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關於白茶的壓餅,最全面的內容在這裡!

關於白茶的壓餅,最全面的內容在這裡!

白茶的壓餅時間,大約在每年的什麼時候呢?

我們從年頭開始喝白茶餅,一直喝到年尾。

餅茶的香氣多變妖嬈,餅茶的湯水輕熟而稠滑,像賈迎春一般,腮凝新荔,鼻膩鵝脂,觀之可親。

喝了這麼久的茶,很多人壓根兒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白茶餅是什麼時間壓制的?

如果去問N年前的李麻花,她一定會說,壓餅時間?茶餅不是想壓就壓么?

她以為是磨豆腐,想吃了,泡一桶豆子,第二天早晨起來用石磨推一下,就能做好。

我已經不再想跟她討論順應天時這種「深奧」的問題。這對從小看美劇長大的她來說難度太大。

今天的《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第22篇文章,村姑陳就講一講,白茶為什麼要壓餅,白茶壓餅的要求,以及白茶大約在每年的什麼時候壓餅。

最適合白茶壓餅的季節

每年的夏、秋二季,是福鼎太姥山最乾燥的季節。

尤其是秋季,刮北風的天氣特別多,空氣乾燥,秋高氣爽,萬里無雲。

到了這兩個相對濕度最低的季節,就是每年最適合壓餅的時節。原因在於,白茶喜干不喜濕,在一年當中空氣相對干度較高的季節壓餅,對白茶餅的乾燥、烘乾,更加有利。

懂得順應天時的茶農,選擇在這個季節壓餅。乾燥的季節壓餅,相對於濕潤度高的季節,餅乾得快,通透不悶,餅內外干度均勻,口感稠滑,不苦不澀,香氣清雅,後期轉化更好。

而忙於追逐商業利益的茶廠,對壓餅並無講究。有客戶訂貨,就壓。管它春夏秋冬,管它空氣濕度高還是低。

無知者無畏,有知者慎行。

過了忙碌的春茶季,立夏之後,天氣幾乎天天晴好,空氣通透。太姥山的茶農們,送走了春茶季聞茶香而來的大批客人之後,開啟了壓餅模式。

走在村裡,茶香陣陣,壓餅的重要環節——蒸軟之後再烘乾,那些蒸出來的茶香,烘出來的茶香,一道是濕的,一道是乾的,如同兩股香風,白素貞與小青,靈活地在村巷裡遊盪。

當然也不是每天都在壓餅,畢竟沒有那麼多茶,高山茶產量是極低的,只佔全年福鼎白茶總產量的一小部分。

閑瑕的時間,他們也會出去旅行,或者管理一下茶園,為8月7日立秋之後的秋茶採摘,做一些準備工作。

散白茶的最佳壓餅時間

村姑陳的讀者都知道,白茶是不能直接壓餅的,需要陳化一段時間。

白茶採下來,首先是加工製作成散白茶,陳化一段時間之後,若有需求(許多客人反映家裡存不下散茶,壓餅後節省空間),再製作成白茶餅。若沒需求,就仍然以散白茶的形式存放下去。

在有壓餅需求的情況下,散白茶最佳的存放時間,是三年。三年後再壓餅、等散茶的口感和養分轉化到相對極佳的狀態後再壓餅,是最好的時機。

而散白茶最快的壓餅時間。是三個月。也就是說,至少會以散茶的形式存放3-6個月之後,再壓成餅。

請注意,這裡用了一個時間限定:至少。

也就是說,散茶烘乾後,不經過陳化,直接就壓成餅,這是不對的。剛烘乾的散茶,身體剛經歷過低溫,還處於待恢復期,此時就急於將它壓餅,馬上再蒸、再烘乾,歷經兩道「酷刑」,對它的養分來說,是嚴重的摧殘。

就像昨天剛做了心臟手術,今天馬上做肝臟手術,短時間內兩次動大手術,這人的身體,肯定吃不消的。

這種急壓茶餅,散茶還未經過轉化,養分還未聚集起來,香氣弱,口感不好,品質也不佳。

而陳化三到六個月之後,白茶的細胞,從之前採摘、晒乾和烘乾的折騰里走了出來,休息這幾十上百天之後,身體機能得到極大的恢復,香氣聚起來了,湯感也稠了,內含物質也多了。有了足夠的體能,去應對壓餅過程中的各種「酷刑」

——高溫蒸軟、布袋包揉、機器重壓、烘乾定型。

在長達72小時的低溫烘乾之後,一餅帶著植物蛋白高溫後的焦香的餅,漂亮地出箱,那真是一件美事。

白茶為什麼要壓餅?

