高紀錄。

神光激光系統

當今世界正在悄然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林尊琪院士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激光領域頂級人才,恰好為中國在這場工業革命里打下基礎,為中國科學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助益。

此外,激光領域的小步快跑,對中國軍事實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現如今,以激光武器為主流的新概念武器是現在新一輪軍工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是未來戰場上改變戰爭遊戲規則的重要籌碼,這樣中國不會才不會再一次因為科技發展滯後而被西方發達國家百般刁難。

激光武器

就中國而言,目前主要處於加速研製當中並且取得重大突破的有電磁軌道炮、死光A重型戰略激光武器系統、太空強激光武器平台以及低空防禦激光武器等先進性武器,對打擊導彈、衛星、隱身戰機、水面艦艇等重大軍事目標有著非同一般的戰略威懾能力。

林尊琪院士畢生聚能科研,他沒有時間過精緻生活!

林尊琪接手擔任神光II技術總指揮的時候,是一個特殊的困難時期。當時,我國在神光I的技術基礎上開始研製規模更大、更為先進的神光II。在前期研製中,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加大激光的能量上,結果裝置性能一直不穩定,造成元件頻繁損壞,遲遲不能達標。

所以,林尊琪必須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對構造神光II的數百套單元和組件做全面的檢測,從提高光束質量方面著手解決問題。

頂著巨大的壓力,林尊琪作為技術總指揮,對每個技術細節都要求極為嚴苛,科研人員私下稱他「倔老頭」。

林尊琪總在實驗一線不停地與科研人員進行交流,遇到無法說清楚的技術點,他就親自鑽到設備里去看。

對林尊琪來說,周末和節假日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他還是會騎著自己的自行車,每天早上8點多來到辦公室。周末,夫人也會陪著一起來。他坐在辦公桌前鑽研文獻,她倚在沙發上織毛衣,這個場景是陳冰瑤(林院士愛人)記憶里最溫馨的畫面,今時今日,站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她不禁潸然淚下。

「他怎麼會對生活不講究?他實在是沒有時間去享受精緻的生活啊!」眾學生後輩回憶起林尊琪生前往事,不舍與痛惜溢於言表。

他們說,林老師其實很懂咖啡,從口味到器具都有講究,只是他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哪裡還有時間品味;他拒絕一切特殊待遇,辦公室裝修時大家本想為林尊琪裝台電視,但他認為對工作沒用,就拒絕了,辦公室里唯一「搞特殊」的不過是一桶純凈水;林先生之前在英國留學時,燒得一手好菜,可回國後一心撲在工作中,吃飯多在食堂解決,就連夫人也沒有機會鑒賞他的廚藝。

林尊琪的辦公桌(左);周末,他的夫人倚在沙發上織毛衣陪他(右)

「老先生一生真的只為做好高功率激光裝置這一件事,他最大的快樂來自於每一次的技術突破、工程進展。」馬偉新和同事們不約而同地說。「對科研他非常較真。但生活里,最關心大家生活的也是他。」在食堂里打飯,他的桌上總是聚集著最多年輕人,一頓飯往往吃得熱烈、溫暖而又獲益匪淺。

當選院士之後,不少高校想請林尊琪「掛名」,他一律拒絕。他說:「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全部的人生已經交給了國家激光聚變事業。」

林尊琪先後培養了40多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桃李天下。2002年以後,林尊琪把實驗室副主任的崗位讓給了年輕人,對於比較成熟的技術,他讓年輕人自由發揮。他一直強調「研究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要依靠團隊」,遇到項目申報,總把自己的名字抹去或往後挪。

這幾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某某女星的事件刷屏了,很少人關注到我們的科學家們,而28日這位中國國寶院士的去世,更是無人問津。

正所謂科技強則國強,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像林尊琪這樣甘願奉獻終身的科學家們,有了他們,我們才能生活在和平的國土上,在此,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爾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影視圈到底有多黑多臟?看完就知道了

TAG:米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