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淺談建盞(三)

淺談建盞(三)

目前市場上賣的新盞,都是復燒的仿古建盞,不論古今中國人對喝茶這件事都是非常的重視,那麼古人怎麼喝茶?建盞真的是用來喝茶的么?

且聽小火娓娓道來,觀點不對的地方請各路大神斧正!

一,唐代人怎麼喝茶?

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唐代人喝茶是要加很多調料,例如蔥、姜、鹽,將茶葉碾成末,煮在一起,連茶葉帶湯帶調料一起都喝了。(大體是這個意思)

常說唐代的煮茶、煎茶,這是唐代喝茶的主要方法。

提起唐代的飲茶文化,不得不提及陸羽(茶聖),《茶經》中提及三沸的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讀。

不過,這種飲茶方法現如今已經不用了,回看唐代的飲茶多半是將茶作為食物或者取其藥用價值。

腦補一下,N多大胖娘們兒,坐在一起煮上一鍋茶,一起喝湯,挺逗!

至於唐代人飲茶是否用建盞,這個不得而已,也無據可查。

二,宋代人怎麼喝茶?

宋代是一個非常文藝的朝代,鬥茶(點茶)風靡,建盞也粉墨登場了。

從朝代更迭上,唐——五代——宋是有明確的紀念劃分的,但是飲茶的生活方式應該並沒有這麼明確的年代劃分。

唐陸羽《茶經》中也有記載,應該說鬥茶起源於唐代,但是在宋代風靡鼎盛。

從很多文獻記載和古人的詩詞中,大體可以想像到當年鬥茶的場景,上至宮廷、下至百姓鬥茶成風(腦補如今全國上下鬥地主的規模)。

鬥茶也是一套挺複雜的流程,大體是這樣,將茶餅搗碎,碾成粉末,篩出細粉,用茶勺舀出適當的茶粉,加水調成糊糊,再加水攪拌(與如今日本的抹茶有相似之處),大體是這個流程。

觀察湯色、湯花(水泡)、咬盞等一系列的標準,評判高低上下。

這個鬥茶,確實是一項技術活兒,跟茶葉的品質、水的品質、溫度控制都有關係。

三,鬥茶為什麼要用建盞呢?

建盞被譽為鬥茶神器,是由建盞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首先,重量相對於其他瓷器大,攪拌的時候穩,不容易灑;

其次,壁厚容易保溫,也不易燙手(鬥茶前要溫盞);

再次,茶湯白,茶碗黑釉,便於觀察顏色,黑白分明也好看;

既然建盞是用來鬥茶的,那建盞是用來喝茶的么?

答案是肯定的,宋代人雖然很文藝,但也不至於荒唐到若干道工序後做好的茶就倒掉吧?

鬥茶之後,也是要飲用喝掉的。

還有,當時鬥茶成風,黑釉的瓷器不單單有建盞,國內還有其他窯也燒黑釉的瓷器,例如吉州窯、定窯(黑定或紫定)。

四,明清人怎麼喝茶?

宋代以後,鬥茶這種方式不見了,建盞也停燒了幾百年。

改為沏茶、泡茶的方式了,也就跟我們現在喝茶的方式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茶壺,紫砂壺、瓷茶壺則披掛上陣。

明代湧現了一大批制壺名家,時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以時大彬最為出名,他製作的紫砂壺名為「大彬壺」。

清代出了「曼生十八式」,更多的壺形也有了。

五,推杯換盞的有趣解讀。

推杯換盞是一個成語,形容酒席宴上觥籌交錯的熱鬧場面。

盞也是一種器皿,比杯的容積大得多。喝酒喝到興頭時,換大杯喝,小的不過癮。

那這裡的盞指的是建盞么?或者說建盞在古時候也會用來喝酒么?

這個暫時無從考察,如今談到盞字,首先讓人聯想到建盞,但是講推杯換盞的盞就是建盞未免有點牽強了。

盞,有酒盞、茶盞、燈盞,因此酒盞是不是建盞,尚待考證。

另外,還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解讀,慶祝升職可以送建盞。

這種說法,則更為牽強,意思說陞官了,以後就不要用小杯子了,得用大杯子,完全曲解了推杯換盞的意思。

可以理解為一種借用成語營銷的優秀案例。

六,建盞喝茶到底行不行?

很多朋友看了前面的文字,未免會有點懵,如今建盞到底可不可以喝茶呢?

本來為了附庸風雅,想買幾個杯子喝茶,別回頭被人家嘲笑說自己不懂,瞎特么裝13,露了怯!

現代人的茶桌,可謂五花八門,就茶壺而言紫砂壺、瓷壺、鐵壺啥樣的都有,紫砂杯、玻璃杯、白瓷杯、建盞,用啥樣的都有。

完全看個人的喜好,喜歡咋喝酒咋喝,搪瓷大茶缸子都行。

要說主流的茶桌文化,基本上以紫砂、建盞、白瓷茶杯為主了。

七,養建盞!

在用建盞喝茶的過程中,還是有變化的樂趣的,就是會養出七彩的光斑。

這種光暈效果非常的漂亮,小火本人也是聽朋友說起過,見過照片,自己也在養一隻,剛剛開始幾天,目前還未見成效。

註:小火的建盞

按理說,應該是這種浮現金屬光澤的建盞,比較容易出七彩效果,拭目以待吧,期待早日出七彩。

至此,《淺談建盞》連載暫告一段落,以後如果新玩法、新思路,再續!

以上內容均為小火原創,部分圖片摘自於網路,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版權歸「小火文玩收藏」所有,非法轉載剽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文玩寄賣 的精彩文章:

精品銅器與茶道專場拍賣
一個盤子和馬未都先生

TAG:小火文玩寄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