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it化浪潮下的汽車零售重構之路

Bit化浪潮下的汽車零售重構之路

01關於Bit化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是互聯網,是信息化,是智能化,是IoT……但是,似乎每個詞讓人覺得意猶未盡。讓我們回歸本源,從人開始、蔓延萬物,從生命體到無生命體,如人和家電,從人造物到自然物,如衛星和魚群,從存在態到消失態,如現實英雄到虛擬英雄,一切的一切都融入了新的生命力:Bit(位元組)。因此,我們從本源出發,將這個時代稱之為Bit化。

為什麼要先討論這個話題?

進入商超賣場你會發現,不僅僅是餅乾、紙巾、糧食、豬肉是可追溯的了,如果你有足夠的意願和一定的資源,你可以從起點預計年度糧食、豬肉產量和價格走勢,從終點描摹出用戶群像和消費熱力變化。這些都是Bit化賦予零售生命後的變化:人、消費品、消費連接的三層重構。

那麼,汽車呢?

汽車消費進入Bit化顯然同樣要經過至少三層重構:一是產品的Bit化,二是人的Bit化,三是消費連接的Bit化。

「WTF,繞半天,你說的不就是人、貨、場么?」

我沒說不是啊?

02汽車消費的三層重構

一、產品的Bit化

由於車輛作為私人工具的特殊性,在隱私和安全兩個屬性上具有更超越一般商品的要求,這也嚴重阻礙了汽車產品的Bit化。

以相近的手機產品為例,「隱私」是以泄露為罪的,不泄露的窺探,是各個軟硬體提供商的明規則,這些規則條款在你略過閱讀並勾選「同意以上協議」時就已然進入了後台數據。

汽車有沒有類似的記錄?有!僅我知道的就不止3家公司有明確的位置記錄。但是這些距離Bit化的需求還遠遠不夠。

從大零售的全周期看,我們也希望能像糧食生產、銷售一樣,可預測、可跟蹤、可追溯。一直到進入貨場之前,糧食和汽車是何等的相似?只不過,糧食靠的是衛星檢測數據,汽車靠的是市場檢測數據。

我們要找到這樣的衛星來賦予汽車作為消費產品以Bit化,只有一個辦法:全車在網。每一輛汽車都要以Bit的方式存在於網路之上。隱私?米國的衛星監控別國糧食產量的時候有問過隱私么?大街上大大小小的攝像頭都給你或你的車錄像的時候有問過隱私么?Bit化正在促使隱私和公開的邊界變得更模糊。

這是商業規則,而不是道德規則。Bit化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還有道德、價值觀等底層架構。人活著是不是越來越無趣?沒錯!所以,藝術越來越少,模塊版式越來越多;功利越來越多,價值追求越來越少。

從小零售過程看,汽車是重鏈路產品,Bit賦予零售的變化還是要圍繞消費需求,將貨連接入網實現半Bit化。大體上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將每一輛車建立一套專有數據並實現在線讀取,這是車輛購買考慮時的重要參考,第二步部分過程的在網移動監控,這是產品實物移交前的過程監控,第三是產品交付時的線上檢測,這是產品交付的工具支持。

目前汽車產品的Bit化是做的極其不夠的,嚴重製約了零售模式的轉型升級。這裡包括多個原因,我們最後說。

二、人的Bit化

汽車消費者的Bit化進展速度是和全網一致的,這是大前提;但是,汽車消費的特性是很低頻、極低復購率和重度品牌依賴,這是小前提。最終,導致已經Bit化進程中的汽車消費者不能在汽車消費上獲得本應獲得的便捷、透明和滿意度。

新進入的汽車批發商、零售商如何進一步改變這種狀態?傳統的汽車主機廠商如何優化現有的4S銷售模式?

首先,主機廠商怎麼優化升級,我們完全說不了什麼,其間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一兩個問題解決全部的地步,更多的是一個小枝節毀掉一棟參天大樹。

SO,我們重點看一下新進入的批發、零售商在人的Bit化上能做什麼。

最早的汽車消費者理解是基於一維線狀結構的,也就是從點到點。也就產生了主機廠-經銷商-用戶的品牌授權零售模式。

隨後的汽車消費沒能跟上家電的二維平面化改造。很有意思的是,低頻、低復購率、重品牌依賴度在家電這個品類上同樣存在,我沒有數據,但身邊的大多數人情況是:10年換一次住宅的情況下會重新購買一次家電。汽車,10年這個周期對一次換購恐怕也是大多數的消費線狀。沒有跟上家電的原因,不是人的因素,而更多的是產品屬性的障礙:大額、大體積、大物流等。

