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喬布斯坐禪別太賣力

學喬布斯坐禪別太賣力

看劇I讀書I寫作

偶爾飛出窗外關心整個地球

@地球激勵師拉娜

前 言

《禪者的初心》書名正下方,一行燙銀小字「活出自己的真實本性」吸引了我的視線。

海南出版社的這個版本,封面設計乍看很佛系,再仔細瞧,腰封赫然印著「唯一一本影響喬布斯學禪的書」,兩個喬布斯抓住了我的一顆凡俗之心。

放下這本書,或者拿起這本書,都可能緣於誤會。第一種沒興趣的誤會,對「禪」沒興趣。第二種有興趣的誤會,對「喬布斯」有興趣。

整體觀感

首先,這不是一本講「禪」的書,「禪」不能說、也不可說,拈花微笑的典故便是出自禪宗公案。當年佛陀在靈山開大會,天上地下各路神仙人馬,紛紛趕來參加,名不見經傳的弟子摩訶迦葉,關鍵時刻單憑一個拈花微笑的眼神,得到了佛陀的真傳。

我對禪宗不了解,有點心嚮往之,在有限的認知里,禪宗是一個只講故事、靠意會不可言傳的存在。禪宗的坐禪,不是叩拜儀式,也不是健身體式,是包含日常生活各種活動的修行方式。對一個人來說,選擇了禪修這種生活方式,就要將修行貫穿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其次,腰封上那兩個喬布斯看看就好,書裡面的內容和喬布斯沒有半點關係。喬布斯確實學禪,但學喬布斯去坐禪,不會產出一家蘋果公司,產出大於等於吃一個蘋果。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一句諺語:每天吃一個蘋果醫生遠離你 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學習坐禪,無疑有利於身心健康,實際效果勝過吃一個蘋果。

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呢?

禪師的生活建議和禪師的禪心。書中介紹了禪修這種生活方式,以及作為禪師一生禪修的心得感悟。

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到一種遭棒喝的清醒,不是用一種顯而易見的方式,而是以一種拈花微笑的方式,禪的語言。

禪心是禪門老師常用的謎樣字眼之一,他們用這字眼來提醒弟子們跳出文字障礙,刺激弟子對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產生驚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現來回應此一驚奇。

這本書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焦慮是每個人都有的,困難也和太陽一樣每天照常升起,在焦慮的時候不忘初心,在困難的時候守住本心,是人到中年重要的課題。

生活是一場修行,這本書幫助我們找回初心,守住本心。對於向內在自我探索,向外在創業探索的我來說,這本書安撫了我的焦慮。

初心初學者的心,那個質樸無知的第一探問(「我是誰?」)有必要貫徹整個禪修的歷程。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不像老手的心那樣保守各種習性的羈絆。它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

作者其人

作者鈴木俊隆,法號祥岳俊隆,父親是一位禪師,1905年生於日本神奈川曹洞宗松岩寺,年少時就開始禪修訓練。1959年移居美國舊金,擔任曹洞宗桑港寺住持,後在美國籌建了塔撒加拉山的「禪山禪修中心」和舊金山的「禪修中心」。1971年離世,是將禪宗思想介紹到西方世界的重要日本僧人。

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系教授休斯頓·史密斯,在鈴木俊隆禪師入寂前,曾登門拜訪,並詢問他書里為什麼沒有談到開悟。

禪師還未開口,他太太就湊過來,調皮地輕聲說:「因為他還沒開悟嘛!」禪師裝出一臉驚恐的樣子,用扇子拍拍太太,豎起一根手指在嘴邊說:「噓,千萬別說出去!」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聲沉寂下來,禪師說出了真正的原因:「開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並非禪需要強調的部分。」

鈴木俊隆師承「曹洞宗」,提倡「只管打坐」,認為「所有的姿勢都是在坐禪,而每一種姿勢都是佛陀的姿勢」,其他宗派不太接受包括「一個宗派只是佛教一個權益性的形象」在內的一些見解,於是被稱為「曹洞宗」,來以示區別,並非自稱。

