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般迷人的風采,裊裊多姿

萬般迷人的風采,裊裊多姿

早上吃罷飯,妻晨練還未回還,太陽已出,春風和煦。想著今年春來還未去野外,不如趁此到郊外走走。

說走就走。出門沿亞武路、新華東路直奔斷密澗河。學校門前的櫻花已「千朵萬朵壓枝低,」路旁的垂柳也已「萬條垂下綠絲絛。」可見,春風無私到天涯,一夜吹進你我家。

到新華路東頭沿河西岸穿長安路,想看看銀水湖。過了彩虹橋一看,枯水期,河床袒露,荒草萋萋。岸邊堆滿了建築垃圾,河堤路還在規劃中,不知何日建成。在草路小徑沿岸而行,碰見一村民,正在看新栽的核桃樹。我說,你在這栽這核桃樹,能等到結核桃嗎?嗨,這哪是養老的兒呀?!栽這還不是,啊,你懂的。呵呵。旁邊還有幾小塊田,稀稀拉拉的蘋果樹還在返青,幾株杏樹已杏花白地與枯河床、垃圾堆成強烈反差。

還想去看看新修的大橋。可走到跟前,才發現建築工地把路堵住了。隔柵欄瞭望,動靜招來看場狗狗的狂吠。又到岸邊,沿護欄又被封了一段,還是過不去。算了,回返。到了水閘處,水泥閘門上有二十公分寬,直通對岸。下去踩上,雖高不過三米,但我有點恐高,左右又無扶手,試晃了幾回,還是作罷。翻過護欄,原路返回。

折騰了一陣,熱渴難耐,找一塊石頭坐下稍息,忽然想起「採風」一詞。

古代稱民間歌謠為「風」,如《詩經》中的《風》就是十五國的土風、民謠,經潤色後的「十五國風」,所以搜集民歌的活動稱為「採風」,後來「採風」二字泛指對風情風俗的採集。

既然有「風」,且多為「土風」,或俗或雅,或粗鄙或細緻,非有人采之潤之集之不可,否則「諸侯不貢詩,天子不採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詩》可以不續乎!」(隋王通《中說問易》)也就說,為政者需要體察民情,而最能表達人們情感的歌謠就是民情的自然寫照,若不理不睬,那麼《詩》何以得到延續。

古人又云:「勢必窮而後工」。「蓋窮則語多感慨,易於見長耳。若富貴中人,既不可憂貧嘆賤,所說者不過風雲月露而已,詩安得佳?苟思所變,計惟有出遊一法,即以所見之山川風土物產人情,或當瘡痍兵燹之餘,或值旱澇災聳之後,無一不可寓之詩中,借他人之窮愁以供我之詠嘆,則詩亦不必待窮而後工也。」(清張潮《幽夢影》)其中的借他人之災聳、窮愁、瘡痍、兵燹等當不可取亦不可因詩而希望別人怎樣,除非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親身經歷,否則也不會有「文章憎命達,哀怨起騷客」之說。至於說「孤憤」「國家不幸詩家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等等那都不是常人所能遇到的,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希望的,但其中的「出遊一法」頗似或者就是現在的「採風」。

對「出遊一法」,又分得意之游,失意之游和無意之游。「得意之游,不暇作詩;失意之游,不能作詩。苟能以無意游之,則眼光識力定是不同。」(清倪永清語)這種「採風」是自發的,隨意的,漫不經心地,也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常人所不能發現的,思考常人所不能思考的。現在團體組織的有目的的專題採風則另當別論。但也給我們採風提了個醒:在未遇到或未了解對象之前,不要帶著模式、框框去套,入模入框者采之,不入者棄之,那所采之風必不是自然之風。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設身處地體察民風民情民意,體會風土人情公序良俗,感同身受之後,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潤色之後,為我所用,為眾所詠;方助風清,方助氣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50.古詩文意象解讀之雁
蘇教版《母親的恩情》同步練習,附答案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