關於白茶壓餅的時間,最早的史書記載,是宋朝。

宋徽宗趙佶,寫了一本書,《大觀茶論》,有一篇專門介紹白茶。稱白茶量極少,野生,是所有茶里口味最好的。

大宋朝是壓餅最盛行的年代,什麼茶都壓餅。包括白茶。

宋人喜歡點茶,喜歡把茶壓成餅,再碾成末,再篩細,再盛到碗里,用滾水沖,再拉上花,點上圖案,配上香料,像吃粥一樣吃。

而光陰荏苒,到了現代,白茶會壓餅,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茶量大,散茶需要空間大,餅茶麵積小,倉庫存不下了,便會壓餅。

尤其是每年春茶季結束之後,春茶大量存進倉庫,轉眼到了夏季,大量的去年的、前年的茶,便會被送進壓餅車間,壓成餅存放。

當然,從口感上來說,餅茶自也有它獨到的一面。它的口感比散茶熟,比散茶醇 。這也是許多人熱衷於把散茶壓餅的理由之一。

打個比喻,散茶,就像是一顆青豆,而餅茶,就像一顆炒碗豆。是不是口感完全不一樣?

餅茶這種經過低溫72小時烘乾之後的香氣,蛋白質烘烤過後形成的焦香,在未來的歲月長河裡,會轉化出濃郁的葯香。

而餅茶經過蒸軟,包揉,重壓,細胞大多數被人為破壁,細胞里的物質大量溢出,果膠裸露在表層,更容易生成果香。

而高山料,純日晒的白茶,壓餅後,生成極為稀罕的棗香的可能性更大。

白茶壓餅的流程

白茶壓餅,跟擀麵條、烙餅、蒸包子、包餃子一樣,是有流程的。

首先,要把白茶先從倉庫里搬出來,攤在乾淨的白布上。讓它蘇醒一下下。

其次,要把白茶堆到稱重台上,便於稱量重量。一個餅,正常是7兩,就是350,由於壓餅會有損耗,一般稱的時候,會多稱一點,稱到365克。

第三,稱好重量後,用布袋包起來,放到蒸汽機上,蒸2分鐘左右,讓乾燥的茶葉迅速打開毛孔,吸水、變軟。

第四,蒸軟的茶葉,收到乾淨的布袋裡,團成一團,順時鐘方向旋轉,揉成一塊表面光滑的餅。這個過程叫「包揉」。

第五,把包揉好的茶餅,放進餅模里,設置好厚度和力量,壓制定型。

這個環節是有技巧的,壓輕了,餅一會兒就散了。還得重新做過。如果壓重了,餅就變成鐵餅一塊,烘乾之後,用刀都撬不下來,得用鎚子敲。

看官們有沒有買到過撬不動的餅?歡迎留言哦。

第六,壓好成型的餅,放在水篩上,攤晾,透氣,讓它干一會兒。

第七,進箱,烘乾。把晾過的餅,放到烘箱里,低溫,72小時。這段時間,人也不能隨便就離開,要隨時盯著。比如停電,比如機器故障,就得馬上處理,免得餅悶在箱里,悶出餿臭味。

你的香氣已瀰漫風中

小小的一塊白茶餅,卻有著這麼多門道。

看似不起眼,卻經歷了這麼多環節,這麼多人勤勞的雙手,這麼多複雜的講究,才來到我們的面前。

所以,村姑陳珍惜每一塊來到我身邊的白茶餅。

它生於高山,長於高山,被採下,被晒乾,被烘乾,在高山倉庫里呆了三個月到半年,甚至一年、兩年,再一次經歷蒸、揉、壓、烘儲般折磨,再被快遞折騰一番,最後來到我的茶桌,這是如何神秘的一種緣份?

這是冥冥之中的一段天意。

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的今生一段相逢。

在這餅白茶那香滑的茶湯灌過我的肚腸時,彷彿看到了詩經里,有人在吟唱: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18年,《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的原創文章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贊」

作者 | 村姑陳

......

文章為小陳茶事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要有倉味?請不要用普洱茶的老茶標準來衡量白茶!
一泡武夷岩茶肉桂,至少具備3種香型!否則,都是耍流氓!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