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挫折真的是生命的養料嗎?

挫折真的是生命的養料嗎?

不同人的生命里,挫折有著或褒或貶的屬性,有的人可以把它轉化為財富,而有的人卻被它碾壓。

前幾天,女兒寫了一篇命題作文《挫折是生命之財富》。

顯然,這個題目已經鎖死了孩子「say no」的空間,女兒窮盡一切方法從網上找事例、警句格言,結合自己考試中的失手以及如何總結經驗教訓等親身事例,一個多小時後,這篇文章就被堆砌得還挺像回事的。

我問女兒,「寶貝,你真的認為挫折是生命之財富嗎?」她聳聳肩,說:「那篇文章是我瞎寫的。」

每個時代都有流行的「正能量」

如果我是她,我可能也會選擇她選的這個基調,寫一篇自己都不想讀第二遍的作文,雖然寫的時候心裡掛著一百個問號。

我們年少的時候,祖國上下一路為領袖齊頌讚歌,為「改革開放」搖旗吶喊、為新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翹首以待,這些主題滲透在報紙的每一個縫隙里,學校的每一節課堂里。

青少年更是不能「獨善其身」,一篇作文的好與壞,與「立意」的高度息息相關,但凡一個同學再不擅長寫作,能在篇首篇尾來上幾句震撼人心的口號,或者用上兩句響亮的時代用語,都會被看作是一篇可圈可點的好文章。

孩子們生活的當下,言論自由了很多,意識形態的影響也沒那麼濃厚了,作文理應成為孩子發表真實意見,展示個人觀點的一種方式,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很多「上乘之作」無一例外的都是充滿了口號式的「雞湯文」。

難怪有些朋友看到我在微信圈裡曬出女兒的作文後,反饋說:好像自己的孩子也剛剛寫了篇類似的作文。

孩子的世界就是真實世界的折射。

互聯網時代下,媒體的形式在推成出新,公共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被社交媒體和各種自媒體分割得七七八八,形式雖然多樣化了,但是內容方面,雞湯文和吐槽大會兩大主角基本佔領了輿論的半壁江山。

對於後者,它的天然「戾氣」已經嚇跑了很多有格調的人,註定難登大雅之堂,混個民間野史就是最好的出路了。然而,雞湯文卻有著陽春白雪的氣質,容易迷倒眾生,自然成為孩子爭相模仿,老師推崇備至的好文章。

我個人不太反感讀雞湯文,但是當雞湯文正在成為一個時代正能量的來源時,尤其當我們的孩子把這種文章當作一種範文和標杆來追求的時候,我感覺有些悲哀。我不禁在追問——為什麼?

沒有信念支持的正能量就像雞湯

不管什麼時代之下,對公認和推崇的人和事,表達質疑都是需要勇氣的,年幼的孩子更不容易。

正能量的話語本身光芒萬丈,堪比打雞血還來勁。

孩子們被這樣的話語吸引,是件讓人欣慰的事,作為家長,我們可能覺得她的一生彷彿已經被劃定在一個安全的範疇內,老師看到孩子有這樣的三觀也是喜上眉梢,而我們整個社會不也在聲嘶力竭地呼喚著「正能量」。

孩子與身俱來的天性,總是向著掌聲和肯定的方向努力的。當我初次讀孩子的這篇作文時,我心裡的確欣然多過疑慮。

有個大學同學看到孩子文章後給我留言:「這種觀點我已經不大認同了。挫折是能摧毀生命的,但是面對挫折,能抗壓,從困難挫折中反彈起就是讓人尊敬的,但那已經是不得已為之。見了不少憎別苦,我更喜歡看花團簇錦,歌舞昇平。」

她的留言瞬間把我心裡的各種問號從禁閉的盒子里釋放出來,我的孩子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把她現在認同的價值觀徹底顛覆了呢,就像我這位曾經學霸一時的大學同學這樣「更喜歡看花團簇錦,歌舞昇平」?

或者,此時她心裡只是迫於迎合我們的價值觀而唱高調,而其實心裡在悄悄地展望著一個花團簇景、歌舞昇平的未來呢?

