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悲歌-袁崇煥

大明悲歌-袁崇煥

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八月,這位能力堪比岳飛的將領在牢獄中被關了近八個月之久後,最終得到了大明王朝給他的最後指令--凌遲。這天他被推到北京城街頭以通敵賣國的罪名凌遲處死。在經歷3357刀後,這位將領終於停止了呼吸,可是在他身旁的譴責聲卻仍未斷絕。京城的百姓目睹了他被凌遲的全過程,紛紛叫好,他們看著他身上的肉被一片一片的削了下來,不僅僅大聲叫好,而且還相互競價爭搶著買他的肉吃,肉片猶如手指大小,人們將買來的肉在這位將領面前一口生吃,並向他臉上吐了過去,伴隨著的是一聲:「呸!賣國賊!」聽到如此評價,這位將領內心的痛絲毫不輕於那千刀萬剮的痛苦,一生馳騁疆場為了大明社稷,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他雖然有著類似岳飛的經歷,卻沒類似岳飛的那份榮譽。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也有人認為他就是一個通敵賣國的賊人。他是誰?憑何堪比岳飛?又為何落得如此下場?今天我們就聊聊他的那些傳奇故事。至於褒貶對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袁崇煥,字元素,廣東東莞人。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自此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袁崇煥這個人可以算做是比較狂妄的。他喜歡跟別人討論兵法,見到退伍的老兵,常常與其討論邊塞的情況,所以對邊境的狀況比較了解,常常豪言自己能夠鎮守邊境。天啟二年,袁崇煥被調往京朝覲見明熹宗,破格提拔他任職兵部。當時明朝的邊患不斷,遼東的女真人努爾哈赤屢次侵擾明朝,明朝軍隊根本無力對抗後金,連戰連敗,遼東在當時就是個是非之地,遼東巡撫幾乎是去一個死一個,朝上沒人願意去這個是非之地。

這不,在袁崇煥任職兵部不久,遼東廣寧又被後金軍隊攻陷了,朝廷商議後決定應該再派人去鎮守遼東,但是沒人願意前往,人們都知道去了就是死。一時間急壞了眾人。這在這時,有一個人突然站出來了。袁崇煥一個人跑去關外探查了關外的情況,回來便上書狂妄的說:「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鎮守山海關。」朝上眾人,看見了有這樣一個不知死活的傢伙,都暗自竊喜「終於有個替死的傢伙了」,於是眾朝臣都紛紛誇讚袁崇煥,哪怕不認識袁崇煥的人,也都紛紛說袁崇煥是真的能力強,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時間,袁崇煥讓捧上了天,跟個救世主似的。隨即袁崇煥被任命兵備僉事,督管關外軍隊。

袁崇煥到任後,由於關外被哈剌慎諸部佔據,只得先駐守於關內,沒多久哈剌慎諸部歸順,經略王在晉就令袁崇煥移軍駐紮中前所管理其事務,後又領其去安撫管理遼東的失業人群,袁崇煥於夜間出發,晚上的林子中常有老虎豹子出沒,袁崇煥絲毫不畏懼,於四更天入城,將士們都紛紛讚揚:「這文臣竟有如此膽量。」後孫承宗巡行邊塞,十分重視袁崇煥。

天啟三年,袁崇煥受孫承宗的指令鎮守寧遠,並高築城牆。在袁崇煥的治理下,寧遠城成為了關外的重鎮。關外的百姓和過此的商人,都將寧遠看作是關外樂土。後孫承宗在朝中受彈劾被罷免,後繼者高第接替其職位。高第認為明軍不可能鎮守住關外,便命令袁崇煥從寧遠撤退,放棄關外土地。袁崇煥誓死不從。天啟六年正月,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便率領大軍西渡遼河,直抵寧遠城下。遼東經略高第擁兵坐鎮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此時的寧遠,就是一座孤城。袁崇煥與眾將士起誓誓死保衛寧遠,眾將士士氣高漲。努爾哈赤勸降袁崇煥不成,便下令強攻寧遠城。當時努爾哈赤號稱12萬軍隊,實際有6萬軍隊。而袁崇煥只有守軍1萬餘人。軍事實力懸殊。袁崇煥指揮將士用當時先進的西洋火器紅夷大炮炮轟後金軍隊,後金的騎兵被炮火攻擊的損失慘重。努爾哈赤在進攻的過程中,似乎也被炮火打中,受了重傷。後金軍隊久攻寧遠不下,後方又被毛文龍突襲,便匆匆撤退。寧遠保衛戰,宣告勝利。這是明軍對後金軍隊作戰的第一次勝利史稱寧遠大捷。袁崇煥向世人證明了,努爾哈赤的八旗軍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袁崇煥也因此名聲大震。

