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古代勞模司馬光的日常

「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古代勞模司馬光的日常

說起熬夜這件事,想必已經是很多人的日常,我們常常說羨慕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那可不一定,因為古代也有workholic(工作狂),而其中很著名的一位,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司馬光。

在古代,司馬光可以說是一位勞模了,在歷代史評中,司馬光被視為「醇儒」,舉止端莊,生活簡樸,但是他對儒學的理解卻讓人實在沒辦法認同。他的好友二程屢屢給他講義理,他卻無動於衷。他質疑孟子,推崇荀子,但歷來大儒都認為荀子學術不正。他對政事的把握也一塌糊塗,《資治通鑒》注重的是人事興衰卻不是道德原則,但是他反對變法時卻往往自居道德高位。遍觀他的奏章就知道,此人可以把自己的任何觀點都表達得忠厚混融。

但無論他在變法方面與王安石的衝突孰對孰錯,其史學成就和節儉勤勉的生活習慣是不可否認的,其編纂《資治通鑒》的過程,著實偉大。司馬光本人對歷史很有研究,他認為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通曉從古以來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興盛、衰亡的經驗教訓。但從上古到五代,歷史書實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沒有那麼多時間看。於是,他在被貶洛陽之前就開始動手編寫一本從戰國到五代的史書。

宋英宗在位的時候,宗覺得這本書對鞏固王朝統治有好處,十分讚賞這項工作,專門為他設立一個編寫機構,叫他繼續編下去。

宋神宗即位後,雖然並不信司馬光的政治主張,但是對司馬光編書卻十分支持。在編書期間,司馬光翻閱了大量的書籍作參考。宋神宗允許他借閱"集賢"、"昭文"、"史館"三大書庫的所有書籍,並特許可借閱"龍圖閣、天章閣及秘閣"的藏書。宋神宗還將自己私藏的二千四百餘卷書獻出來,供司馬光參考。除此之外,司馬光還參閱了大量的野史、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等資料,共222種,計三千多萬字。

嚴謹認真之餘,司馬光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他給自己規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長,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誤了,他事後定會補上。他日日秉燭到深夜,凌晨又伏案提筆,由於十分睏倦,他擔心自己因此睡過了頭,便叫人做了一個光滑的圓木枕,睡在上面,只要一翻身,頭便落枕,隨即便會被驚醒,繼續伏案,故名曰「警枕」。其修改過的書稿堆了整整兩間屋子,且全部由工筆楷書寫成,沒有一個草字。

司馬光曾問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邵回答說:「君實,腳踏實地也。」正是這份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造就了他在史學上的傑出成就,為編寫《資治通鑒》,他用了19年時間。開始編寫時,司馬光48歲,編完時,已是66歲的老人了。這19年,司馬光秉燭至深夜,警枕破黎明。長期的伏案工作,耗盡了他的心血,剛過60歲,他便視力衰退,牙齒脫落,面容樵憚。《資治通鑒》寫成後,還沒等出版,司馬光便與世長辭了。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史學家,皇帝宋哲宗親自臨喪,並下旨為他舉行隆重的官葬。

司馬光曾自詡「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如此看來,的確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渴望權力,還是僅有的求生之路?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