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對父未能盡孝,對子沒有盡責,為何仍是大明最無爭議的忠臣?

此人對父未能盡孝,對子沒有盡責,為何仍是大明最無爭議的忠臣?

在大明王朝276年的歷史中,湧現出了眾多的頂級文臣,如李善長、劉伯溫、楊士奇、于謙、楊一清、楊廷和、徐階、高拱、張居正、楊嗣昌等,這當中最無可爭議的忠臣當屬於謙了。

于謙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以氣吞山河的精神挽狂瀾於既倒,建立了不朽的業績。說他是「救時宰相」,對明朝有再造之功一點不為過。

于謙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詳,但殊不知這樣的一位愛國英雄,其實是有愧於他的家人的。

于謙的父母一直生活在杭州老家,但于謙卻都在外赴任。他為國操勞,為民分憂,卻無法親自奉養父母,因而深感內疚,只能將兒子于冕送到老家侍奉祖父母。

正統十二年,于謙接到他父親的喪報,回鄉料理喪事。按禮制,父親死,兒子因守制三年。但國家正在用人之際,于謙奉調為兵部侍郎,進京效命,沒有盡喪禮。

第二年,于謙母親也去世了。這時,明朝與瓦剌之間的衝突隨時可能爆發。于謙再次被急調回京,擔任兵部左侍郎,再次不得終喪。

為了國家,于謙兩次被奪情,作為兒子他是不孝的;作為丈夫,于謙更是「無情」的。

他把妻子和女兒留在北京,把家務拋在一邊。于謙的妻子董氏,賢惠知理,非常理解于謙的報國之心。她勤儉操勞家務,為于謙分憂,二人常以忠孝互相勉懷。

但由於操勞過度,董氏得了「氣疾」的病。此病常常發作,每次發作都要十幾天。

正統九年秋天,妻子寫信告訴于謙,她的病情加重了。于謙認為此病長發,而其妻又在盛年,便不以為意。

不料第二年,董氏猝然離世。于謙大為悲傷,內疚不已。這一年于謙48歲,他從此不再娶妻也不納妾,只是更加盡心於公務了。

對父母于謙未能盡孝,對妻子于謙沒有盡意,對兒子他又沒有盡自己的所能。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升至兵部尚書,又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功勞非常大。但他不居功自傲,也不邀功請賞。當時北京保衛戰的另一功臣石亨到皇帝面前為于謙的兒子于冕要官。于謙知道後說:「臣于軍功,力杜僥倖,決不敢以子濫功。」

于謙此種做法並非是為了保持廉潔本色而去嚴格約束家人,達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目的。他的拒絕主要是因為在他的心裡只有國,沒有家,真正的忘了自己的小家。堪稱忘我之典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就是于謙,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尊敬和敬仰的于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黃進士 的精彩文章:

朱棣奪位登基,一人功不可沒,此人以一群婦孺殘兵打退五十萬敵軍

TAG:齊黃進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