公元1626年天啟六年三月,袁崇煥被任命為遼東巡撫。同年八月,努爾哈赤病重身亡,其子皇太極即位大汗。袁崇煥派人前去弔唁,並遞上議和書信。天啟七年,皇太極同意議和,舉兵越過鴨綠江進攻朝鮮,被毛文龍擊退。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直抵錦州將其包圍。袁崇煥以寧遠城兵力不能輕易調動為由,讓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精銳騎兵四千繞到後金軍隊後決戰。尤世祿剛要準備出發,後金軍隊又到了寧遠城下,袁崇煥等城樓令人炮轟後金騎兵,尤世祿、祖大壽等人則在城外與後金軍隊搏鬥,死傷較多。後金軍隊攻不下寧遠,便撤退增加了錦州的兵力,但是錦州也依舊久攻不下,且後金軍隊也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隊撤退。袁崇煥再次戰勝後金軍隊,史稱寧錦大捷。戰後其他將領都得到了封賞,而袁崇煥卻因為遭受魏忠賢的嫉妒只是給他增加一級官階。袁崇煥十分憤怒,辭官回鄉。

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改年號崇禎。崇禎設計除去了魏忠賢,並將之前冒領軍功的人都削職。崇禎早在寧遠大捷時,就已經很欣賞袁崇煥。崇禎掌握實權後,袁崇煥就被召回京城,被任命兵部尚書併兼任薊遼總督職位。同年七月,崇禎帝在平台召見了袁崇煥,向他巡問如何解決遼東問題。袁崇煥大言不慚回答道「五年便可復遼」。崇禎聽後對此大為讚賞,深感到遇到了當世岳飛,更加的看重袁崇煥。而後有官員問袁崇煥的復遼計劃,袁崇煥卻回答這是安慰陛下的話。那官員說:「當今陛下如此聖明,怎麼能如此隨便的應對,如果陛下追究你復遼的時間進程,那你又該怎麼辦?」

袁崇煥聽後也是心有餘悸,便上書要求崇禎令朝廷上上下下配合自己,才可能實現五年復遼,崇禎全部答應。後來袁崇煥又顧忌之前的許多將領是被內部人員彈劾撤職,難以施展才能,又上書崇禎說陛下不要輕易的被小人蒙蔽而撤職自己,從而耽誤了五年復遼,崇禎也答應了袁崇煥,並且賜給袁崇煥尚方寶劍,下令可便宜行事。袁崇煥自此被崇禎推上了「神壇」,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時他們倆的關係也是十分親密,崇禎把袁崇煥當作諸葛亮,袁崇煥也把崇禎看作劉玄德,一個指望對方拯救自己的江山社稷,另一個報答對方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接下來,袁崇煥便開始轟轟烈烈的實行自己的五年復遼計劃。

崇禎二年,袁崇煥認為在東江皮島的毛文龍雖然能在後方牽制住後金,但是每年消耗的銀兩是在是太大了,便上書要求崇禎派遣一個文官來管理毛文龍的軍餉使用。毛文龍自己在皮島土皇帝當慣了,自然不同意有人來管戍他,便上書爭辯。後毛文龍來拜見袁崇煥,,毛文龍也是趾高氣揚的,袁崇煥決定便宜行事,除去毛文龍。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名,到毛文龍軍中做客。袁崇煥跟毛文龍兩人開始夜夜笙歌,經常玩到半夜,毛文龍並沒有察覺袁崇煥的來意。

這天,毛文龍受袁崇煥邀請到他大帳旁邊觀看將士射箭,毛文龍應約而去,袁崇煥在大帳四周埋伏有殺手,毛文龍剛進大帳,便宣讀毛文龍幾個違法的事情,毛文龍不服,便將其捆綁住,宣讀他十二條罪狀,用尚方寶劍將其斬殺。毛文龍死後,袁崇煥擔心其部下叛變,將其部下糧餉增加。隨後袁崇煥上書崇禎,希望裁剪東江的士兵數量,並且增加糧餉。崇禎對袁崇煥擅自殺毛文龍的事情十分震怒,並且對軍隊減少糧餉卻增加的情況也很疑惑,但是見都是袁崇煥所要求的,沒有怪罪他擅自殺毛文龍並且也答應了增加糧餉的要求

崇禎二年十一月,皇太極得知毛文龍已被袁崇煥殺死,自己的後方也就安全了。便決定遠征北京。皇太極向蒙古借道,由於薊鎮防區早已經不是當年戚繼光在此的軍容,自戚繼光後薊鎮防線一日不如一日,城牆殘片,軍備廢弛,後金軍隊很輕易的攻破薊鎮防線,越過長城,直逼北京城下。

在此之前,其實袁崇煥已經連續兩次上書崇禎皇帝,說自己經營的關寧錦防線堅固後金軍隊不會輕易的來攻打這裡,後金軍隊極大的可能會跟蒙古人聯合借道從薊州進攻,而薊州兵力薄弱,應當加強防守。可是之前崇禎的心思都在遼東,並沒有足夠重視袁崇煥重兵護衛薊州門戶的建議。

結果不幸被袁崇煥言中······

皇太極帶領八旗騎兵連戰連捷,直逼北京城下。崇禎急召袁崇煥回京勤王。袁崇煥於十一月四日率領九千關寧鐵騎入關勤王。袁崇煥本想將皇太極攔住在薊州之外,可皇太極見袁崇煥到此,並未與其正面交鋒,便繞開直奔北京而去。一路上燒殺搶掠,袁崇煥也跟緊跟著皇太極後邊。但是就是沒有發生交戰。因為袁崇煥深知自己的軍隊數量不敵皇太極,想依舊憑藉堅城巨炮來與皇太極決戰。便一直想等著皇太極到京城再進行決戰。就這樣袁崇煥跟著皇太極後邊,跑了幾天就是寧沒打一仗。這就給京城的人們留下話柄--縱賊劫掠。

