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博科技的九大神功

文博科技的九大神功

近年來,文博行業江湖地位大幅提升。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刀光劍影,數字技術已成為文博人的必備利器。

被「黑科技」武裝起來的考古、文保、展陳在各項評選中屢有斬獲。

金庸群俠VS數字技術

且看新神功絕藝榜。

NO.1智能機器人VS凌波微步

目前,普通地對文物加裝警戒線和玻璃罩,已經無法防備素質低下的人趁虛而入。運用智能機器人保護文物,24小時無休巡邏加360°無死角監控,無疑是最好的幫手。

點評:凌波微步的無死角+快速反應特性,超級保安,杠杠的。

NO.2 無人機VS九陰白骨爪

大型遺址保護中,無人機至關重要。高空航拍,再通過軟體計算,很容易進行遺址保護和控制規劃,為大遺址保護提供便利的條件。

點評:居高臨下,想抓哪裡抓哪裡。

NO.33D列印VS斗轉星移

通過3D掃描和列印技術,激光掃描,3D建模,可以輕鬆復原出古人生前容貌,再將模型3D列印出來,人們就可以直觀的觀賞到古人生前的具體容貌,過程極為高效也較為精準。

點評:姑蘇慕容的招牌武學,鏡像複製太容易了。

NO.4大數據技術VS太極拳

大數據技術通常運用在文物的管理和保護方面,國內很多博物館都有使用這一技術。給每一件文物一個永久唯一的22位數字編碼,以及文物定名、年代、類別、質地、尺寸、數量、完殘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同時配上相應的文物照片,再將這些數據採集建立資料庫,就可以對文物的移動和管理做到了如指掌。

點評:對外攻擊力不強,是要想強身健體的首選武功。

NO.5AI演算法識別VS獨孤九劍

AI演算法識別技術主要用於古籍文字的識辨和修復方面。在中國對西夏文的考古研究中,就多虧了AI演算法識別技術。90年代,中日俄各國都對西夏文的研究感興趣並取得相應進展,但是只有中國利用彈性網路、神經網路、AI演算法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率先完成了對西夏文的識別研究工作。

點評:一劍在手,來什麼破什麼。核心技術金庸沒說。

NO.6測控系統VS九陽神功

測控系統多用於文物保護所需環境的調節上。利用精密空調和高精度無線感測檢測器等設備,對博物館庫房和展櫃內溫濕度進行測控,使各項參數達到文物保存所需環境要求,實現真正的「測控合一」。

點評:姿勢不好看但挺實用,製冷還是加熱,你說吧。

NO.7 數字技術VS無相神功

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將藏品搬上網,就可以把沉睡在庫房中的文物「喚醒」。不少藏品由於部分原因無法對外公開展覽,就可以運用這個技術進行網上展出。騰訊還曾推出過一種名為TSR的超解析度技術,通過AI識別和還原,你甚至都無需下載原圖就能在網上欣賞到藏品的高清圖片。

點評:練到高深處,飛檐走壁,無處不在。

NO.8虛擬展廳VS彈指神通

針對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年代久遠的宋畫、絲綢等優級文物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損傷,部分展覽因為場地限制不能辦實體展等,虛擬展廳提供了傳播的有一種可能。方法很簡單,只要市民家裡有高清機頂盒,遙控器調到相應的博物館自有頻道,就可以足不出戶欣賞「永不落幕的展覽」。

點評:有手指頭就行,按按遙控器、觸摸屏什麼的。

NO.9VR技術VS北冥神功

VR技術可以說是幫助文物傳播的一大利好。有了VR技術之後,就可以將敦煌、長城、故宮等知名文物景點做成導覽,這樣人們就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只需藉助VR眼鏡和導覽,就能鮮活的遊覽這些景點。此外,對於《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古畫來說,VR技術提供了另外一種欣賞方式,將傳統的平面欣賞方式擴展到三維立體欣賞,將人們置身於名畫當中,傳播效果和趣味性都能獲得大幅提升。

點評:不用自己辛辛苦苦連內力,吸別人的就行了。關鍵還兼容所有武功。

識別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圈 的精彩文章:

關於博物館「互聯網+」跨界融合的幾點思考

TAG:文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