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什麼是海派傢具?

什麼是海派傢具?

一談到紅木傢具,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兩代的宮廷傢具,似乎看不見帝制王朝結束後,還有民國這樣的一段當代歷史的連接。

民國時期傢具的發展和興起,往往被大家忽略。然而,作為明式、清式傢具文脈的傳承,民國海派紅木傢具不僅風靡了20世紀前葉的上海,而且引領了中國傢具變革的潮流。

— 1 —

初識「海派傢具」

早在1291年上海建縣時,上海的傢具製造業就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規模;至明代,隨著江、浙地區經濟的繁榮,上海傳統傢具製造業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成為蘇式傢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孕育海派傢具提供了土壤。

1842年上海開埠後,西式傢具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漸漸進入上海上層社會的生活當中,由起初的海外購入發展成後來的本土仿製,並在仿製的過程中混入了許多中國傳統傢具和上海民俗傢具的內容。

1864年以後,雖然上海租界的人口主要是華人,但隨著西方工商人士紛紛來滬辦業經商,並在租界陸續定居。

有的隨家屬一起帶來了他們西方傢具,有的通過洋行購置進口傢具,有的則是提出樣式和要求來滬定做傢具。

孫中山在上海香山路故居的書房

進入20世紀10-20年代,中國發生了新文化運動和國民革命,中國人開始剪辮易服,隨之而來的是家居革命,西式家居受到追捧,供不應求。

30年代開始,普通中國傳統家庭也開始大量接受西式傢具,當時較為富裕的階層,追求款式富貴,雕刻紋飾多為花卉和果實圖案的,由中國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傢具,這就是上海傢具。

位於上海黃浦區(原盧灣區)太倉路新天地北里的石庫門屋裡廂博物館裡陳列的海派風格的梳妝台

隨著各西式傢具店不斷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傢具的逐漸成熟,到了三四十年代,由於工業技術的發展,海派傢具迎來了最輝煌的時期。

上海的紅木器行業分兩大類,一類是嫁妝業,專制大件紅木傢具,另一類為小件業,專制各式插屏、盆架、座子等。所用木材除紅木外,還有來自暹羅的花梨木、香紅木,也有紫檀。

至民國初期,上海紅木行業已合計有百餘家工場,人都集中在老西門至新北門一帶,產品除本庄外,還分西洋庄與東洋庄。其時業主多為揚州幫。

由於名木成本很高,當時上海紅木業除實力雄厚者,—般紅木業主限於資金不足的原因,通常由商店或用戶墊本委託加工下製造。

「海派傢具」風格代表了典型的「民國傢具」,據記載,當時上海的南市一帶有大小紅木作坊近百家。

蘇州的大批傳統傢具製作藝人為了生存,紛紛到上海謀生,後來回到蘇州繼續從事傢具製作,從而將「海派傢具」風格帶回了蘇州,波及、輻射到周邊地區的傢具製造業。

— 2 —

「海派傢具」的形成

蘇州是古典傢具重鎮,蘇州緊鄰上海,近代「蘇作傢具」風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受當時「海派傢具」新潮觀念影響。

為迎合人們新奇追求時尚的心態,在傢具風格上蛻變了原有的特徵,模仿「海派傢具」風格,可見當時海派傢具影響力之盛。

但是在模仿的過程中,「拿來」以後,在接受其造型的前提下,再次「中西合璧」後本土化。

第一是傢具用材上注入傳統理念,以明清時期流傳的紅木等材質為主,而不屑於正宗「西洋傢具」 用材的核桃木、柚木;

其二是製作技藝上的歸宗,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榫卯結構和傳統製作技藝,顛覆了明清時期形成的傳統傢具的造型風格,但沒有完全西化。

在世界現代傢具發展史上出現過三次中西風格大融合,在這期間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傢具作品,比較著名的就是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中西風格傢具和民國時期的海派傢具。

上海本就是兩種文明的會和,出現中西風格融合也在情理之中。進入30年代後,上海中式和西式傢具並存而且各具特色:

一方面,西式傢具在上海傢具作坊的製造過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

另一方面,中式傢具在模仿西式傢具的同時也不乏創新。

海派傢具沒有西方古典傢具的那種豪華氣派,它造型較為靈巧,線條較為簡潔。海派傢具也沒有西方古典傢具的精雕細琢,它雕刻比較簡單,紋飾比較單薄。

有一些海派傢具是純粹的模仿西方傢具風格,而有一些傢具是借鑒西方傢具風格再與中式傢具相結合進行創新而成就的全新風格。

海派沙發

「海派傢具」風格,不是「西洋傢具」,也不是中國傳統傢具,它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體系以及時尚的風格,具有獨特的典型特徵。

— 3 —

「海派傢具」的特點

海派傢具最主要的特色是,注重傢具的實用性,強化傢具使用的功能性。

例如大衣櫥、五斗櫥、床頭櫃等;除卧室傢具外,還出現了各種功能的以實用為主的新傢具,例如轉椅、寫字檯;大餐桌、玻璃櫥等,頗受市場歡迎。

在材料結構上,海派傢具保留了傳統紅木傢具的工藝特色,首先是用材考究,其中交趾黃檀是首選,花梨癭常用於鑲嵌;其次是結構嚴謹,仍保存著傳統的榫卯結構和攢邊打槽的做法。

民國 紅木鑲癭木博古櫃

在造型雕飾方面,海派傢具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西式中作型。整體採用西方傳統傢具的款式和功能,在結構形式和加工工藝方面則保留了中式傢具的特徵;

中式改良型。在主要形態方面仍以中國傳統傢具為主,而在功能、尺寸以及裝飾方面則進行了西式的改良;

中西合璧型。傢具的形式、功能、裝飾等都是中西文化折中的表現,利用傳統紅木傢具的材料與工藝開發時髦適用的新式紅木傢具。

然而,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海派傢具,它們都不同程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傢具的諸多特點。而隨著現代生活模式的形成、傳統文化觀念的改變,對傳統傢具功能的改良與發展也是必然。

「以傳統的傢具技藝為基礎」,但在造型理念上「以海派思維為特徵,迎合當時的潮流」,形成了有別於明清傢具的造型。

高檔傢具非常講究木材質地,海派傢具基本以紅木、花梨木為材質。與西式傢具所用的白木相比,紅木具有材質硬實、持久耐用的特點以及「根深蒂固」的視覺審美優勢。

海派傢具以「西」為體,以「中」為用,用材考究、結構嚴密,是中國古典傢具的謝幕之作。

— 4 —

後 記

雖然海派傢具存在於華夏大地的時間很短,僅有不到四十年的時間,但在我國傢具的發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濃彩。

沈嘉祿 《尋找老傢具》里提到:

一襲長滿虱子的織錦緞旗袍——張愛玲這句妙喻成了上海人追求生活享樂、並夾帶著一絲哀愁的現世寫照。

1912年上海《申報》中的《做上海人安得不窮》一文指出:

以前家中陳設不過榆木器具及瓷瓶銅盆,已覺十分體面。今上海人紅木房間,覺得尋常之極,一定要鐵床、皮榻、電燈、電扇才覺得適意。

海派傢具用材考究、結構嚴密,強調舒適和實用,追求名貴和身份。

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家具行業幾乎停滯。1939年初由於戰爭西移,上海租界成為「孤島」,局勢暫時穩定。庫存的紅木傢具賣完了,卻無原材料可用。

為了生存,傢具店一方面收購舊傢具,修理油漆再賣出。另一方面,把收購進來的舊紅木傢具拆料改制,如把舊紅木方台拆開來,把台腳和台挺等厚料批成薄片,再把這些紅木薄片用黃魚膠和丁了膠膠合在白木料上,做成包紅木傢具出售。

1949年以後,海派紅木傢具並沒有消失,而是長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並且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而繼續發展,迅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又被稱為「新海派」。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古典傢具研究重大錯誤——「鐵力木」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