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中濕氣最重!

一年中濕氣最重!

夏至簡介

時間2018年6月21日五月初八 星期四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夏至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養生節氣!

夏至養生

夏至您一定要這樣做

1情志調養

夏季炎熱,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夏對應心,心臟對應喜悅,尤其在夏至這個夏陽極致的節氣,一定要保持快樂,精神養生方面,切忌懈怠厭倦,惱怒憂鬱。

2

起居調養

晚睡早起,每日溫水洗澡。夏至節氣,最重要的養生功課就是睡「子午覺」:晚上在子時(23時至1時)之前進入最佳睡眠狀態,白天在11時至13時午休。子午覺的原則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進入夏至,中午盡量午休,但時間不用太長,睡半個小時即可。在這個節氣把「子午覺」睡好了,就是最好的保養方式。

3運動調養

傍晚較涼爽時,宜在水邊、公園、庭院等地,散步、慢跑為好,不宜劇烈活動,汗泄太多易傷陰氣,也易損陽氣。

4消除暑熱痱毒

痱子是炎熱夏季常見的一種皮膚急性炎症。癥狀輕者可擦拭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服,數天內就會消退。用艾葉洗澡,可有效預防痱子。50克干艾葉,幾片生薑,熬煮大半桶水,水溫適中時倒入浴缸中泡澡,解毒止癢。

5

按壓穴位,心腎相交

勞宮配湧泉:勞宮穴在手心位置,屬手厥陰心包經,重刺激以瀉心火。湧泉穴位於足心,屬足少陰腎經,擦熱可滋陰降火。兩穴相配,使心腎相交。用於腎氣不足引起的耳鳴、腰膝酸軟等。

今日夏至,提前知道一件事: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可能是一年中濕氣最重的時候!

每到夏至前後,全國許多地方雨水都極為充沛的時候,而且經常以大雨暴雨為主。魔都昨天就突如其來的下了常大雨,今明兩天雨勢更大,空氣中已經能明顯感覺到黏黏的濕氣在往身體裡面鑽。坐在屋內,也能感覺到空氣的潮濕悶熱,讓人不太舒服,因為我們身體里的濕氣也明顯加重了。

GIF

夏至時人體內的濕氣那麼重,主要有兩層原因:

1、外濕,夏季雨水多,空氣潮濕,容易導致人體外濕氣雨水多屬於外濕。

2、還有一個,是人身體內部的濕氣,脾虛脾濕。脾臟屬於土臟,怕水,易受困於濕氣,所以在大雨悶熱天氣,脾臟的功能會受到影響,無法有效的排除體內濕氣,於是內外交困,人的濕氣就很重了。

友情提示:夏至雨量大,且常常來勢突然,猛烈,大家外出時切記關好門窗,保證室內乾燥,以免濕氣困擾!

二、濕氣分4級,你是哪一級?

每個人身體裡面,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點濕氣,而且濕氣肯定不是好東西,最簡單的,濕氣堆積在皮下,會使人變胖,虛胖無力。

每一個濕氣重的人,都等於在身上穿了一件濕衣服,會時時刻刻感覺到累,沒有精神,想睡覺,具體還表現為舌苔厚膩,關節酸痛、食慾欠佳等等。不過這些濕氣的表現也分輕重緩急,所以在這裡我們濕氣的嚴重程度分為4級,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

第1級:濕氣入皮膚

大多數人都有初級濕氣,不至於影響到健康,但也會產生一些讓人不適的表現。比如早上起來,腦袋蒙蒙的不清醒,以及四肢平時感到酸懶乏力,不想多動。

第2級:濕氣入四肢

這個級別的濕氣,已經慢慢開始影響到生活,讓生活覺到不便,人會像裹了一條濕毛巾,沉沉的或蒙蒙的。主要表現,四肢:上下樓或走路會覺沉重,腿如灌鉛;嘴巴:粘膩不清爽;汗液:粘味重。

第3級:濕氣入腸胃

濕氣發展這個時候,不止影響生活,還經常會有一些小病小災,尤其是腸腹疾病。

腹:容易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長期腹瀉,大便不成形。

腸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費廁紙,大便粘膩粘馬桶。

第4級:濕氣入脾腎

此種情況下的人,濕氣的表現已經明顯延伸到體外,隨便一眼看去,就能感覺這個人有很重的濕氣,癥狀也會很多。

面部浮腫:早起時臉面或者眼皮會變的「豐滿」。

腿腳浮腫:會覺得鞋子衣服變小,腿脹、或腳踝有很深的襪印,手腳冒汗,腳氣。

皮膚:皮膚瘙癢,濕疹。

口舌:舌苔黃膩,睡覺流口水,說話唾沫星子漫天飛。

四肢:身體常沉重酸痛,關節炎。

說到這裡,你也許能知道濕氣有多厲害了,我們當然希望,大家最好都不要有濕氣,或者最多有個初級濕氣。因為濕氣的祛除越早越容易,對人的影響也最小。

如等到濕氣積累起來,開始威脅身體里的其他器官組織,那會比較麻煩,要做的就不只是祛濕了,工作量大,時間周期也會拉長,人會受許多的罪。所以,不管什麼季節,不管年輕還是年長,祛濕防濕的工作做好了,身體才能得到健康。

