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紐約精英媽媽有多拼?跟她們一比,中國母親買學區房根本不算啥

紐約精英媽媽有多拼?跟她們一比,中國母親買學區房根本不算啥

From 維小荷

微信號:vivalamour

去倫敦出差的飛機上看完了人類學博士Wednesday Martin寫的暢銷書Primates of Park Avenue,講的是紐約上東區精英媽媽們的生活。作者的筆觸幽默恢諧,所以我一路都在笑。等到略沉重的最後一章看完後,合上書,我不禁想:天吶,全世界的媽媽真的都是在焦慮同樣的事,紐約和上海有什麼分別!作母親這一點上,和愛情似的,都人人平等。

作者描寫了自己六年時間裡如何從一個曼哈頓上西區的「移民」變成了徹底的所謂「上東媽媽「(Upper East Side Mommy)。上東區於我的印象,還停留在Gossip Girl里——富有,完美,精英,上流社會。可是當緋聞女孩變成上東媽媽時,情況就不一樣了。作者曆數了各種溶入的艱辛,令人心有戚戚。

首先是居所。作者也歷經的讀公立還是私立,要不要買學區房的掙扎。更有甚者,上東區好的公立學區房奇貨可居,為了得到心儀的居所,先要托各種關係才能找到賞你三分薄面的上等中介。(是的,房產中介在紐約也分三六九等)等有了全身穿戴香奈兒的中介,才可能排上看房的資格。如果想買便宜一點的Co-Op寓所,還必需通過小區家委會的層層面試。申請表繁複窮盡,巨細靡遺,包括你每一張信用卡號,大學時的GPA,以及你的父母畢業的學校。

作者交代到最後,精疲力竭,覺得只剩下每周作愛次數沒有上報了。相比之下,美國的精英社區意識果然嚴重。中國還是比較粗放的,至少土豪們一擲千金就能買到,不會像作者一樣還要經歷種種社區委員會和業主的面試才能真的買到房子。

接著是入學。作者雖然成功買到了學區房,但差一點老大上不了幼兒園。和上海不太一樣,上東區的幼兒園供遠小於求,且每年亦無新增,是一個存量市場。基本上每家需要提前一年排隊加面試。作者的老大是一個出生在七月的男孩。她住進了上東區後,打了一圈學校電話才發現對性別和出生月份也有著赤祼祼的歧視。在同樣情況下,幼兒園青睞大月份的孩子,而男孩本來發育就晚於女孩子。所以作者驚嘆的發現在上東區,有著wrong birthday一說。按照上東區的備孕標準,她應該skip the cycle,以免生出一個wrong kid!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一次次失敗的面試後,作者再也不忍心讓孩子去下一場面試。最後她和我們中國人一樣,託了條子。利用她先生姐姐的關係,她終於認識了她先生姐姐孩子學校的招生主任,上東區手握大權的power lady。然後就不用說了,外國人和我們是一樣的。她的孩子成功進入了這所著名的私校。作者很坦誠的交代,面試那一天她和她先生都準備從高樓跳下去了,因為她的兒子居然咬了招生主任的手臂。

然後是Playdate,就是周末找人玩。這在上東區也是個天大的事。娃自己在草地上玩顯然是不被上東區媽媽所能接受的正常社交生活。被邀請參加某些家庭的Playdate是檢驗自己是否成功進入當地社區的重要標誌。作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完全無法在兒子學校里涮到任何存在感,每次接送的時間,所有的媽媽對她都視而不見。她寫了許多邀請信給兒子班上的同學家長,都石沉大海。她努力每天把自己打扮如別的媽媽一般時尚精緻,並企圖攀談,確備受冷眼。勢利的母蜂王根本對來歷不明的她不屑一顧。

最後,一籌莫展的作者是意外通過搭訕了公蜂Alpha Male(某著名基金大佬,同時也是兒子班上的家長),得到了去這位公蜂家聚會的邀請。從此,她兒子的社交命運得以改寫,每周都開始有家長來主動邀請,絡繹不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之後,作者感謂起一番世態炎涼。我卻在想為何總是女人要為難女人,瑪麗蘇假手白衣騎士的翻身劇情也確實是亘古不變的。

之後,作者就漸漸溶入真正的上東媽媽群了。她自嘲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她終於買了一隻柏金包。如何在媽媽群里快速建立起身份認同?手上掛出一隻柏金包是最容易的方法,雖然買到它即不快速也不容易。畢竟柏金包代表了財富,權勢,人脈(沒有關係的人只能排在備貨客人名單上長達三五年),還有什麼比手挎一隻更能在第一時間就攝人魂魄,退敵三里呢?(紐約還是假包少的純潔市場吧。)

於是,向來自詡反對奢華的作者開始了廢寢忘食,一返常態的覓包之旅。愛馬仕在紐約也需要配貨,就算她託了人也根本買不到那理想中的35厘米黑色款。最終她先生在日本某次出差時為她買到了一隻金色款。至此,作者完全淪陷進入了上東區。

並且有走火入魔的趨勢。作者二胎之後開始了瘋狂建身,Ballet-Barre, Soul-Cycle, Yoga, you name it. 像每個上東區媽媽一樣即育得了兒,也秀得出身材。恪守上東懷孕法則,即懷了也要看上去像沒懷一樣,控制身材,迅速恢復。直到有一天,她健身完,在咖啡館裡和一個閨蜜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一個上東區的女人倒底要在經濟上付出多少才能在當媽後繼續維持體面的美麗?

