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能說會看 能拖會掃,ILIFE智意X800掃拖一體機器人體驗

能說會看 能拖會掃,ILIFE智意X800掃拖一體機器人體驗

前言

誰說懶人一無是處?如果不是現在懶人變多,怎麼會有這麼多為方便生活而出現的科技產品呢?其他不說,在我看來,至少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就是因為這才催生出來的吧!

隨著科技(懶人)越來越進步(多),吸塵器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懶人的需求。於是掃地機器人出現了,經過幾年的發展,掃地機器人的功能已經從單一的掃地,進步到既能掃地又能拖地的掃拖一體,並且還可以APP遠程控制、智能掃描、路線規劃等,總之就是可以讓懶人什麼都不幹而能享受乾淨整潔的環境。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款ILIFE智意天耀 X800視覺導航掃地機器人,你想要有的功能都有了。

開箱

雖然這套路有點俗,但我們還是從開箱一步步往下介紹吧!ILIFE智意天耀 X800視覺導航掃地機器人(以下簡稱智意X800)的箱子看上去有點大,包裝很簡單,沒有可以過多敘述的。

打開箱子,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掃地機器人,而是四個邊刷,像四隻蜻蜓似的並排在那兒。

大,自然有它大的道理,打開拿出裡面全部的物件,確實有點多,除了智意X800機身外,有充電座、遙控器、拖地水箱、彈力毛刷、四個邊刷(贈送兩個)、清潔彈力毛刷、新式膠刷以及附贈的高效濾網和拖布。

智意X800外形不像我們常見的掃地機器人那樣顏色單調,而是創意性的將正面設計成經典唱片造型,低調的灰黑色搭配,穩重大氣。

正面除了一個操作按鍵外,多了一個「眼睛」,這也是智意X800獨具特色的用於視覺掃描的高清攝像頭。有了它,智意X800不再像傳統掃地機器人那樣盲掃,而是對家居環境進行視覺掃描捕捉,科學規劃掃地路線。

側面設計了電源開關和直充埠。在長時間使用的時候,可以將其完全斷電,這樣可保證我們用電安全。而旁邊的直充埠,可以在不便於用底座或不具備安放底座的時候,手動進行充電。

開關右上方的兩個小孔,播放語音,所有的語音提示都從這發出。

另一側是通風散熱孔,用於給電機散熱,避免使用過程中電機過熱導致損壞。

背面則是萬向輪、邊刷、驅動輪、滾刷塵盒/水箱位等多種功能位,但因採用幾乎全黑色的設計,看上去整體性更強,不會顯得過於雜亂。

每一個功能位都有明顯的標識。

左右邊刷軸。邊刷可以自行拆卸更換。按照方向直接套入或拔出即可。

左右驅動輪

滾刷槽

塵盒/水箱孔位。裡面那些小格子以及上方的長型孔,便是灰塵入口,通過它,灰塵就進入了塵盒。

智意X800的塵盒同大多數掃地機器人的一樣,由塵盒本體、濾網、過濾海綿和高效濾網組成,可以取下、打開清理。

水箱組成比較簡單,只有箱體和拖布。但箱體本身不可拆卸和打開。使用拖地功能時,通過進水孔,裝滿水,裝上拖布即可,操作非常簡便。

拖布的安裝也同樣簡單,先扣入兩邊的套扣,然後將其固定在六個類似於魔術貼的貼片上,拖布便緊緊的與水箱成為一體。不用擔心拖地過程中移位或脫落。

智意X800不僅包裝箱比較大,充電底座看上去也比較大個。底座黑白色搭配亮光烤漆,同樣看上很漂亮,但也同樣容易沾灰塵,不好打理。

上面有充電指示燈,後面是適配器介面。但遺憾的是沒有設計用於收納多餘線纜的線槽。

安裝使用

說了這麼多,似乎東西很多,但安裝使用還是非常簡單的。動手能力再差的人,也能輕鬆組裝。看來不光使用為了懶人設計,連組合安裝也同樣。安裝好的智意X800,正面就不用再看了,背面長這樣。

安裝好後,便要正式幹活了。首先當然要給智意X800「吃飯」充電,吃不飽怎麼幹活,對吧。第一次需要手動,接好適配器與充電底座,接入電源,開始充電。充滿電最多大概需要4-5個小時,當然視剩餘電量的多少會有所不同。

充電時,指示燈顯示黃色,並緩慢閃爍。

充滿電後,最簡單的清掃操作方式,就是輕輕按一下正面的啟動鍵,智意X800便開始工作。第一次使用,因為需要對清掃環境進行線路規劃,用時會比較久。我選在我家二樓進行體驗,除去衛生間及固定衣櫃等外,可清掃面積大概55平米左右,用時約50分鐘,經過幾次使用觀察,基本上每分鐘掃1平米,這些數據可在APP中查看,後面會介紹。

用掃地機器人的目的,除了偷懶,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可以清掃一般掃把無法打掃的地方,比如沙發、床鋪、矮桌之類傢具擺放的地方。

我刻意撒了一些碎紙屑,來看看效果如何:

有人可能覺得GIF中,智意X800並沒有清掃乾淨全部的紙屑,其實這也是正常的,即使我們手動用掃把去掃,大量的紙屑也不可能做到一次性掃乾淨。所以此時就應該啟動另一個功能,那就是強力清掃或回形清掃模式。

智意X800有一個600ml容量的塵盒,而我家55平米的面積,掃完一次的灰塵量,僅裝滿二分之一不到。由此也可以推斷,如果不及時清理,這樣的容量也可以連續打掃三次。