修行時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我們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在過僧院生活。對我們來說,僧院生活就是平常生活,倒是那些從城市來上香的人才是不平常的人。看到他們,我們心裡會想:「啊,來了一些特別的人呢!」

但每次離開永平寺一段時間後,再回到寺里,我的感受卻又不同了。我會聽到各種修行的聲音(撞鐘聲、誦經聲等等),並因而深受感動。淚水從我的眼睛、鼻子、嘴巴流出來。所以說,只有從寺外來的人才會感受到寺院的修行氣氛,身在其中的人實際上是不知不覺的。

鈴木俊隆為人質樸敦厚、溫柔謙遜、友愛敬人,這是我從書中文字感受到的,從寫序言、編輯者和弟子口中聽到的。網上搜來的這張禪師生活照片,從中也可瞥見,一位允許自己夫人插嘴打趣,並能露出頑童般笑容的先生,想必是一位溫柔謙遜的好好先生。

讀書隨記

從目錄至後記全書217頁,文字是禪師平時坐禪後講話的記錄,讀起來頗為順溜,沒有艱澀難懂的術語。

第一部 身與心的修行

在談到身心的時候,往往區分來談,說身體如何,又說心靈如何,彷佛身體和心靈是兩個對立的東西。有一句流行語「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說出了我們時常處於身心割裂的狀態,其實是一種病態。

我們的身與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二,那你就錯了;但如果你認為身與心是一,你同樣是錯的。我們的身與心既是二,又是一。我們總以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於一,不是單數就是複數,但在實際經驗里,我們的生命不只是複數,它也是單數。我們每一個人既獨立而又依賴。

……儘管我們有「心靈」和「肉體」這兩個不同的觀念,但它們實際是一體的兩面,這才是正見。所以,我們坐禪時採取盤腿坐姿,為的就是要象徵這個真理。

最早印象的是打坐來自於武俠片(武俠劇當中修鍊內功常常採取這個姿勢)。除了打坐,周圍有朋友練習站樁,近期更常吹進耳朵的是詞是「冥想」。不同於打坐、站樁這種散發著汗味和無聊的本地土味,冥想這個詞飄出的是神秘和夢幻的異域芬芳。

一時之間,大家通過各種途徑接觸冥想,以各種方式理解冥想。有人說冥想能打開第三隻眼、看見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景象,有人說冥想可接通高我,有人說冥想可能會鏈接到異界(不太好的那種)的能量,有人說冥想能夠療愈身體和情緒,有人說冥想會帶來高效和創造力。

我本來以為,書裡面也會提到冥想,結果沒有,也沒有說明坐禪的美好願景,整個第一部分敘述的是坐禪的基本姿勢和心態,其實在我看來,是在淳淳教誨做人的基本姿勢和心態。

身體一旦萎頓,你就會失去自己,你的心也會遊盪到別處去,而你也會不在自己的身體之中。這不是正道。我們必須存在於此時、此地!這是關鍵。你不許擁有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萬物都應該以正確的方式存在於正確的地方。當我們能夠把身與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那其他一切就會跟著恰如其分。

按照書里說的,做任何事都是我們本性的表現,每個人都可以試著坐禪:盤腿而坐,脊骨挺直,肩膀放鬆,下巴收攏,兩手結印,標記念頭,覺察呼吸,保持正確姿勢就是正確的心靈狀態。

我試著坐了1分鐘,腦子裡面炸開了鍋,近處的腳步聲,原處的汽車聲,擔心的事,討厭的人,走馬燈一樣忽閃。原本定了10分鐘的鬧鐘,等不到鬧鐘響就迫不及待睜開眼睛,腿麻、腰酸、流口水,原來什麼也不做,就干坐著,是件這麼難的事兒。

善與惡只是存在你心裡的東西,所以我們不應該說「這是對的」、「這是錯的」之類的話。與其說「這是錯的」,你應該說的是:「別去做!」當你有「這是錯的」的想法時,就會給自己製造出困惑。……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什麼事情來到,就做什麼事情,好好做它!我們應該活在當下。

