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所謂的成長,只是強有力的迷茫

你所謂的成長,只是強有力的迷茫

微博、豆瓣、簡書:@芒來小姐

我的大學文學老師,是個正兒八經的「作家」。有一次他負責的作協內部刊物需要稿子,我寫了幾篇給他。老師非常嚴肅的點評了我的作品,並專門為此請我吃了個飯。

我當時無意成為作家,他挑了一堆錯誤,我都沒有改;教了一堆文學知識,我都沒聽進去;他說了一堆這個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只認可1/3。

我的稿子發表了幾期,有一次刊物的稿費過了一個月還沒有到款,我打電話到財務部詢問了一下情況。第二天,老師打電話來把我狠狠批評了一頓。

「你會不會做人?作協怎麼可能拖欠你稿費呢?你打什麼電話呢?我發現你這人真是很不靠譜!」

我有點懵,電話里很客氣的接受了批評,心裡很不服氣的想:他大概是個傻逼吧?

我把這件事和幾個朋友說了說,有人告訴我:你確實不夠靠譜,你要提高一下情商;有人說:你的老師做慣了教育者的角色,你要理解他的立場;也有人質疑我:你會不會搞錯他的意思了?

總之,我應該檢討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認為別人很傻逼。

我開始下苦功,在寫作上發憤圖強,網上發表的文章有了一些關注,開始有出版社找到我,我有機會出版自己的書……我偶爾會發消息給老師,告訴他我的進步,但他一次都沒有回復我。

後來我也沒有繼續聯繫他,幾年之後,我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了解到這個老師的情況:他仍然在原有的崗位上教書,幾十年如一日,寫作上沒有新作品。之前聽說他要出版書,後來也沒有下文。

時隔幾年,我對這個老師下了一個決定性的看法:他果然是個傻逼。

這看法和幾年前我的看法一模一樣,只是,這一次我不想再修正它。

心理諮詢中,偶爾會遇到「去個性化」的來訪者,把自己的個人意識淹沒於團體中。

這些去個性化的人最大的特徵是,沉迷於自己的「社會角色」,他們或許是父親、兒子、商人或者明星,整日奔波忙碌於做那些團體期望他們做到的事情,但當你問他「現在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他的心裡沒有答案,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而自己應該和他們一樣。

前兩天和網友聊天,聊到大學語文老師,我說:「說起來他還是帶我走進寫作這條路的人,但他太傻逼了。」

網友批評我,怎麼能對自己的老師嘴上不留德呢?

我說:「我說過的每句話都是經過思考的,如果我認為某個詞此時此刻不該說,我就不會說,但我不會放棄我自己的判斷。」

社會角色的威力是相當強大的,它甚至會帶走我們的身份認同,讓我們變成正在扮演的角色本身。

無論你是一個個性多麼強的人,團體對一個人的影響力幾乎是決定性的,如果團體要求你剋制自己說真話的慾望,那它幾乎99%都會成功。

剩下1%的可能性,是你敢於說真話的衝動蓋過了一切團體給你的壓力。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並不是腦子有多活絡、知識多豐富,能力多學霸,而是敢於說真話的衝動就是能蓋過團體給予的壓力。哪怕他當時什麼也沒想,只是筆直的覺得「這樣活比較爽」,他的見解和判斷,都要比盲從的人來得更有意義。

最近這兩年,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成長」、「勵志」、「逆襲」的故事,大V們輪番上演一出出精彩的「人生贏家」大戲,每齣戲里都有我們渴望卻沒有的東西。

一開始我也曾為這些故事熱血沸騰過,後來我發現,比起催人上進,他們更容易讓普通人產生「代入感」,彷彿自己加入了某種團體,你和你的精神偶像共享某種特質。

在你看來,他就是你成功後的模板。你無需費力氣努力,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是他們,成功的優越感就朝你湧來。

這種崇拜和模仿,導致人們賦予了團體太多的「絕對性」。比如「絕對正能量」的偶像,他們的人設總是帶著「絕對正能量」的前提,人都有負能量,但明星不該抱怨。

認可團體的「絕對性」,你當然會得到人群的認可和接納,但你恐怕不知道,你加入團體越久,你的生活越是混沌;你越清楚自己該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越容易忘記自己到底真正喜歡什麼。

當你想要說一個人很傻逼,卻認為這個想法太負能量了,要摒棄。你不見得多正確,但你放棄了做自己的權利。做自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相信自己的閱歷總結得出的經驗,必然有與他人不同之處,但依然有價值。

這個時代變化很快,前兩年我們說一個辭職的人「說走就走」,這兩年就變成了「很佛系」;幾十年前硬挺陽剛的壯男,這兩年變成了「傻直男」。

一個接受得了變化的人,自然會去挑戰、去冒險、去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一個無法接受變化的人,會選擇隨波逐流:雖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只要變得跟大家一樣,總不會錯。

事實上,大錯特錯。

我特別喜歡聽別人對我說:你跟以前不一樣了。

如果他有時間,我甚至很願意聽他講我變了哪些,聽他批評我變得有多厲害,聽他吐槽我現在的變化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那樣我才會知道,我到底走得有多對。我甚至認為,我與罵聲走得越近,我與這世界前進的腳步越持平。

相對的,如果我做出的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如果我的判斷參考了大多數人的判斷,如果我喜歡的東西滿大街都有人喜歡,那麼我一定哪裡出問題了。

隨波逐流者早晚會迷失在大海上,習慣了漫無邊際的漂泊,手裡的指南針就會變成廢品。即使你每天鍛煉、用力划槳、往人群聚集的地方邁進,最後也不過是一群失去方向的人一起迷茫而已。

你的個性就是你的指南針,它跟你的腦子一樣,長時間不用,遲早會進水。

在你接受別人明智的建議之前,不要太聽別人的意見,如果你認為某些人是傻逼,你不一定對;但在環境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判斷,你一定錯。

我從來不敢小看那些我認為很「傻逼」的人,我相信他們身上一定有我缺乏的東西,但我更不敢小看我這麼多年的生活閱歷,它給我帶來的判斷,適用於我的一生。

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當你想要說「不」,任何人都不能讓你說「好」。

是的,任何人都不能。

-END-

2018年6月22日 |芒心說·第5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芒來小姐 的精彩文章:

男人是否深愛你,這五個表現最明顯,根本騙不了人!
女人,這三點上「弱勢」一點,婚姻生活更幸福!

TAG:芒來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