挫折是生命之財富,但是人的本性是不喜歡挫折的,誰不喜歡寬闊無邊的陽光大道,而偏要走羊腸小道呢?

從不喜歡挫折,不接受挫折到接受,並把它視為財富來對待,這個中間的路徑是多麼蜿蜒曲折的啊!

有多少從人生的摔打中站起來了,回首往事時,對從前的挫折心懷感恩;而又有多少人在人生的摔打中,再沒站起來過,如果你對他說:「挫折是生命的財富!「 他會憤憤地回你一句:」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在不同人的生命里,挫折有著或褒或貶的屬性,有的人可以把它轉化為財富,而有的人卻被它碾壓。

我想這些問題也許某天會在孩子的心中翻騰,或許此時已經有無數浪花濺起,當她和小夥伴的友誼小船不小心打翻的時候,當她考了個不光彩的分數的時候,當她被媽媽爸爸訓斥的時候,當妹妹和她鬧彆扭的時候……

但是,為了迎合,為了認可,也為了完成這篇完全沒有講真話空間的作文,她把那些浪花強行壓下去了。

而我們也習慣了直接把這些類似閃耀著人生智慧的道理填鴨式地硬塞給孩子,而故意忽略了中間存在的諸多疑惑,還有那些血與淚的洗禮和熬煉。而這其實就是一碗雞湯,雖然它有著「智慧「的營養,卻因為沒有智慧源頭的依靠和仰賴,缺乏生命的根基。

它也許能慰籍孩子幾個小時,但是,當他們真正遇到挫折的時侯,這碗雞湯早已經被代謝得乾乾淨淨了,因為它沒有根可以扎在孩子心裡。

缺乏思考能力培養的教育

孩子寫作的過程我都看在眼裡,小小年紀,對網路的運用爐火純青,各種材料的組織也很自然貼切,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她們真的是超越同年齡的我們不知多少倍。

但是,看著孩子這麼「嫻熟」的操作過程,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頻頻見諸報端的中國在美就讀的孩子論文屢次被拒的事情,中國孩子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只能依賴複製黏貼的方式撰寫論文,論文常常被導師打回,甚至因此遲遲不得畢業。

有人認為是因為留學生語言能力不夠強,擔負不起起深度的學術研究,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道德水平低下的一個反映……。

誠然,上面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是,對於此時的我來說,深感我們教育當中的對思考能力的培養太有限了。

我們的思考訓練在哪裡?在題海大戰里、在奧數拓展里、在一場混合著詭辯和講相聲似的插科打諢的辯論里?

我們對思考的認知其實是多麼狹窄啊,尤其是在廣闊的人文知識的培養方面,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不用思考的死記死背。

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和蕪雜斑駁的人類社會,明明存在著無數的變數關係,而為了遷就我們狹隘的認知體系,我們常常把這個多元方程簡化成一元方程來解答,好像我們只要僅僅抓住「挫折是生命的財富」這個道理,挫折就會變成財富。

挫折真的會變成財富嗎?

為什麼在有的人身上,它表現為真理;而在有些人身上,這卻好像是個謬論?

是什麼在驅動著它朝著不同的方向變化?那些把挫折轉化為財富的人有些什麼特徵?這些人的心智模式是一樣的嗎?每種心智模式有差別嗎?差別是什麼?事物的本質和優劣是從我的喜好來評判的嗎?還是以另一個標準來評判?這句充滿正能量的話之後,細細思考,有無數的變數,無數的問號?

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談論美國教育的精髓「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不知道這條中西教育的分水嶺什麼時候能夠被真正逾越?

有位未謀面的微信朋友某天專門找我分享孩子思考能力的培養,她說她每周會用腦力圖和六歲的孩子分享一本好書,我對此肅然起敬!

對我而言,更多的是需要靜下心來聆聽孩子的心聲,帶著好奇和謙卑,在她們這個充滿問號的叛逆期,再一次和她們探究一遍人生,而不再急著兜售我的那點正能量。

你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維呢?

移步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Gtv奇蹟網 的精彩文章:

TAG:7Gtv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