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萊州廣播和你一起感悟如山父愛:《童年》

萊州廣播和你一起感悟如山父愛:《童年》

父愛,總是有些含蓄| 第123期

《童年》

朗讀者: 瑞風 | 主播

童年(節選)

文 / 林語堂

父親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感覺靈敏,想像力很強,而且十分幽默。在長老會牧師群中,父親以超進步而知名,當年廈門沒有幾個小夥子聽說過聖約翰大學,他卻送孩子到上海接受英文教育。他身材短小精壯,前額突出,配上勻稱的下巴和彎曲的鬍子。就我記憶所及,我十歲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最特別的是他在同輩牧師面前的悠然笑貌。他對子女很和氣,但是盡量維持老父母的威嚴,卻也不時說個笑話給我們聽,或者把一碟菜推到母親面前,間或夾夾菜給她。廈門是 1849 年最先開放傳教的五個港口之一。他曾說起廈門先鋒牧師塔瑪奇博士(Dr.Tamage)的笑話。當時教堂分為男女兩席。一個悶熱的下午,他正在講道,看見男信徒都睡著了,女信徒則七嘴八舌在聊天,沒有人聽講。塔瑪奇博士欠身說,「如果姐妹們別再大聲講話,這一邊的男信徒就可以舒舒服服睡一個午覺了。」

父親深得漳州基督教友的敬愛。他說話直截了當,一般人都聽懂。

就我所知,父親是自力更生的人。他曾在街上賣糖果,也曾賣米給囚犯,利潤很高。他還將五里沙的竹子賣到漳州,兩地距離十英里或十五英里左右。他肩膀上有一道扛竹竿造成的凹痕,一直沒有消失。有一次,人家要他做個人情,從五里沙挑一擔東西給一位基督教牧師。這位教友對小孩子毫不留情,挑子壓得好重,鍋啊盆啊都放在裡邊,還說,「乖,你挑得動。這才乖。」 直到今天,他還記得大熱天下午挑的那一副擔子。所以他一直為勞工講話。

◆◆◆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語堂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父愛如山

燦爛綻放

春的

回家的路,總是那麼漫長。車外的一山

一水,逆著我的童年,把那夢裡的故鄉,

編織的是如此的真實。旋轉的車輪,夾雜

著我複雜的心跳,開啟了一段段童年的往

事。閉上眼,故鄉就在心裡,我數著天上

那些熟悉的星星,安然入睡。可我總覺得

應該醒來,匆匆歲月正在雕琢著我的容貌,

改變著我的生活。似乎已經遲了,就像那

場遲來的秋雨,濕潤了我的雙眼,帶走了

我的童年。

童年,一去不復返,我所能帶走的,

也許只是一片失落的雲彩。寂寞的內心,

渴望一場綿綿的細雨,從過去一直下到現

在,然後順著家的屋檐,滑過我的臉龐,

滑過我的記憶。記憶,是如此的潮濕,明

媚的陽光懶洋洋的照射,似乎是在告訴我,

童年已去,剩下的,只是一個為生活而奔

波的我。

那些逝去的青春並沒有告訴我,是誰

帶走了我的童年?可我還是會時時想起母

親溫暖的懷抱,我安靜地的熟睡,差點就

此結束我的人生。枯瘦的我,無憂無慮的

吮吸著母親乾癟的乳頭,兩隻小手肆無忌

憚的舞蹈。我想,我是在表演,為接下來

的人生續接美好的故事。這不是我的藝術,

只是一種對童年的紀念。我想留住,因為,

我認為那些是我遺失的幸福。在喧囂的塵

世,我也只能咀嚼童年,希冀時間能停止

我懶惰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萊州廣播 的精彩文章:

TAG:萊州廣播 |