幾天後皇太極果然直撲京師。

袁崇煥見此便也帶軍快馬加鞭三天三夜趕到北京城下。正好與皇太極同時到達北京城下。袁崇煥到達北京城下,崇禎在平台接見了袁崇煥,並且還對袁崇煥進行賞賜款待。而袁崇煥提出希望部隊進入京城休整再與皇太極進行決戰,可是崇禎非常極端的拒絕了,袁崇煥沒有辦法,只得讓軍隊在城外風餐露宿,與皇太極進行野外激戰。皇太極軍隊10萬餘人,而袁崇煥在北京城下廣渠門只有九千關寧鐵騎。皇太極的兵力數倍於袁崇煥,可是沒有佔據上風,屢屢敗退。皇太極見不敵袁崇煥,便令人設反間計來陷害袁崇煥。經過皇太極的設計,便有宦官在崇禎面前報告袁崇煥故意放皇太極入關內。崇禎得知後,沒有立刻做出反應。最後袁崇煥派兵炮轟皇太極後金大營,後金軍隊因此撤退,京師的危機隨即解除。後金軍隊撤退後,崇禎犒賞各軍隊,可擁有頭功的袁崇煥卻被下獄。

後金軍隊入關的地方是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的,可以說跟袁崇煥關係不大。而袁崇煥鎮守在山海關外,入京勤王並將後金打敗,更是功勞卓著。可是朝中眾大臣紛紛認為是袁崇煥放皇太極入關,紛紛誹謗袁崇煥與皇太極有勾結,然而他們都沒有什麼證據。但是崇禎對此也是很懷疑的,崇禎心裡肯定也很納悶,袁崇煥剛剛跟他許諾五年平遼計劃,給錢給你兵給你糧,還容忍了你殺毛文龍集中了兵權,這還不到兩年時間就讓後金的賊人殺到我眼皮子底下,袁崇煥你這是在搞笑?並且當時袁崇煥與皇太極一同到達北京城下,正好一個在京城前門,一個在京城後門,正常皇帝都會想到:完了···一個前門,一個後門,跑都跑不了啦。再有明朝法令有命令禁止,勤王軍隊沒有皇帝批准不得在城下駐紮,而袁崇煥卻沒有時間向皇帝請示,直接在城下駐紮。崇禎當時雖然沒有指出,但是袁崇煥確實是犯了大忌。所以說崇禎對袁崇煥的懷疑也不是不可理解。

袁崇煥被下獄後,並沒有被立即處死。袁崇煥是崇禎二年十二月被下獄,崇禎三年八月被處死。其間整整隔著八個月。如果說崇禎真的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誅殺袁崇煥的,我感覺倒不會留袁崇煥八個月不殺,即使是真的中了反間計,八個月的時間也足以查明一切。我認為崇禎應該是不想殺袁崇煥的,可是卻在朝臣和眾臣民的逼迫下不得不殺袁崇煥,袁崇煥也是算作黨爭的犧牲品

為何這樣說?當時袁崇煥在京城的輿論可謂是真的差。京城的老百姓見到袁崇煥的關寧鐵騎,竟然站在城樓上用石頭砸他們。關寧鐵騎可是當時唯一能與皇太極的八旗騎兵匹敵的軍隊啊。說明當時袁崇煥已經被一眾文官宣揚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漢奸,賊人。而朝中的許多大臣也是紛紛向崇禎彈劾袁崇煥是一個賣國的賊人。崇禎在重重壓力下以袁崇煥私自與後金軍隊議和及其擅自斬殺毛文龍兩大罪名,判袁崇煥凌遲處死。自此崇禎皇帝的中興夢想就此破碎,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天比一天糟糕的王朝。大明王朝也因此失去了改造軍事力量的最後機會。史書評價:「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崇禎雖然是個剛愎自用的皇帝,可是他的思想也很容易被臣子左右,就如同在十四年後,李自成大軍即將攻入京城,崇禎皇帝本想遷都南京,連船都準備好了,就因為礙於面子,他很希望有大臣提出南遷,但是又沒有大臣提出南遷,而自己也不好背負南遷的罪名,竟然就坐著等死。如此比較,殺一個袁崇煥更是小巫見大巫了。

1630年崇禎三年八月,刑場上袁崇煥面對著那凌遲用的一排排小刀子和身邊的一眾拍手稱好的百姓,念出了自己的一生:「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可能在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時,崇禎在等待山海關吳三桂的勤王部隊時會想到袁崇煥。當年袁崇煥三天三夜殺到北京城下勤王,而那吳三桂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還沒走夠一半路程,可是他已經走夠半個月之久了······

袁督師即使再飽受爭議

那些赫赫戰功又如何能抹的去?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鏡哲思 的精彩文章:

TAG:史鏡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