然後她們擬出了一張年度清單:

頭髮(洗剪吹染,加上時不時造型需要,頭皮護理)---$ 12K

臉部(季度水光針等,月度去角質,作臉,修護,化妝品,護膚品)---$16K

身體(課程,私教,營養師,排毒,作指甲,按摩,水療)---$30K

衣櫃(常規季節性衣服,重要事件禮服,度假服,鞋,包,配飾)---$33K

總計~9.5w美金

她們驚呆了,我也驚呆了。作一個上東區媽媽可真是太艱難了!

作者雖然喜歡買買買,但倒底也算是個有內涵的人。於是她開始反思特屬於上東區媽媽的intensive mothering這件事:住在精英社區,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騁用口碑最好的奶媽幫手,積極管理自己顏值……這些理應給你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你越來越焦慮。階層越高的人也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與同此時,更多的選擇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這種種選擇。

隨著深入敵後,作者晉而又發現了上東區媽媽內心脆弱的一面。即便是那些外表光鮮的女王蜂們,她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服用抗抑鬱葯,喝酒消愁,擔心著丈夫會不會出軌,離婚了自己怎麼過,小孩要去哪個學校讀書,自己體重怎麼才能快一點減掉,為什麼還沒懷上下一胎,為什麼這一次流產了……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作母親這件事的堅強與脆弱也許在上東區的完美主義氛圍中得到了無限放大。高度競爭的環境讓每位媽媽都神經緊繃,頻頻反思著自己作的夠不夠。但上東區又彷彿代表了一種最高標準,作者坦承從一開始的憎恨,最後她卻愛上了上東區。儘管因為孩子中學轉換,她還是多年後回到了更隨意的上西區,但她懷念起上東區里永遠一絲不苟的態度,非凡的計劃性,明知不可得依然努力嘗試的一切……這簡直是一出紐約媽媽圖鑑。

這本書是以一種人類學觀察以及親身體驗夾雜的方式寫的,真實有趣,但作者並不企圖進行任何關於motherhood的說教。我喜歡她自嘲又矛盾的態度,特別是最後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的她發現自己一隻手臂逐漸麻木,不能打字的原因經診斷後,最有可能是長期使用塞滿東西的柏金包時,便毅然放棄了這個身份象徵物。

任何事物都有代價。但像作母親這件事的代價往往是事後才能感同身受的。

在趕去希斯羅機場搭回程航班前,我擠出時間和身在倫敦的大學同學喝了個咖啡。一個多小時里談的最多的也是育兒這件事,各地的媽媽焦慮著不同的東西。比如我的好友她可能對升學的焦慮沒有上海這麼多,畢竟英國優質的教育資源可能還是多一些,相比之下私校的學費也遠沒有上海貴。但是她頭疼的是小孩的中文教育,以及如何避免和印度小孩的直面競爭(印度也是第三世界中的戰鬥機),還有鋼琴這個事怎麼也就是練不太好呢……

要知道我們倆個當年可是結伴去少林寺闖蕩的江湖兒女啊,晚上在寺下山間吃大盤雞喝碑酒的快意恩仇,轉瞬如上輩子的事一般被雨打風吹去。去往火車站的路上,她說人生總是圍城,現在想想沒有孩子的生活該多麼美好。兩個女中年就這麼同時在風中感慨了一番。而這麼說的她還是生了兩個。嗯,生老大時也想不到兩個女孩也能活活把家掀翻。人生,都是因為不知道,無知才能無畏,然後打落牙自己吞下去,一往無前……

真的是為母則強嗎?我覺得當媽確實給了我一種嶄新的強度體驗。一來你會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為小孩爭取最好的資源,當然至於什麼是「好」是個人見仁見智的。但這種儘力的爭取絕對勝過你對自己的要求。這是母性的本能,母愛裡面天然帶著犧牲和成全。在自私的基因里發展這種不計回報,無條件的愛也算是保留了部分人類永恆的光輝吧。王朔說他是在有了女兒之後,才知道愛一個人可以到什麼程度。

二來是那種可能現代女性才有的愧疚感會如影隨形的長期存在。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女性,我們也愛自己啊,我們也想工作啊,我們也想看世界啊,所以總有時刻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個稱職的媽?很遺憾,世上很少有事真的可以兩全。

雖然知道上東媽媽這個群體的存在並沒有絲毫在絕對意義上減緩太平洋這一端我的焦慮,但在相對意義上,我彷彿又得到了一種莫大的釋然,以至於在回程的飛機終於睡著了。怎麼說呢,就好像全世界都得了高血壓,看到自己的血壓如果也上去一點覺得不過是與時俱進,相對靜止罷了。

處的小環境如此,面對的資源稀缺,身為一介平民,又怎麼可能不焦慮呢?最好的佛系說法肯定是請對過程努力,對結果認命。但是對中國人,包括我在內,最難的就是認命吧?古人云,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But when enough is enough? 作母親和作自己一樣,最難的便是如何定奪終須有和莫強求。

你看,飛機著陸,看到跑道時我又不自覺開始焦慮了……

這是你7月絕對不能錯過的留學展

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到真實的留學生活

101位頂尖名校學長學姐等你來

長按並識別下方二維碼

趕快報名參加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維小荷,微信號:vivalamour,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富豪們在海外過著怎樣的生活?這部紀錄片揭開了奢華背後的秘密....
他翻遍了街邊垃圾桶,總算見識到美帝人民究竟能有多浪費....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