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每一集都震碎三觀,每一集都值五星

每一集都震碎三觀,每一集都值五星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給「懸念」下過一個著名的定義:

四個人圍著一張桌子打牌,突然「砰」地一聲發生爆炸,你除了會被嚇一跳,就沒其它感覺了。

如果在四個人打牌之前,先給桌子下面的炸彈一個鏡頭,那麼觀眾就會為這四個人捏一把汗,這個時候,「懸念」就產生了。

這一「希區柯克模式」,大大牽動了觀眾的心。

今天魚叔要推薦的這部劇,也是如此,從一開始就把謀殺案放在檯面上,倒過來看——

謀殺倒計時


Countdown to Murder

這是BBC出品的犯罪紀錄片,有兩季,共14集

每集一個舉世震驚的謀殺案件。

《謀殺倒計時》別出心裁的地方是,從兇手和被害人的雙重角度,來敘述殺人事件發生前的最後幾天

細緻地分析出兇手的心理,挖掘出他們的犯罪動機。

這些案件中,大多數的兇犯,是受害者熟悉的人,甚至是至親。

有的是受害者的戀人,有的是受害者的鄰居,還有的是受害者的孩子。

基於這種親近的關係,有些受害者在遇害之前,就有了很強的預感,並將這種恐懼寫進了日記。

或許看完這部劇,你會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殺害,以及,避免成為下一個心理扭曲的兇犯。

魚叔先來說說讓人極為震驚的連環殺手,尼爾森

就是這樣一個溫文爾雅的男人,竟藏著一顆極度邪惡的靈魂。

他在被捕前,共殺害了15個無辜的人,其中最小的只有14歲。

匪夷所思的是,他還和第一個被害者的屍體,一起生活了8個月。

這是有多變態啊!

在和屍體相處8個月後,他開始分屍,再煮爛,最後丟進下水道。

這套處理屍體的手法,一直延用到第15個被害者身上。

直到因為下水道的堵塞,才被曝光。

這個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殺人狂魔,是在戀人離開他之後開始起殺心的。

一切還要從他的童年說起。

尼爾森4歲那年,父母離婚。

母親搬離了這個家,父親是個酗酒成性的浪子,長期不在家,所以他大多時候跟著祖父一起生活。

6歲那年,祖父突發心臟病去世,對他造成了嚴重打擊。

因為至親的離去,性格變得孤僻,無法再和其他人建立聯繫。

而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看到了祖父的屍體,也對他產生了長期的影響。

長大後從事過兩份工作,廚師警察,這為他後來處理屍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從事警察期間,就有人發現他行為怪異,經常在太平間里對著屍體打飛機

一年後,被同事舉報的尼爾森結束了警察生涯,獲得了一份公務員的工作。

28歲了,依舊沒有朋友,被孤獨感包圍。

直到遇到了無家可歸的蓋里琛

他把蓋里琛帶回了自己家,開始了兩年的同居生活。

每天下班都有人在家的感覺,讓尼爾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然而這樣的生活只是基於互相需要,並不穩固。

很快,他們的感情就出現了危機,蓋里琛離開了。

再次陷入孤獨的尼爾森,進入了「謀殺倒計時」

他來到酒吧,遇到了14歲的少年,斯蒂芬。

斯蒂芬這天剛看完搖滾演唱會,由於路上寒冷刺骨,他別無選擇,進入了就近的一家酒吧避寒。

尼爾森走近了這個看起來瑟瑟發抖的少年,並給他點了一杯酒。

相談甚歡之下,尼爾森把他帶回了家。

並把斯蒂芬灌醉,在他醒來之前,將其勒死。

又將斯蒂芬的頭按進了水中,以確保他死得徹底。

在尼爾森心中,只有這樣做,斯蒂芬才不會像蓋里琛一樣離開自己,才能永遠陪在自己身邊。

對屍體有特別癖好的他,並沒有立刻分屍,而是和屍體相處了8個月。

他把斯蒂芬的屍體,放在家裡觸手可及的地方,像跟情侶一樣聊天,自慰。

直到腐爛。

然後在分解屍體,把肢體放在花園中的篝火里,燃成灰燼。

經歷了第一次殺人的快感,尼爾森再也停不下來。

又連續殺了11個人,以同樣的方式處理屍體。

後來搬了家,住到了頂層。

無法像之前一樣,在花園裡焚燒屍體。

而是通過肢解,將肉衝進廁所,骨頭裝進黑色塑料袋,扔進垃圾桶。

但因為新房子獨特的排水系統,使得整棟樓的排水都出現了問題。

而排水工的到來,也使得尼爾森慘絕人寰的行徑,得以暴露。

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因為1965年之後,英國已經停止執行死刑。所以,尼爾森最終只被判終身監禁。

不過,這個極度危險的變態,總算再也不會出現在大街上了。

和尼爾森一樣臭名昭著的,還有紐沃爾兄弟

兩兄弟有著非常體面的職業,哥哥是軍官,弟弟是金融家。

在警察得出最終結果前,壓根沒有人懷疑過他們。

然而就是他們,製造了英國最震撼的雙重謀殺案——

弒殺親生父母。

紐沃爾兄弟的父母,熱衷於享受中年生活。

他們要麼出海遊玩,要麼去西班牙度假。把兩個兒子留在澤西島,由姨母照顧,幾乎全年不在孩子身邊。

因此,紐沃爾兄弟覺得,整個童年都被父母拋棄了。

他們因為父母養育自己的方式而憎恨父母,而在父母大量揮霍掉財產,以致於無法繼承的時候,這種憎恨達到了頂點。

導致痛下殺心,直到多年以後口誤,才得以暴露。

《謀殺倒計時》聚焦的時間線,就是謀殺案發生的倒數幾天里

觸發每次謀殺的深層原因,都會在紀錄片中,戲劇性地重建。

獨家的目擊者口供,結合當事人的親朋好友,以及警察、專家的評論,一一再現。

這部刑偵紀錄片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答案從最開始就告訴你了。

兇犯動了殺心的那一刻,倒計時就開始了。

每個致命的細節,都通向了最後殺戮的瞬間。

最近,國內發生了不少惡性兇殺事件,陝西米脂殺人案、滴滴司機殺人案、張扣扣殺人案……

輿論中湧現出一種聲音,不要報道犯罪分子的經歷、心理和殺人動機

理由很簡單,別試圖去理解犯罪分子的殘暴成因。

我們來看《謀殺倒計時》,那些殘暴至極的兇手,往往有著極為不幸的原生家庭。

兒時的不幸,為最後的惡行埋下了種子。

那麼,我們應該拒絕這種紀錄片嗎?

當然不是。

報道犯罪分子的經歷,並不是為了讓人同情他們

而是儘可能防範類似犯罪分子的滋生。

死刑或許不足以震懾那些扭曲的變態,那麼,最好從一開始就讓這個世界不要結出變態的種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上半年口碑第一好片,終於等到你!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