這個時候新進入的汽車批發商、零售商在做什麼?很聰明,他們找到了另外一個切割需求的方式:金融。由於面狀結構無法把現有的線狀結構重新布局,於是,新的投資者變橫向重構為縱向切割,直接在消費需求的底層縱切一刀,那就是消費個貸,哪怕是只是一個不大的角,哪怕是切下來的肉不是那麼甜美,甚至還有些腐爛。於是誕生了彈個車、大白、花生、易鑫等首批獵人。對他們而言,最大的挑戰是這是不是一個很長的、濕雪的坡道?

新破局者的機會在哪裡?

既然線狀和平面都已經被證明了失敗,這一定是一個立體重構的過程!人是其中的關鍵之關鍵!

第一個顯而易見的機會是電動車重構,這是以新消費需求為基礎的變化;由於是新生,所以更容易。

第二個機會是什麼?或許是基於豪華車需求,或許是基於中級車需求,或許是其他。

等等,你說的不是人的Bit化么?

是啊,沒有人,沒有用戶需求,談什麼人的Bit化呢? 想一想盒馬鮮生、超級物種,想一想H&M、唯品會……

首先還是從需求出發細分需求並滿足需求,其次才是Bit化的用戶改造。不能真需求情況下的所有Bit化用戶改造,都是鏡花水月,都是耍流氓。

注意,電動化是一個有濕雪的長坡道!

三、場的Bit化

什麼是場?場的核心在於創造連接,在於滿足需求,而不是製造需求。

Bit化浪潮中最先改變的還是場,消費場景從線下到線上,再回到線下,這是快消商超和餐飲消費場景的變化過程。

汽車行不行?怎麼辦?

我們先回顧一下汽車消費的四大特點:兩低兩重,即低頻、低復購率、重鏈路、重品牌依賴度,你會發現,即使你做了新的消費需求切割、新的產品Bit化改造、新的消費者Bit化改造,你還是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做不成這個生意。

第一個問題是找不到用戶,或者說是單個獲客的成本居高不下。這是低頻、低復購率、重品牌依賴度決定的。

第二個問題是辛辛苦苦找到一個用戶,被各種小快靈或其他因素撬了單,或撬了利潤空間。這是重鏈路決定的。

核心的改變還是要從場景入手,重新構建人和貨的連接場。

還是以更容易理解的電動車為例,首先是切中用戶需求,只做電動車消費平台,構建線上、線下兩個消費場景,藉助將產品進行數字化改造成果,線上可以真交易,線下亦可交易。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強子提的「無界零售」的表述,還是很準確的。打破線上和線下的邊界,感受不到邊界,從一個偽場景+真場景合併為一個自洽無界場景。

用戶在交易的過程中,不斷地在線上和線下進行切換,打散了原有的體驗過程,重建了新的體驗過程。

整個過程重構中,一定要拋棄單一的改造線上和單一的改造線下的幻想,除非你能將潛在客戶的獲客成本降低到100元以內,將成交的單客成本降低到500元以內。要知道,一個4S的成交單客成本已經超過了2000元/客。在面對兩低兩重的困難下,對這樣低的獲客成本要求如何能夠實現?

只有一個辦法:讓用戶自己靠過來!

瓜子二手車是用廣告的方式夯用戶的心智認知,隨後優信等跟上,一年都是10億以上量級的廣告投入;彈個車是先用消費信貸的方式打開入口,隨後用廣告跟進,同樣還是這個目的。目前均有不同成效,未來如何,牽扯太多其他因素,難以判斷。

03結論

總的來說,新的汽車零售入局者不妨細分需求,重構線上+線下的過程體驗,並賦予Bit化改造,讓數據和數據對接,讓人和數據對話,或許能找到一條汽車零售的新路徑!

最後,前面我為什麼說「目前汽車產品的Bit化是做的極其不夠的,嚴重製約了零售模式的轉型升級」?這是現實的商業邏輯(經濟規律?)導致的。一方面無序的資本湧入一定會造成過剩,同時壓榨了合理的利潤空間,造成無序競爭狀態,沒有更多的成本投入來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在主機廠商商業理解的位次排序中,Bit化改造只是術,改變不了第一性的品牌定律,也改變不了第二性的產品定律。立體改造的零售新路徑一定是類似唯品會的平台商,因此反而沒有這個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海明 的精彩文章:

TAG:梁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