三、濕氣不除,越補越毒!

張仲景著《傷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是說有些發燒的人,溫度高,體內卻寒冷,所以會想穿衣服。這種情況,其實寒氣侵入骨髓,冷到了骨子裡。

寒氣為什麼會到骨子裡呢?這大概也與濕氣有關,寒氣入侵後,寒濕結合,就常常會跑到肌體深處,甚至骨髓裡面,難以拔除。

因為濕是最容易滲透的,經常拉幫結派,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就好比在南方,不論冬夏,其實比北方都更令人難以忍受,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遇寒成寒濕,遇熱成濕熱,十分的難以祛除,會讓人煩不勝煩。包括風濕,久治不愈,反覆無常,也還是因為濕氣的存在

現代中醫也普遍認為,現代人的很多疾病,與濕氣濕邪都脫不了關係,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脂肪肝、肥胖等代謝性疾病;消化系統,慢性胃炎、腸炎;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婦科疾病,婦科的帶下症,陰道炎,還有濕疹,關節炎等。

所以中醫常說,濕氣不除,越補越毒,其他邪氣吃點補品大都能起到好的作用,偏偏濕邪吃再多的補品也無用,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那麼夏至如何做到有效祛濕?我認為有兩件事是必須要乾的!

四、艾灸除濕,天經地義!

中醫里,濕氣被稱為濕邪,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堪稱疾病的源頭,健康的殺手。濕氣普遍存在於你我他的身體當中,此所謂十人九濕。

而且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祛」!

濕氣確實是不容易除去的,它不像其他一些病毒細菌類疾病,吃藥打針就可以立竿見影的解決,濕氣吃再多的葯也很難排出人體,即便一時祛除,隔段時間又會黏上來,牛皮糖一樣甩都甩不掉。

慶幸的是,艾灸確實是祛濕的好方法,不說最好,至少是最好之一。而且艾灸的操作簡單,只要一根好的艾條就可以開始,大多數人在家裡就能自行艾灸,且能取到效果,並且隨著時間經驗的積累,艾灸的效果會越來越好。

重點是,艾灸祛濕,是內外兼修,免除後患:

由外:艾灸純陽之力,湧入人體,可直接拔出皮下,關節,脾胃等臟腑里的頑固濕氣,就像把太陽照進人的身體里,那些濕氣都會乖乖的趕出去,所以很多人艾灸後會有水珠,水泡,出汗等。

由內:艾灸可補正氣,強大臟腑功能,比如主導水濕運化的脾臟,脾臟功能強大了,運化祛濕的能力提升,體內一出現多餘的濕氣,就能及時的驅除體外,不至於反反覆復。

所以,艾灸祛濕,天經地義,讓人無話可說!

夏至祛濕,兼顧去熱,艾灸穴位:

1、中脘

2、水分

3、曲池

4、陰陵泉

5、承山

6、公孫

艾灸方法:肢體每穴15-20分鐘,軀幹每穴30-50分鐘,以激活全身氣血循環。要注意的是,艾灸頻率頻率要把握好,一個禮拜需休息1-2天,然後隨著適應了艾灸,單次艾灸時間可慢慢延長。

夏至七要素

晨練最怕早!

喝水最怕快!

頸椎最怕吹!

眼睛最怕曬!

腸胃最怕涼!

家裡最怕灰!

夏至別忘了吃面,消暑!

夏至祛濕是當務之急,除此之外,夏至後氣溫炎熱,大家也別忘了適當注意防暑解暑。夏至吃面,是解暑的好辦法。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

麵條熱量低、便於製作、食性清涼,堪稱夏至飲食首選,加上現在很多地方還是有夏至吃麵條的,所以這一天吃面,過節解暑,一舉兩得!

(全文結束 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8大惡習加重體內濕氣,導致越來越肥胖,很多人佔全了!
夏天洗澡,盡量避開這2個時間點,容易招來「濕氣」,別不當回事!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