這些言語十分平實,從身邊老者那裡就可以聽到,然而我並沒有因為書里內容不新奇,感到不耐煩,反而覺得親切踏實。語言有生命力,翻開書,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禪師的氣場,或者說,接收到那股真實的定力。閱讀安定的文字,內心也會隨之安定,閱讀新奇的文字,內心也會隨之起伏。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以為,所謂的「自由」就是只要我喜歡的事就可以做,禪根本無須講什麼規則。但事實上,對禪修者而言,遵行某些規則是絕對必要的。只要有規則可循,你就擁有獲得自由的機會。對規則不屑一顧的人,可別想要有任何自由可言。我們之所以禪修,正是為了獲得完全的自由。

作為括弧里,禪師口中的年輕人,我確實這麼理解過自由,自由不就是沒有約束,想幹什麼幹什麼嘛。我也承認,振臂高喊自由的同時,胸中包藏著一份未言明的私心:我不想被人管,我的感受最大,我不想遵守規則,卻想要規則所保護的自由。

很喜歡書裡面的一句話:向東走一里就是向西走一里。」對於這句話,我往自己身上去對照,是這麼理解的:可以自律,也可以不自律,這是選擇的自由。如果只想體驗不自律的自由,就無法體驗到自律的自由,這就是自由的一體兩面。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是的,因為晚起的鳥兒都餓死了,所以我們永遠只能聽到早起的鳥兒在叫。掙錢吃飯不容易,忙個不停是一種常態,有時找朋友說個事情,生怕打擾對方,就會先問一句「最近忙不?」

我曾經也那麼忙,所以特別理解「停不下來」的那種痛苦。害怕錯過,害怕落後,害怕虛度,只有填滿記事本里所有空擋,才像做完了作業一樣,鬆一口氣,放心睡覺。

只要能夠對寧靜、平常的修行持之以恆,你的人格特質將可建立起來。如果你的心老是忙個不停,就不會有時間去建立你自己的人格,而你也將不會有所成就——修行得太賣力尤其會有這種危險。

建立人格就像做麵包,你只能把麵粉少量、少量地攪拌,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來,而且烤麵包時必須是用中等的火候。

最清楚各位的人是各位自己,你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火候,你們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麼。反過來說,要是你太興奮,就會忘了什麼樣的火候才適合你,你將會失去方向。這是非常危險的。

成為自由創業者的日子以來,我每天工作加上學習的時間,比過去更多,多到把原來看電視劇的娛樂時間都擠掉了。過去我曾經以為自己很喜歡看電視劇,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現在知道了,不是我真的那麼愛電視劇,是壓力需要尋找一個出口,電視劇能轉移注意力。

動力和壓力,本來就有,與身俱來,其實沒有必要再給自己加壓,加多了,身心承受不了,自然就會想逃,逃無可逃,就容易抑鬱。疲累的時候,也是意志力薄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做一些更不健康的事,更錯誤的決定。

只要你的修行時建立在貪念之上,只要你是以一種理想主義的方式來坐禪,就不會真的有時間去實現你的理想。此外,你也會犧牲掉修行的真義。因為你的眼睛總是看著前面,你就會為未來的你犧牲掉現在的你,最後只落得一無所得。這是荒謬的,不是正確的修行方法。比這種理想主義態度更糟的是,抱著與別人爭勝的心理坐禪。那真是一種可憐兮兮的修行方式。

書中上面這段話,把「坐禪」兩個字替換成「生活」也是同樣成立的。所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難就難在這裡。不是我們忘記了目標,是因為太在意目標,忘了我們當初為何會出發了。

你對佛法有沒有感覺並不是重點,你對佛法感覺是好是壞也無關緊要,佛法無關乎好與壞。我們只是做我們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法。當然,有時候,某些激勵是必要的,但激勵只是激勵,並非修行的真正目的,它只是一貼葯。當我們感到泄氣,就用得著藥物,而當我們精神昂揚,就用不著任何藥物。不應該把藥物與食物混為一談,有時候,藥物是需要用到的,但不應該把它當成食物。

我們可以停下來,試著問問自己,動力和壓力真的對做好一件事兒有幫助嗎?忙碌真的能換來我們想要的嗎?