智意X800配備兩種清潔刷:彈力毛刷和膠刷。彈力毛刷用於清掃地毯、地墊以及有縫隙的地面等環境,而膠刷則主要用於比較平坦的木地板、瓷磚等。清潔刷被毛髮、絲線纏繞這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掃地機器人很難避免的問題。智意X800採用的新式膠刷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家是木地板,沒有地毯,所以體驗期間只用了膠刷,從清掃結果看,也確實沒有被纏繞,毛髮幾乎全部進入了集塵盒。

值得一提的是,智意X800的回充,不像其他掃地機器人那樣,直到電量不足時才回充,而是在掃完規劃的區域後,就會自動回充。但在剛剛開始使用時,出現過兩三次提示充滿電後,開始清掃不到半小時,提示電量不足開始回充,但充電不到一小時,又提示已充電完成。通過重置後再沒出現過這種情況。

除了回形清掃,智意X800還有沿牆清掃的等多種模式。沿牆模式下,可以儘可能的清掃乾淨牆角的灰塵、雜物。

ILIFE智意X800是一款掃拖一體機器人,另一大功能自然就是拖地。說起用機器人拖地,以前我是比較拒絕的。原因一方面是擔心拖布乾淨或者滿地濕印,另一方面更擔心的是水箱漏水。所以在選擇前一個機器人時特意選擇了只能掃地的。但在體驗了智意X800後,這個擔心覺得是多餘了。

可以看到地面基本沒有積水出現。來看看下面的視頻,可能會更直觀一點。

為了更好的體驗拖地效果,我在地板上潑了一些水,很明顯,機器人拖過後,地板上的水漬幾乎都被拖乾淨了。

根據地面的臟污程度,智意X800可以選擇三個檔位的出水量,達到不同的拖地效果(需通過智意APP設置)。

體驗了這麼多天,水箱蓋裝滿水後,拖完我家二樓客廳約55平米的空間,水量基本用完(選擇最低出水量的的輕柔檔)。如果面積更大的空間,可能需要中途加水。在說明書中也提到,中途加水會從頭開始拖地,造成重複工作,因此建議選擇獨立房間進行。

智意X800的驅動輪具有彈性,因此對於一般的門沿石,都可以輕鬆跨越。下面的視頻中,我讓機器人跨越餐廳與廚房之間的門沿石,門沿石高度約1.5厘米,可以看出,機器人略微一抖動就輕鬆跨過了。我家沒有使用門地墊或地毯,但感覺通過地墊或地毯應該沒問題,畢竟地墊或地毯的厚度也就1.5厘米左右。

當然了,對於障礙物,經過幾次試探,便能輕鬆的繞開,不至於被困。

智意X800還具有防碰撞放跌落的感應。通過機身前方和底部的感測器,可以有效防止機器人與傢具、牆壁等障礙物直接的碰撞,並且可以防止在台階、樓梯處墜落。

官方的宣傳中有一句話叫做「不是所有的掃地機都能叫機器人」,這句話並不誇大。智意X800不僅能通過遙控器和機身按鍵來控制,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操作和控制,並且APP中功能更為豐富,可以通過設置達到多種想要的效果。

通過掃描說明書中的二維碼,下載智意APP,安裝後,開啟手機藍牙,通過簡單幾步,就可以將手機和掃地機器人連接,之後便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設置、操作和控制。

通過手機APP能實時查看機器人掃地狀況,也可以在結束後查看掃地記錄。

沒有對比,就不會看出差距。家裡現在在用的那台掃地機器人,3年前買的,功能簡單,雖然打掃的效果也還可以,但感覺每次都是糊裡糊塗的到處亂跑,好像沒什麼規律。而智意X800憑藉其視覺掃描定位和三顆強大獨立處理器對清掃區域科學規劃,按規劃的路線,沿著弓字型直線軌道精準清掃。

自動回充方面,原來的機器人每次都是掃到電量不足才回去充電,如果被困可能直接導致沒電而回不到充電座。但智意X800則不同,除電量不足時自行回充外,還會在按照規劃好的區域、路線清掃完畢後直接返回充電座。

體驗期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讓我知道這機器人也是「有奶便是娘」。某天下午兩台同時開起來,智意X800在掃完整個房間後,要回去充電,此時另一台尚未打掃結束。智意X800並沒有走向自己的充電座,而是直接走向了另一台的充電座,嘗試兩次後,居然可以充電。

最後挪開它,拔去電源,沒想它還是回到這裡。發現無法充電,才又回頭找自己的充電座。

總結

因為時間的關係,智意X800的有些功能和特性就不一一列舉說明了。而有個別功能也沒有全部去體驗。下面就個人對ILIFE智意X800掃拖一體機器人體驗總結一下:總的來說,ILIFE智意X800掃拖一體機器人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掃地機器人,不管是掃地還是拖地,都有不錯的表現。優點在文章中已經敘述,最後就說說不足:

1、  相對我現在用的另一款,掃地時聲音比較大;

2、  打掃過程中通過遙控器手動調整方向的話,如果遇到障礙物會停止工作,不能繼續;

3、  外殼容易沾灰,需經常擦拭。

本文作者極果見習體驗師:留髮和尚

本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留髮和尚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iReader T6電子書閱讀器測評,顏值性能絕對完勝paperwhite3
聯想三款遊戲本齊發:180°開合+RGB背光+八代處理器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