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教程:梅花花朵的畫法與顏色調配

梅花三弄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05:04
本素材摘錄自科學普及出版社《學國畫 中國畫技法普及教材 7 梅花表現技法》,傅世芳著,分享其中的部分內容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花朵的畫法和禁忌
1.勾圈法
用小楷羊毫或小細狼毫筆,以中鋒淡墨,勾圈梅花的種種姿態。梅花花瓣為五齣,花瓣似圓非圓。用筆要有頓挫、虛實變化,切勿呆板。勾圈法又分單勾和復勾,一筆圈出一個花瓣為單勾,兩筆勾出一個花瓣為復勾。
勾圈花的種種姿態。
2.點厾法
點厾法亦稱沒骨法,用大白雲筆,蘸適量顏色,藏鋒側入,一筆一瓣,五筆畫成。每瓣不宜太圓,五瓣應有大小、深淺、濃淡之分。花心處留出空白,最後點蕊。
3.先勾後點法
筆鋒蘸適量淡墨或顏色,用勾圈法畫出五瓣花形,干後用點厾法在輪廓線內填色,不要填滿、填死,略有缺色處,更顯花形活潑生動。
4.先點後勾法
筆蘸顏色(紅、綠、黃、赭均可),水分不宜過大,用點厾法畫出五瓣花形,待半干時,換用另一支細毫筆,蘸淡墨或較重顏色,用勾圈法圈出花瓣,用筆要靈活、勁健,最後點蕊畫成。
5.點滴法
用大白雲羊毫筆,飽蘸顏色(紅、綠、黃、赭均可),筆不觸紙,筆鋒垂直於畫面,離紙面約15至20厘米,手執筆懸空做上下戳點抖動,使顏色自然往下滴落,並在紙上形成若干個大小疏密的圓點、形似花瓣,待半干時用重色勾圈點蕊,最後穿枝成畫。
6.勾蕊點蒂
正面花的花蕊外輪廓為圓形,側面花蕊外輪廓為扇形。每根蕊絲畫的要有力度,蕊頭錯落點成,形似「椒珠蟹眼」;花蒂即花朵與枝幹的連接部分,形似丁香頭,側面花蒂三筆畫出,先畫中間花柄,左右各點一筆;背面花蒂六筆畫出,先畫花萼(也稱花托),五筆點成,從五點中心引畫出花柄。
7.畫花禁忌
畫花瓣和花蕾時忌長、尖、規圓;花形忌內實、外散、毛邊、離心、燥筆;用色忌太膩、太火和臟色。
畫梅的用色調配
1.單色梅花
用一種顏色畫出的梅花叫單色梅花。調色時水分不宜太大,畫時可用大白雲笑蘸色直接點畫出。圖中所示為單色紅梅和單色綠梅。
2.複色紅梅之一
由兩種或幾種顏色調和而成的顏色叫複色。複色紅梅可用白色加硃砂加曙紅調成淡紅色,其調配比例為6白色3硃砂1曙紅。然後用大白雲筆蘸適量淡紅色,再用筆尖蘸少許曙紅,即可畫出色彩沉穩、立體感強的複色紅梅。
3.複色紅梅之二
硃砂加白色調成淡紅色,其調配比例為6比4,畫時先用筆鋒蘸淡紅色,筆尖蘸濃硃砂,即可畫出以硃砂為主色調的複色紅梅。
4.複色紅梅之三
大紅加白色調成淡紅色,其調配比例為6比4,畫時先用筆蘸淡紅色,筆尖蘸濃大紅色,即可畫出以大紅為主色調的複色紅梅。
5.複色紅梅之四
胭脂加白色調成淡胭脂色,其調配比例為6比4,畫時先用筆蘸淡胭脂色,筆尖蘸濃胭脂色,即可畫出以胭脂為主色調的複色紅梅。
6.複色綠梅
用石綠加少許白色調成淡石綠色,或用花青加少許藤黃調成草綠色,畫時筆鋒蘸淡石綠或草綠,筆尖蘸較濃綠色(二綠、石青、深草綠)即可畫出複色綠梅。
7.複色黃梅
藤黃加少許赭石調成較沉穩的黃色,畫時筆鋒蘸黃色,筆尖蘸極少赭石,即可畫出複色黃梅,如圖中所示;亦可用藤黃加少許白調成淡黃色,畫成花後,在紙的背面塗染灰色,以反襯出黃梅,如圖中所示。
8.白梅的用色
可用大白雲筆蘸白色,直接點厾出白梅,如圖中所示;亦可用蘸有白色的筆,蘸少許曙紅或三綠,側鋒入筆畫出白梅,如圖中所示;還可將勾圈的梅花用淡赭石圈染襯托,如圖中所示。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