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社會新聞:有人強買民炭

大唐社會新聞:有人強買民炭

賣炭翁

作者: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本文為錄音轉文字,聽音頻請點擊文末鏈接】

看《賣炭翁》,不能當做一首詩。而是一則發生在大唐首都的社會新聞,目擊者白居易用流暢的現場報道,為我們發來了1200多年前的新聞熱線,直到今天還能引起我們對社會不公的深思。

賣炭翁是什麼樣的人,他的遭遇為什麼被大家同情,而白居易又為什麼把這件事情記下來,而且又被傳頌千古呢?

可能大家都會說賣炭翁是窮人,窮人的東西被當官的強征了,所以引起了白居易的憤慨,也讓後人同情封建壓迫下的人民。這當然大體是正確的,不過很多細節要從詩歌里去讀出來,特別是要讀出詩歌里沒有寫的,才能理解白居易的功力。

賣炭翁是不是窮人?兩鬢蒼蒼十指黑,可憐身上衣正單,這模樣當然不可能是富貴人家。不過,跟赤貧階層去比較,賣炭翁的身家可能並不算窮。

你看他,一車炭、千餘斤。唐代一斤,是多重?根據開元通寶銅錢十個一兩的標準來計算,唐代一斤就是今天的680克。千斤炭就是680公斤。即使放到今天,這些炭也價值兩三千元,而在唐代中期的冬季,這更是一筆價值不菲的物資。

長安是當時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對於木柴和木炭的需求,十分巨大,而且價格波動厲害,所以才有了「心憂炭賤願天寒」。然而,炭價相對底層人士,從來都是不賤的。柳宗元在《行路難三首》寫到:「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那時候,用得起木炭的人家非富即貴。木炭甚至作為官員福利的一部分,由公家按照級別定量發放。

一生窮困的孟郊就因為無錢購買取暖物資,經常在冬日寫詩嘆寒。孟郊曾寫過一首《答友人贈炭》感謝朋友在冬日為自己送來木炭取暖,「青山白屋有仁人,贈炭價重雙烏銀。驅卻坐上千重寒,燒出爐中一片春。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所以後人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個炭等價兩倍烏銀,可不是什麼便宜貨哦。

正是為了保證長安的木炭供應,唐玄宗的時候,朝廷特別增設了「木炭使」的職務,專門負責購買、燒制木炭,供給長安皇室和官員使用。唐代最繁榮的西市裡有專門販賣木炭的商店,還有許多炭商將炭放在牛車或驢車裡,或者直接背在背上走街串巷地叫賣。所以,大批的採購造就了燒炭賣炭的職業人群,形成「客滿燒煙舍,牛牽賣炭車」的木炭產業鏈。

正是因為有源源不斷地賣炭者,才使得大唐貴族們在冬季仍能安居長安,吟詩賦閑——「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到處爇紅爐,周回下羅冪。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你看,到處設置了燒炭的紅爐,貴人家裡在大雪天還能熱到流汗。

所以木炭真是好東西。白居易就是木炭的堅定擁護者,他說理想的生活就是:「瓶中有酒爐有炭,瓮中有飯庖有薪。」他年紀大了以後,退休居住在洛陽,冬天最大的愛好就是在暖爐邊睡覺。他寫下《別春爐》,詩中說自己和爐子「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為了能和暖爐長相廝守,竟希望天公「長遣四時寒」,讓寒冷的日子再久一些。

#唐代銅暖爐極為豪華

暖爐畢竟是有錢人家用的,家境一般的人,買不起銅暖爐,又需要生火取暖,便常會在自己家的屋子裡挖一個深坑,在坑裡推滿木柴,點火取暖,稱為「地爐」。晚唐詩人皮日休寫到:「山客地爐里,然薪如陽輝。松膏作滫瀡,杉子為珠璣。響誤擊刺鬧,燄疑彗孛飛。傍邊煖白酒,不覺瀑冰垂。」地爐當然比不上銅暖爐精緻,但全家圍坐在地爐邊,或煮湯或燒水,在冬季也是極大的享受了。傳統日本式民宅至今還保留了地爐間,唐風的影響可見一斑。

#唐式地爐在日本還可看到

燒炭的過程也不簡單。長安城的木炭來源主要是城南終南山上的樹木,當時終南山上除了隱士之外,就數樵夫最多。王維的《終南山》詩中說:「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而「伐薪燒炭南山中」,更是直接指出賣炭翁來自終南山。燒炭的炭窯都是隨用隨建。燒出一斤木炭需要消耗5到7斤木材。千餘斤炭就是3到5噸的木材,賣炭翁的砍柴能力相當可以。