動力讓我們太興奮,壓力讓我們太緊張,更容易把事情搞砸了。自我激勵是必要的,只是不要逼自己太緊,找到自己的節奏更重要。

第三部 用心理解

我們經常說,這個人做事很用心,那個東西做的很用心。細想想,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好像心裡有個標準,要達到一個什麼程度才能算用心。書里這部分說的「用心」恰恰是不用心,我們通常理解的用心,都帶著點努力的意思,這裡的用心是順乎自然的意思。

結合生活,結合自身,自然而然去理解就是了。舉個例子,看到下面這部分內容,我自然而然聯想到自己的瑪雅印記黃種子。(瑪雅印記可以理解為類似星座之類的占卜,根據出生年月日測算出自己的類型)

種子並沒有「要成長為一顆植物」的觀念,但種子卻擁有自己的形相,且與土地以及四周環境處於完全和諧的狀態。隨著生長,假以時日,種子就會把自己的本性表現出來。沒有存在的東西就沒有色與相,所以不管什麼東西都會有它的色與相,而這色與相是與其他的存在事物完全和諧的。這麼一來,就不會有煩惱可言,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自然」。

順乎自然,實際上是非常積極的態勢。聽起來似乎很容易,我們會想到,「那不就是兩手一攤嘛,多簡單」。真的兩手一攤,做到放下,恰恰是最不容易的。因為我們的腦子裡充斥了太多諸如,我怎麼想、別人怎麼看、他會怎麼說。

真正的坐禪就好像口渴時喝水,而感到疲倦時,小睡一下也很自然的。但如果你是因為懶惰而睡覺,因為覺得那是一種特權而睡覺,那就是不自然的。你會這樣想:「我所有的朋友都跑去小睡一下,為什麼我不去睡?既然大家都不工作,為什麼我要賣力工作?大家都有那麼多錢,為什麼我不能有多一點的錢?」這不是自然。

因為你的心被某些別人的觀念給糾纏住了,你不是獨立的,你不是你自己,也因此那不是自然。哪怕你盤腿而坐,但只要你的坐禪不是自然的,就不是真在修行。

小到看一本書的決定,我們也會權衡再三,讀這本書值不值得,要花費多少時間、金錢,當我們讀這本書而不是那本書的時候,我們會錯過什麼。我們總是製造許多選擇題,不停問到底哪一個才好,哪一個更重要呢?

記得一次聊天,朋友建議說:「如果你沒有達到金錢無憂,想做個公益幫助他人或者想要自己活明白都想早了,應該先修世間法把錢的問題解決,再好好去修心。」這個觀點還挺普遍的,很多朋友也都有類似的看法,先實現財富自由,然後再去做喜歡的事兒。

哪個較為重要呢?是獲得開悟,還是在獲得開悟之前先獲得開悟?是賺一百萬,還是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享受你的生命(哪怕你不可能賺到一百萬)?是當個成功的人,還是在你追求成功的努力中找出努力本身的意義?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你連練習坐禪都還不能;如果你知道答案,那你就會找到生命真正的寶藏。

看完這本書,問題不會變少,至少會多一個出來——如果禪修是值得嘗試的生活方式,我到底要不要開始禪修呢?關於賺一百萬重要,還是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享受生命哪怕賺不到一百萬?你有答案了么,我已經有了。

~完~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拉娜

尊重創作版權 I 如需轉載 I 歡迎聯繫作者

寫文只分享給喜歡的人

地球激勵師拉娜

Well

Come

很萌 I 很帥 I 很暖

悄悄話加微信號shenjilan

三觀和五觀都很正,值得成為你的朋友

不取關 I 拉勾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激勵師拉娜 的精彩文章:

TAG:地球激勵師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