#炭窯

再看賣炭翁的運輸工具——牛車。車不稀奇,牛珍貴。牛力大而性情溫順,所以一直是古代的重要生產工具。千餘斤木炭,超過了今天所有轎車的運輸能力,但是一頭牛加上簡單的車架,就能運送一噸的物資。牛車的缺點是走得慢,古代牛車滿載後一天行程不超過21公里,空車可走30公里。

正因為牛車的性價比,直到1958年,我國正在搞大躍進,有的地方運能趕不上鍊鋼的需求,還提出大力發展牛車運輸,用牛車發射運能衛星。

牛的價格,也一直是古代經濟的晴雨表,壯牛從來都是價格不菲。所以,能夠用牛車一次販賣千斤木炭的賣炭翁,至少是批發商層次,已經不能算一般的小販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賣炭翁的遭遇不值得同情。作為一個普通勞動者,他的勞動成果是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不說經歷了砍柴、燒炭的艱辛,尤其燒炭還是一個很危險的工作,毛主席在延安的衛兵張思德就是燒炭時候犧牲的。就看賣炭翁的運輸過程,就可知道多麼不易。

終南山距離西安市25公里。今天的西安差不多相當於隋唐長安的中央部分。所以賣炭翁運炭到長安,以牛車半載負重計算,大概需要提前大半天出發。也就是如果要在日已高的時候到達長安西市,按照午時開市的習慣,前一天下午5、6點就要從南山出發了,要在冬天連夜走上整整18個小時。

#從終南山到西安城南看似近走來遠(攝影師@劉帆/星球研究所)

#賣炭翁應當是從南門進城到西市出售木炭(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那麼賣炭翁被強買後,得到了什麼?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裡我們要分清楚,宮使不是城管,沒有沒收賣炭翁的木炭和牛車,而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流程,支付了報酬,並且借用牛車送炭入宮。否則就不需要系向牛頭了。

綢緞絹帛在唐代是合法貨幣,但是半匹紅綃一丈綾的價值卻很難配得上千餘斤木炭。不然白居易也不用寫這首詩啦。紅綃相當於半透明的紅紗,跟綾都屬於用途單一的高檔絲綢,在冬季壓根用不上。對賣炭翁來說不但沒用,還很難轉手出去。可以想像,賣炭翁拿著半匹紅綃一丈綾,必然是欲哭無淚。

其實,賣炭翁的遭遇還不算最差。畢竟宮使大人是拿著紅頭文件辦事,還付了報酬。更多人碰到了城管式執法,直接沒收。鬧出人命的事情也不少。難道當時的皇帝不知道這些弊端嗎?知道,甚至還處罰了一些出格的宦官。但宮市還要繼續辦。皇帝嘛,就是那麼任性。說到底,皇帝才是宮市的最大得益者啊。

回到這首詩上。白居易用幾乎白描的手法,不帶任何評論,還原了一起強買事件的前後。以兩鬢蒼蒼翩翩兩騎,以塵灰煙火黃衣白衫,以惜不得為高潮,以充市值為結尾,一步步鋪墊了從賣炭得錢何所營回車叱牛牽向北的巨大落差,最終形成千萬人讀來千古同感的悲憫和憤慨。

所以說,不幸的人各有不幸。儘管賣炭翁其實算不上當時最慘的底層人民,然而在一支妙筆下,能夠把賣炭翁原本普通的不幸放大,從而引起他人的共鳴。白居易的白描現實主義,很類似巴爾扎克的手法,帶我們從筆端走進了中唐的世俗生活。

最後,說一下白居易。這個擁有超牛名字的詩人,留下了諸多事迹。有意思的是,他前半生志氣居易,後半生恬淡樂天,活出了自己名字的內涵。居易,源於《禮記·中庸》中「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字「樂天表示「樂天安命」。老白一生寫詩3000多首,比李白杜甫加起來還多,是唐朝當之無愧的寫詩大魔王,詩魔or詩王。

《賣炭翁》收錄在白居易《新樂府》,這一系列寫於806-820年。綜合《賣炭翁》的描述,寫這首詩的老白很大可能35歲左右,也就是他擔任左拾遺的時候。這個官職很巧合,也是杜甫當過的官,工作內容就是報告輿情,給皇帝提意見。《賣炭翁》這首詩很顯然,是白拾遺用另一種形式,向皇帝提出的批評。

#《妖貓傳》里的白居易有點憤加二

當然那個時候,老白還只是小白,還有著憂國憂民的銳氣。這位詩魔同樣是風流種子,要不然也不會去寫《長恨歌》。你看他寫的美人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再看看大神李白寫的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詩都是好詩,但是小白畢竟不是李白,我覺得少了點仙氣,蘇東坡說他俗,不是沒有道理,字字到肉,太接地氣啦。

#還是《妖貓傳》,一個狂派李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游日 的精彩文章:

TAG:自游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